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银川大哥靠挖藕、卖面条资助40余名贫困生:想资助100名

2019-03-07 18: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11年郭良山夫妇刚来到银川,就亲自去探访、确定救助对象。他们用卖纯手工面条的收入,先后给全区40余名贫困学生捐款,每人每年不低于800元,直至他们初中毕业。(03:20)
郭良山
第三届最美银川人

第四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道德模范

首届宁夏十大慈善家提名奖

感动宁夏2014年度人物

中国凡人善举奖获得者

郭良山是河南省来银川务工人员。他和妻子在大新镇燕庆市场开设了一家爱心手工面条店,凡8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都可以获赠一斤面条。

2011年,郭良山夫妇刚来到银川,就亲自去探访、确定救助对象。他们用卖纯手工面条的收入,先后给全区各地的40多名贫困学生捐款,每人每年不低于800元,直至他们初中毕业。

郭良山夫妇平日里生活清苦,省吃俭用。2011年,郭良山在银川石油城附近卖面,他并没有用挣来的辛苦钱改善生活,甚至给自己的孩子连件羽绒服都舍不得买。两个儿子初中毕业后,就选择了去打工。
后来郭良山看到有报道,说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没钱上学,他核实情况后,立刻联系说要捐助这些学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给那些孩子一些帮助,希望他们能够正常地上学。

郭良山夫妇用辛苦挣来的钱资助了40多名贫困学生,让他们考上大学。郭良山的心愿是资助100名贫困生考上大学,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完成这个目标。郭良山的爱人和儿子也非常理解和支持他的做法,他儿子说,自己也是从农村出来的,能够感受到这样一种艰难的处境,所以碰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还是尽量地去帮,帮不了的就想办法去帮。

三年前,“面条哥”郭良山开始就卖藕了,他在银川的通贵乡承包了10多亩藕塘来种植莲藕,自己种、自己挖、自己运到市场上卖,所以每天的莲藕基本上是新鲜的,而且是原生态的。

郭良山告诉我们说,来他这里买藕的基本上都是老客户,都是奔着藕的质感好而来的。他每天挖300斤左右,所以每天得花3、4个小时在藕塘上。

挖藕是非常耗费体力的,因为池塘里面水多以致泥特别的软,下池塘时脚不能平平地下去,因为那样下去容易吸住,而是要用脚尖斜斜地扎着下去。他待在水里面时间长了,腿就冰得受不了。

现在每斤藕卖3.5元,种藕也让郭良山增加了一些收入,这样能够有更多的资金去帮助贫困学生、孤寡老人,即使再苦再累他也会坚持下去。

郭良山说,从小他的父母就告诉他要心存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时刻牢记父母的话,并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让爱能够传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