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澎湃两会快评|高校改革要始终与时代、社会同频共振

澎湃特约评论员 吕京笏
2019-03-08 12:0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3月7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陕西代表团开放日上表示,社会的发展已经走在了大学的前面,大学自身再不进行改革就会被社会所抛弃。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在读大学生。我们人生的黄金期,恰好处于我国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步迈进的伟大历史阶段。时代给予我们广阔前景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更高的要求,我们渴望得到更好的大学教育。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年代,整个人类社会的知识传播呈现快速扁平化趋势,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化、数字化等颠覆性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何突破象牙塔式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必须直面的重大命题。 

大学是文化的灯塔、创新的摇篮,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正如王树国所言,一个大学能否被称之为一流大学,关键看它能否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一流的贡献。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国需要坚实的人才储备与智力支持,为未来百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积蓄力量。 

作为社会发展的坚实后盾,大学改革也理应站在时代的前沿。 

早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双一流”建设名单时,便将一流大学区分为A、B两类,正是力求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同时对改革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动态管理、期末测评。

在“溢出效应”的作用之下,大学改革的热情弥漫全国,一幅百舸争流的画卷铺展开来。众多高校都开启了主动把大学和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改革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格局。 

以“一带一路”为例,2015年10月,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46所中外高校,在甘肃敦煌共同成立“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以探索跨国培养与跨境流动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2018年,北京大学成立“一带一路”书院,以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副主委、天津大学教授张水波提出,“高等教育亟须做好人才培育、课程设置等‘供给侧’改革,加速培养具备通识的国际范儿人才,以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合作。” 

从宏观上说,大学的发展应该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代、社会的发展同频共振,树立共同体意识,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基础之上,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教育体制,加强校纪校风建设,广育苗圃,滴灌英才,为国家的发展与竞争力培养排头兵、主力军。

从微观上说,大学是国家的精神高地,代表着社会的理想和良知。要授人以“术”,也要授人以“道”,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与正确价值观。

要教授飞天遁地的科技,也要培养顶天立地的人格,应该成为新时期高校改革的愿景。

    责任编辑:甘琼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