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向下扎根,向上成佛:佛光寺“卧龙松”的生命辩证法丨山西五台山

2025-06-21 09: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世界那么大,我们去看看——

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苍翠的怀抱中,一株虬曲如龙的千年古松静卧山门左侧,其苍劲的枝干宛如凝固的时光长河。

这株被称作“卧龙松”的唐松,与东大殿(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同龄,历经1100余载风霜,其树龄考证约在1000-1300年间,堪称与佛光寺共生的活态编年史。(王子瑞摄)

2019年8月10日那场滂沱夜雨,终使这尊“木中尊者”完成从挺立到卧伏的庄严转身,却以更震撼的姿态延续着守护使命。

测量数据铭刻着它的峥嵘岁月:距地145厘米处,256厘米的树围昭示着岁月的厚重积淀。

其主干如青铜浇铸的巨龙,黝黑皲裂的树皮仿佛镌刻着梵文密咒,盘曲的根系似金刚力士屈伸的指节,牢牢扣住那块天外飞仙般的镇石。

最令人称绝的是其倒伏后形成的动态美学——枝桠舒展如飞龙探爪,鳞甲般的树皮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与寺院赭红色照壁、斑驳唐代经幢构成“三色相映”的视觉交响。

这株古松堪称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奇迹。

在建筑学维度,其卧姿与唐代斗拱飞檐形成巧妙的力学对话,暗合“曲则全”的东方营造智慧;在禅意表达上,它以“卧而不倒”的姿态诠释《涅槃经》“诸行无常”的至高境界。

更令人称奇的是,倒伏后其枝梢仍倔强地指向苍穹,仿佛在演绎“向下扎根,向上成佛”的生命辩证法。

作为佛教圣树,卧龙松早已超越植物学意义。

其苍劲的纹理间流淌着《华严经》“一花一世界”的玄机,皲裂的树皮下蛰伏着《金刚经》“应无所住”的禅机。

每逢晨钟暮鼓,松针间漏下的光斑犹如洒落的贝叶经卷,引得无数朝圣者在此驻足冥思。

这株穿越唐风宋雨的灵木,正以最震撼的卧姿,书写着“形灭神存”的永恒偈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