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改革红利,不能被形式主义截留

2019-03-11 18:45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破除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要坚决反对和整治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干部从文山会海、迎评迎检、材料报表中解脱出来,把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压减和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实施“互联网+督查”。不少代表委员也围绕反对和整治形式主义,提出了建议。

形式主义是四风之首。近年从中央到地方,对形式主义的治理力度有目共睹。但是,当前适逢各个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传递的政策,需要推进的工作繁多。这个过程中,一些新的形式主义之风也有所抬头。

如媒体报道,有基层干部反映自己沦为“微信工作群奴”:多个部门的微信工作群每日必报到并传报相关材料;有的地方,将精准扶贫变成了“精准留痕”和“精准填表”。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的大量精力被消耗在应付考核、检查之上。这既增加了基层部门和干部的负担,也让行政效能打了折扣。

把对改革的落实,对工作的重视,体现在会议、文件的数量上,和考察、检查的频度上,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实中,一些工作越被重视,往往形式主义之风越严重。像目前精准扶贫处于攻坚阶段,近年该领域就有不少的形式主义现象被曝光,基层干部的“怨言”不少。所以,戒除形式主义,为基层干部减负,首先就得抓重点、难点,不妨以扶贫领域为突破口。

另一方面,破除基层的形式主义,还得从上面入手。因为“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如上级考核,就不能从表格到表格,落实更不能从会议到会议,从文件到文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务院及其部门要带头大幅精简会议、坚决把文件压减三分之一以上,这种“以上率下”,也应该在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之间进行传导。

不管形式主义的形式如何变,其内在病灶还是一样的。其中一个重要症结便是地方和部门的事权划分不够明晰,权责归属不够统一。当前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压力也在层层传导,一些基层地方和部门,往往成了最大的“责任主体”。所以,为基层减负,还要重新梳理事权,不能让压力传导和考核落实,变成无限的责任下沉。

另外一些新情况是,推崇基层工作、考核的网络化,本是好事,然而,个别地方的网络“打卡”考核变得过于机械,有手段反噬目的之嫌,则构成了一种异化。得警惕新的管理技术应用,变成新的形式主义,完全以网络留痕来代替实际监督。

无论是实现现代化治理,还是提升行政效能,形式主义都是必须扫清的障碍。改革红利,不能被形式主义截留;基层干部的干事热情,不能被形式主义消磨。为基层减负,也不妨多倾听基层干部和民众的心声。

    责任编辑:沈彬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