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五育并举”中“劳育”是短板,委员吁中小学恢复开设劳动课

李华锡 王龙龙/中国青年网
2019-03-12 10:23
教育家 >
字号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聚焦劳动教育问题,并上交了相关提案。胡卫认为,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曾经很长一段时期,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

胡卫表示,“劳育”虽然在“五育”中排行第五,却是“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当前更是亟待补齐的短板。劳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魄强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也能培养儿童自己动手的习惯,培养自信心、责任心、合作等思想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在“网红”等各种所谓时尚风潮中坚持自己独立的认识和选择。“同时,劳动本身也是创造的基础,在劳动中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可以说,‘劳育’是融合其它‘四育’的基础。”

“劳动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极其重要,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也极其重要。”胡卫认为,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加快,科学技术与知识经济的发展,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现代社会的劳动教育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问题。

为此,胡卫建议:首先,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该与时俱进,提高对劳动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其次,要保持劳动教育的连续性。建立一个从幼儿园到大学,各学段目标明确又有机衔接的劳动教育体系,其中,既包括学生不同发展阶段关于劳动核心素养的说明,同时建立多元课程体系,形成“课程超市”。小学阶段要保证开好劳动课,并在校园活动中选择安排适度、适当、适量、适合的劳动内容;初中阶段应该开设“劳动技术课程+职业体验活动”;高中阶段则开设“通用技术课程+职业规划素养”。

另外,要拓展相关的校外实践,更多地借用外部资源。各类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活动中心等在手工技艺体验、工农业劳动实践、社区服务实践等方面,通过校园劳动、学工学农、志愿服务等方式,为中小学生开设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

最后,倡导在家庭中进行劳动教育。通过家校合作,通过学校对家长的引导推动劳动教育润物无声地进入每一个家庭。“从幼儿园开始,学生学会自己整理床铺、书包、书桌,或与家长共同引导学生洗碗、洗衣、扫地等家务劳动,持之以恒,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做起。”

(原题为:《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建议中小学恢复开设劳动课》)

    责任编辑:李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