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山大学|16省份营商环境调研⑨:河南41%实现一窗受理

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
2019-03-26 17:52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2018年7月19日至8月20日,中山大学徐现祥教授主持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前往全国16个省份(省、自治区、直辖市)84个市(地级市及副省级城市)182个区开展商事制度改革进展的实地调研。在各地的政务办事大厅现场,课题组从工商营业执照、各类许可证、市场监管以及“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四个维度,随机访谈前来工商办事窗口办理业务的市场主体办事人员。在本次全国调研中,随机访谈成功率约为85%,收集到有效调查问卷合计4160份。

课题组在河南省随机抽取了6个市,它们分别为郑州市、安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信阳市和周口市,随机访谈获得有效问卷291份。调研结束后,课题组清理、整理了有关全国和河南商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与舆情反馈,并从全国视野考察河南商事制度改革的新进展、新挑战以及新方向。

河南省商事制度改革的进展

(一)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时间从商改前的7.9天下降至2018年的7.8天,变化不明显。

如图1所示,在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场主体在河南省登记注册平均需要7.9天,比全国平均数(8.4天)少0.5天。商事制度改革后,在河南省登记注册所需时间无明显变化。在2014年至2016年,所需时间不降反增,上升至8.6天;2017年继续上升至8.9天;2018年上半年则下降至7.8天。

2018年,在河南省,受访的市场主体中没有在3天内完成登记注册的,平均所需登记注册时间为7.8天。从全国视野看,河南省比全国平均水平(7天)慢0.8天,比全国最佳实践(2.7天)慢5天。

图1 在河南登记注册所需时间无明显变化。

(二)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交涉的窗口数量从商改前的3.8个下降至2018年的3.2个。

如图2所示,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以前,在河南登记注册一家市场主体平均需要与3.8个办事窗口打交道,比全国平均所需的2.6个多了1个窗口,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后,在河南省登记注册所需交涉的窗口数量先下降后上升:在2014年至2016年,需要交涉窗口数量下降至3.6个;2017年快速下降至2.6个;但2018年上半年升至3.2个。整体而言,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交涉的窗口数量下降了约15%。

2018年,在河南,15%的市场主体实现一窗登记,平均需要跑3.2个窗口。从全国视野看,河南省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交涉的窗口数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是全国最佳实践的3倍,仍需大幅精简。

图2 在河南登记注册所需交涉的窗口数量先下降后上升。

(三)市场主体所需办理证件数从商改前的4.3个下降至2018年的2.1个,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如图3所示,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场主体在河南省登记注册所需办理证件数平均为4.3个,比全国平均数3.4个多0.9个证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商事制度改革后,在河南省登记注册所需办理证件的数量大幅下降。2014年至2016年减少至3.3个证件,2017年为3.8个,2018年上半年则下降至2.1个。整体而言,市场主体所需办理证件数下降了51%。

2018年,超过40%的河南省市场主体为完成登记注册只需办理一个证件,平均需要办理2.1个证件。从全国视野看,河南省市场主体所需办理证件数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个),与全国最佳实践(1.5个)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图3 在河南登记注册所需办理的证件数量大幅下降。

(四)84%市场主体在过去一年间有被上门检查的经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图4所示,整体而言,河南省84%的市场主体反馈说在过去一年间有被上门检查的经历。从全国视野看,河南省的市场检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0%)。从图形上看,河南省对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成立市场主体的检查频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而言,对于2014-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新成立的市场主体检查的频率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

图4 在河南,84%的市场主体在过去一年有被上门检查经历。

(五)72%的市场主体使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信用监管的起点是市场主体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查看相关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如图5所示,在河南省,有72%的市场主体选择到国家信用信息系统上查看交易对象的信用信息。这一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最佳水平相差8个百分点。另外,在河南,只有9%的市场主体不查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

图5 在河南,约72%的市场主体查看国家信用信息系统。

(六)50%的市场主体使用网上办事系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商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如图6所示,在河南省,有55%的市场主体明确反馈说知道其所在地有网上办事大厅(系统)。从全国视野看,河南知晓网上办事大厅的市场主体占比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9%),比国内最佳省份(82%)低了接近30个百分点。

图6 在河南,仅55%的市场主体反馈知道网上办事大厅。

在河南省,51%的市场主体使用网上办事大厅。这主要是因为,在知道网上办事大厅(系统)的市场主体中,河南只有7%的市场主体不使用。这意味着,在河南省,51%(55%×93%)的市场主体网上办事大厅(系统)。从全国视野看,河南省的网上办事大厅(系统)使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范围内,28%的市场主体知道却不使用,全国范围的使用率只有42%(59%×72%)。

此外,在知道网上办事大厅(系统)的市场主体中,河南有20%市场主体常用一个网上办事系统;31%常用两个办事系统。平均而言,河南省市场主体常用的网上办事系统为2.5个,尚未实现“一网通办”。

图7 在河南,市场主体常用的网上办事系统较多。

河南省商事制度改革的效果

(一)80%市场主体认为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与政府打交道的时间;70%的市场主体认为降低了与政府打交道的费用。

如图8所示,在河南省,80%的市场主体认为,商改措施能够降低市场主体与政府打交道时间。从全国视野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6个百分点,比全国最佳水平低13个百分点。

另外,70%的市场主体认为商改措施能够降低市场主体与政府打交道费用。从全国视野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6个百分点,比全国最佳水平低16个百分点。

图8 商改降低了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成本。

(二)69%的市场主体认为商改对其经营有积极影响。

如图9所示,在河南省,69%的市场主体认为商改对经营有积极影响。从全国视野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9个百分点,比全国最佳水平低了11个百分点。另外,有24%的河南市场主体认为商事制度改革对经营没有影响。

图9 2018年,69%的河南市场主体认为商改对经营有积极影响。

(三)58%的河南市场主体认为营商环境有改善。

如图10所示,河南省58%的市场主体认为营商环境有所改善,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18个百分点,为全国最佳水平;18%的市场主体认为没有改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的市场主体认为变差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在2018年,从全国视野看,河南市场主体更认为商事制度改革有利于营商环境建设。

图10 2018年在河南,58%的市场主体认为商改对当地的营商环境有积极影响。

(四)全国市场主体投票结果显示,河南营商环境全国第二十六名。

图11 全国营商环境排名

市场主体的认可是对商事制度改革最直接的肯定。图11报告了市场主体对全国各地营商环境的主观评价。在全国16个省84个市,每一位受访者都给出了其所认为的“做生意环境相对较好的三个省市”。从图形上看,上海第一、广东第二,北京第三,河南第二十六。具体而言,全国只有不到1%的非河南市场主体认为河南做生意的环境相对较好。这说明,全国的市场主体并不认为河南商事制度改革以及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河南省商事制度改革的问题

(一)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时间没有明显缩短。

在全国范围内,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时间下降了16.7%。“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是中央政府2018年初所提出的商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承诺。由图1可知,在河南省,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时间并没有缩短,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河南省比全国平均水平(7天)多了0.8天;比全国最佳实践(2.7天)多了5天。

(二)“最多跑一次”、“一窗受理”改革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是中央政府2018年初所提出的商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与承诺,更是市场主体的诉求。如图12所示,2018年,在河南省只有17%的市场主体办成一件事只需要跑一次,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30个百分点,不到全国最佳水平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河南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明显落后了。

图12 2018年,仅有17%的河南市场主体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另外,如图13所示,在2018年,41%的河南市场主体办成一件事只需要与一个窗口打交道,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27个百分点,约为全国最佳水平的一半。这意味着,河南在“一窗受理”改革上也大幅落后。

图13 2018年,仅有41%的河南市场主体实现了“一窗受理”。

从市级层面上看,河南各市在“最多跑一次”和“一窗受理”改革上进展都不大。如图14所示,在2018年调研的6个市中,所有城市“最多跑一次”的水平均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9%)。安阳与全国平均水平大致相当,其他各市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有城市“一窗受理”的水平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69%)。许昌市作为省内表现最佳的城市,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5个百分点。

图14 2018年,河南各市实现“最多跑一次”及“一窗受理”的比例较低。

(三)个别地市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方式生硬。

河南省大力推进无纸化办公,个别地市推广方式生硬,并没有真正便利市场主体办理业务。比如在漯河市的市级政务大厅,办事人员并不多。下午是从一点开始上班,工作人员准点到岗。虽然这里承接受理线下业务,但是基本上每个来办理业务的人员都被工作人员推荐到旁边的电脑做网上受理。由于电子化办公系统刚投入使用,很多市民不能熟练地操作这个系统,有的人甚至无从下手。有一位北京的客商因公司迁移来漯河办理工商变更手续,本想在窗口办理,但工作人员极力推荐他使用网上办理,这位客商一直无法正确操作,加之要赶回京的高铁,只得先放弃办理。还有一位中年人为自己的实体工厂来工商办理手续,依旧被工作人员推荐走无纸化办公程序。可是他年纪比较大,对电脑办公方面不熟悉,自己的下属也没有在身边,在大厅耗了一天的时间也没办好。

(四)市场主体面临的主要困难。

商事制度改革一直围绕着解决“办照难”、“办证难”、“退出难”等问题不断深化,但从市场主体反馈看,这些问题中仅有“办证难”是河南市场主体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如图15所示,对于“在本地做生意目前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河南市场主体提及开办企业难、办理许可证难、退出市场难的比重分别为2%、10%和2%,仅有办理许可证是市场主体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从全国视野看,河南市场主体认为办理许可证难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这说明,河南“办证难”的问题仍比较明显。

河南市场主体反馈目前最主要的三个困难分别是市场竞争激烈、成本高和办理许可证难。这三个困难被提及的比重分别为27%、13%和10%。其中,市场竞争激烈和成本高也是全国市场主体所普遍面临的主要困难,不是目前的商事制度改革所能够直接解决的。

图15 市场主体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

河南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方向

商事制度改革直面长期以来困扰“放管服”领域的突出问题与关键难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改革,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注定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根据河南省商事制度改革面临的新问题,结合社会经济新形势,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再创河南商事制度改革新优势。从供给侧的角度看,“35证合一”等作为河南商事制度改革的一张名片,成为全国模范。不过,从需求侧的角度看,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时间、所需打交道窗口数量等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要强化已有的成功做法,切实降低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时间,再创河南商事制度改革新优势。

(二)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补河南商事制度改革的短板。从全国视野看,河南商事制度改革中明显的短板是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上落后了。“跑一次”抓住了市场主体办事的核心诉求,是倒逼政府自身改革、转变职能的重要抓手。从全国16省调研看,2018年大部分省区市正在积极推进这项改革。目前,只有17%的河南省市场主体办成一件事只需要跑一次,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30个百分点,不到全国最佳水平的三分之一,成为河南商事制度改革中的短板。

(三)统筹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增创河南商事制度改革的新优势。在大数据时代,数字政府是大势所趋。河南顺应时代,大力推进无纸化办公,走在全国前列,比如50%的市场主体使用网上办事系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过,从“需求侧”的角度看,河南市场主体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使用率高,可能源于市场主体无法使用线下服务,“被迫”使用线上服务。“数字政府”建设需要“供给端”和“需求端”两端协同发力,统筹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再创河南营商环境建设新优势。

(四)切实解决“办证难”,转向市场开放,开拓河南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领域。

河南市场主体仍旧面临着“办证难”的问题,这一现象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工业及建筑业。市场主体的快速增加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竞争激烈、成本高,这已经成为包括河南在内的全国市场主体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开放更多市场领域,可以有效解决市场竞争激烈和成本高的新困难。因此,以设立自贸区为契机,加大市场开放应是河南商事制度改革的新重点。

统筹:徐现祥、马晶、金奕彤

调研:马溢洲、金泽楠、马晶、金奕彤、钟子健、王鑫、樊承耕、李淑宁等

执笔:钟子健、李小瑛、贾帅帅

资助:研究阐述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18VSJ069)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