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出版,网络版今年上线

澎湃新闻记者 徐明徽 实习生 徐杭燕
2019-03-28 10:07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汉语大词典书影

陪伴无数人学习成长的汉语语文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再次修订出版。

3月27日,《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出版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主要回顾了自1975年以来《汉语大词典》的编纂出版历程,介绍了目前《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的编纂出版情况,并讨论了此次修订过程中出现的亮点与难点。

座谈会现场。

《汉语大词典》是我国第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特大型汉语语文词典,从整体上历史地反映了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面貌。第一版的编纂启动于1975年,有近千人参与资料收集和编纂工作。1994年出齐12卷,全书共收条目37万条左右,总字数5000余万字。

初版《汉语大词典》有着较高的学术性和使用性,出版后影响深远。然而由于当时文献资料严重不足,加之各种条件所限,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主要集中于词目失收、义项缺失、释义欠佳、书证滞后或不足等问题。并且随着新的语料、语言现象和汉语研究成果的出现,修订《汉语大词典》势在必行。

2012年12月10日,《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编纂出版启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2018年12月《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出版,修订词条内容达80%以上。2019年将出版2、3、4册,计划在2023年完成25册征求意见本的出版,预计收录条目约40万条,总字数约6000万字。

“百衲袍变金缕衣”

每一个词语都有一个语言故事,每一个词条也都有一个编纂故事。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的分册主编平均年龄超过65岁。王涛、杨蓉蓉、陈福畴、钱玉林这四位分册主编各司其职,从修订起始,直至读完校对样,前后经历两年多时间。他们其中有的已是年逾古稀满头银发,有的已驾鹤西征。

分册主编王涛回忆道,钱玉林先生在患病之后仍坚持着修订完自己所负责的第一册初稿,而正当他继续参与第七册的修订时,却因病重离世。一位75岁的分册主编为了《汉语大词典》推掉了一切事物,每天坐在写字台旁。多位分册主编几年来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还有的分册主编不仅自身工作敬业,每次开分册主编会,还赋诗一首,为大家助兴鼓劲。

在修订编纂过程中,为了及时研讨各自碰到的问题,分册主编与各个编辑建立了线上工作群,遇到问题就拿到网上探讨,并及时向专家学者们请教。同时还留下了许多细致详实的编审手稿。去年11月,在复旦大学的一次会议上,有些分册主编拿出了自己编审的稿子。“我一看上头密密麻麻的都是改的,贴的大小的纸片,正面贴不下反面贴,中间贴不下旁边贴,把它拎起来就像和尚穿的百衲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江蓝生说。

此一次《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的修订纳入了两个部首,即“一”部和“丨”部。这两个部首第一版共计162.3万字,第二版增至214.5万字,增幅达32.16%,第一版中80%以上的条目都有程度不同、类型不同的修改。

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汪维辉认为,《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的修订幅度大、质量高,所做出的成绩超出预期,这为后续各册的出版树立了很好的标杆。而江蓝生则将此次的编纂出版过程形容为“百衲袍变金缕衣”。

优化书证 源流并重

《汉语大词典》不是断代的语文词典,由于时间跨度大,真正读懂文献需要广博的文史和文献学知识。同时,词典内容涉及面广,需要解决的问题错综复杂,其编纂和修订的难度较大。尽管如此,新出版的第一册还是显现出了诸多亮点。

“书证的优化可以说是二版最突出的一个亮点。”江蓝生总结道。书证是词典的内瓤,对了解词义及其用法等起着至关的展示和证明作用。历时词典要求尽可能地展现始见例,要求提供词义从古至今的较为连贯的面貌和演变轨迹。《汉语大词典》第一版有孤证12万条,约占全部条目的30%,而此次的修订将解决不少孤证问题,同时使“源流并重”的编纂方针体现得更加清楚。

汪维辉对比了两版词典在“一天”这个词条上的所使用的书证,其中第二版在“一块天空”这一义项的书证的头上补了一条,后面又补了一条,在“源”和“流”上都有增补。这样就使得该义项的使用年代往前往后都扩展了许多年,更为准确地反映了汉语词汇的历史。

此外,在刊谬正误方面,第二版将书证的书名、篇名有误,引文有错字、脱字、衍字,标点不当,繁简字体、正异字体使用不当等硬伤一一修订纠正。同时拓展了资料范围,新利用了汉译佛典、出土文献、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四大板块的资料。“在我所阅读的部分,见到张家山汉墓竹简、长沙东牌楼汉井木简、汉译佛典、五代禅宗语录《祖堂集》的书证,这些都是第一版未曾使用过的。”江蓝生说。

变化的辞书生活与数字化开发

“我小学三年级开始买的一本词典,是一本学生词典,很小。中学时候的词典相当于现在的现代汉语词典。到了80、90年代就有了《辞海》。到了90年代,上海寄给我一套《汉语大词典》。大概一个人读书学习就是要从小字典读起,学生小词典到汉语大词典大概也是一个人学习进步过程的一个台阶。”《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主编华建敏谈起自己与辞书的缘分时说道。

辞书是人们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时时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随着互联网与新兴媒体的发展,国人的辞书生活也发生了改变。人们的词典查阅习惯由纸质辞书转向手机、电脑等互联网平台。

目前在线编纂、在线修订、在线发布等互联网时代的新模式,作为一种方向和趋势已基本成为共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已对5000万字的第一版《汉语大词典》进行了初步订补和电子排版,并反复校对,以保证文本数据的准确性。这一方面作为第二版修订的工作底稿,另一方面为后续的数字化开发利用奠定坚实基础。第一版的网络版开发目前正在进行中,全部内容将于2019年正式上线,供读者查阅。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王为松说,“工具书,尤其是《汉语大词典》这样的特大型工具书的编纂和修订,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或者也可以说修订工作将永远在路上。”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主编华建敏认为,“《汉语大词典》的编纂出版是一项大工程,是一个大事业,是一门大学问。学无止境的一门大学问。”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