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脸谱与污名,《都挺好》真的都挺好吗

澎湃新闻记者 王芊霓 实习生 冯仕亮
2019-04-03 13:16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近年来,多部聚焦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一经上映便成为“爆款”,它们都一定程度上投射了当前的社会热点现象,并试图与之对话。而最近这部首次瞄准原生家庭对子女未来生活影响的电视剧《都挺好》,也再一次掀起了社会热议。它的开头,以颠覆性的视角,向人们赤裸裸地展示了有问题的原生家庭对子女成长可能造成的创伤。这个独特又真实的视角,无疑找到了当下社会的痛点。而电视剧里苏明玉的强硬不妥协,更让人们为之叫好。

《都挺好》海报

然而,这部电视剧的结尾却让人大跌眼镜。苏家众人被迅速“漂白”,一家人突然其乐融融,苏明玉甚至还放弃了工作在家照顾苏父。当初有多少人被明玉的果决触动,现在就有多少人为她的柔软失望。也难怪很多人愤怒地登上豆瓣,把当初的五星改为一星。

剧照

这部剧最终落入俗套,还是因为它最终仍旧无法逃脱主流意识形态的局限,它的立意也最终跌落回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与维护,而并非一开始的积极挑战。《都挺好》结局的大逆转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部剧。不难发现,剧中女性观不彻底,女保姆形象塑造脸谱化,老年人情欲污名化。

与其说是女性主义视角,不如说是精英主义视角

《都挺好》里并不存在一个一以贯之的女性主义视角。编剧让精英女性代表的苏明玉一步步突破世俗的同时,同时又树立了一个非常功利市侩的女保姆蔡根花。在电视剧中,保姆蔡根花在买菜钱里做假账,假惺惺地赞美苏大强的诗,主动攀附苏大强娶她,并暗示苏大强在房产证加自己名字。总之,她不择手段想要嫁给城里的雇主来完成自己阶级的跃升。女保姆成为全剧唯一没有被洗白的角色。她的存在只是为了制造苏家的外部矛盾,从而转移和弱化内部矛盾,最终成为了推动剧情发展使苏家大和解的牺牲品。

电视剧中的保姆蔡根花

有意思的是,在阿耐的小说原著中,保姆蔡根花基本上算是老实本分、沉默朴实。苏大强为了向儿子多要养老费而伪造账本,而并非蔡根花;彼时,保姆蔡根花在苏家工作一段时间后,因为儿子即将结婚生子,有了辞职回家的念头。而苏大强享受蔡根花的仰望提出尽快结婚,却遭到了子女的强烈反对。明玉提出,要苏大强在结婚前把欠子女三人的钱还清,如若结婚,以后也不会供养他的新家庭。苏大强最终因为担心生活质量降低,才被迫打消了结婚的念头。苏明玉之后也没和保姆提起结婚和财产的事,只是说让她好好工作,并且给她加了工资和奖金。直到小说结尾,蔡根花也没有离开苏家,只是一直在苏家尽职尽责地做好保姆。

与小说相比,剧中的蔡根花则完全成了让子女三人结成同盟的功能性角色——让共同反对苏父亲和保姆结婚的三个子女第一次站在同一个战壕里。蔡根花因为地发现苏大强实际还要还房贷,而选择不辞而别。在随后的情节里,编剧更是把蔡根花的形象进一步丑化,当苏大强决定拿着卖旧居的30万元去找蔡根花过日子时(此时苏大强突然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渴望爱的老头),她露出了极端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嘲笑苏大强“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都挺好》电视剧和原著在保姆形象上的极大差异和刻意丑化,塑造了来自底层的保姆这一角色,蔡根花仿佛被贫穷的原罪所支配,极尽表演和算计。这让人对看似曾举起独立女性大旗吸引女性观众的编剧感到失望。这部剧前期所着力塑造的,原来只不过是披着女性主义外衣的精英主义。

电视剧《都挺好》对出身底层的女保姆的改编也显示了编剧对于底层女性劳动者贫乏的想象力。她们凭什么不能有丰富的人性,不能是有血有肉的个体?2017年凭借一篇《我是范雨素》走红网络的保姆范雨素难道不能成为很好的原型吗?尽管 “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范雨素也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她一边做着保姆,一边坚持读书写作,获得了认可与尊重。如果说2017年范雨素形象的出现让人们打破了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偏见,而这部2019年的爆款神作《都挺好》则再次刻板化呈现保姆这一角色,不能不说是一种倒退。

对老年人情欲的否认与污名

经历了大半辈子无爱婚姻的苏大强在妻子猝死后,终于解脱。他想要趁自己彻底衰老之前去追求从来没有得到过的幸福。然而,在《都挺好》中,编剧从未正视过苏大强的欲望和需求,而是通过一些情节将苏大强塑造了成了一个“老不正经"的鳏夫。

苏大强和蔡根花

剧中对苏大强情欲最为残忍的打压话语是借二儿子苏明成的口说出的。苏明成在得知苏大强要和保姆结婚后,拎起菜刀去找苏大强理论,并嘲笑苏父:"你说她(保姆)图你什么?难道图你岁数大,图你不洗澡吗?!" 对苏明成而言,他的核心关切是家中的财产不被外人分去,逝去的母亲不被背叛,为此,父亲的情感生活只能完全与世俗的金钱画上等号,并不惜攻击他老去的身体,不惜贬损他“没有值得爱的地方”。

无论这些情节是想要迎合观众对苏大强的恨意,还是想要在“恶人有恶报"上做到逻辑的一致性,不可否认的是,老年人的情欲被编排成了无处安放的禁忌品,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笑料。

老年人就不该有情欲吗?学者张玉萍等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性欲依旧很强,他们甚至会攒钱去嫖娼,而促使他们这么做的最重要因素是情感的温暖。其实,国外早已有不少以老年人为主角的剧集,它们真实描述了老年人的对情感以及性的需求。在简·方达主演的《Grace and Frankie》中,年过70的女人格蕾丝选择了一个非常年轻时髦的交友手段,在相亲网站上寻找潜在的对象。格蕾丝收到网友的邀请准备赴约,朋友弗兰基还偷偷将安全套放进格蕾丝的包包里。《Grace and Frankie》讲述老年人的情感生活,她们的感情生活并不比年轻人要少,老年人也能成为有血有肉的欲望主体。

剧中几处苏大强观看广场舞的镜头也都是充满调侃与鄙夷的。他在参与跳广场舞的同时也成为观看的主体——而他的观看又进一步被妖魔化。随后,几个特写镜头将跳广场舞的中老年女性化作了暧昧的欲望客体,广场舞队伍里暗流涌动的中老年人情欲暴露在了观众面前——却是以轻佻的方式。

广场舞成了以苏大强为代表的中老年男性“狩猎”的夜店,来跳广场舞的中老年男性都如他般“居心不良”。这样的镜头语言和叙事手法不仅将老年人正常的情感需求污名化,同时也将广场舞“妖魔化”。论文《污名与冲突:时代夹缝中的广场舞》一文中曾试图为广场舞正名,论文认为,对于广场舞的污名是因为老年人参与舞蹈往往挑战了社会惯常对他们的期待。社会常俗认为老年人应该是位于社会边缘的,与感官愉悦无关的,与性无关的;而通过舞蹈,她们追求的是一种理想自我:是处于社会核心的,仍然有感官和性的吸引力,积极健康生活等。两者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他们被污名。

对于《都挺好》这部剧的批判,大部分观点是从剧集大团圆不符合逻辑,苏明玉女强人人设崩塌等角度入手的,本文希望从这部剧中对女保姆塑造的懒惰与刻板,对老年人情感诉求的压抑与污名的角度对该剧进一步提出批评。充斥着对社会边缘人群的脸谱与污名的《都挺好》,其实挺不好的。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