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6+1”领导人会晤架设未来之桥,开辟中欧合作新路径

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徐刚
2019-04-14 11:30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李克强与保加利亚总理鲍里索夫、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共同为“16+1全球伙伴中心”揭牌。当地时间4月12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杜布罗夫尼克出席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后,与保加利亚总理鲍里索夫、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共同为“16+1全球伙伴中心”揭牌,宣布“16+1全球伙伴中心”正式成立。 新华社 图

2019年4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出席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会晤发表《杜布罗夫尼克纲要》及其他成果文件,回顾总结“16+1合作”取得的新发展,进一步规划“16+1合作”的发展蓝图。本次会晤是一场巩固友谊之会,也是一场深化合作之会,更是一场展望未来之会。

以开放促进合作

“16+1合作”高举开放大旗,强调该倡议不是要形成封闭排他的小圈子,而是要建成公开透明的大平台。此次会晤吸纳希腊成为正式成员,奥地利、白俄罗斯、欧盟、瑞士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作为观察员悉数与会。“16+1合作”推动但不限于双边合作,欢迎和鼓励开展三方、四方、五方、乃至于多方合作。开放心态不仅有利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也有利于欧洲一体化平稳发展。开放姿态表明,各国将通过实际行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各方携手推进“16+1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不仅将更多造福中东欧国家和中国人民,也会有力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发展。

以创新引领合作

经过7年建设,“16+1合作”日渐发展,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务实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从经贸到人文、从政府到地方,已经建立了20多个合作机制,而且每年都有新内容、新形式。合作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与困难。所以,强调创新就是要打破固有思维,创新发展思路。一方面,“16+1合作”从无到有本身是个新型合作尝试,只有创新才能不断激发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不对称性、中东欧国家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都需要创新才能进一步开展精准化合作。

以伙伴拥抱合作

“16+1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和有益补充,秉承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7年来,各方本着伙伴精神,牢牢坚持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则,共同探求发展大计,各国协调员的设立以及“16+1全球伙伴中心”的揭牌成立都是鲜明例证,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发展阶段的多个国家和谐相处、包容发展、合作共赢的典范。实践证明,只有视彼此为伙伴,才能更好地塑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在克罗地亚架设“未来之桥”

本次领导人会晤主题中落脚在一个“桥”字寓意很深。会晤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同部分中东欧国家建交70周年,还是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前夕和欧盟机构即将进行交接之际。会晤还首次实现了扩容。这些表明,此次会晤在“16+1合作”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性质。克罗地亚是欧盟成员国,也是中东欧地区重要国家和中国在西巴尔干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还是古丝绸之路重要一站。本次会晤在位于西巴尔干地区且是欧盟成员国的克罗地亚举办,有助于促进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双边关系以及中欧关系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

本次会晤的成功及丰硕的成果表明,“16+1合作”已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亚欧跨区域合作平台,开辟了中国同欧洲国家合作新路径,引领了 “一带一路”建设新实践。未来,各方有信心和能力运营好、发展好“16+1合作”,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注入动力,为中欧关系发展搭建桥梁。

    责任编辑:李跃群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