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学应该要允许校外人员入校吗?

2019-04-17 14: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3月24日下午,武汉大学教五教学楼旁,校方保卫人员与两名赏樱的校外男子发生冲突,次日,武汉市公安局珞珈山派出所回复记者,称冲突的起因疑似其中一名男子身着类似和服的服装进校门。而后武汉大学又发表声明,称冲突原因是游客未办理预约赏樱手续并对一名女性保安进行言语挑衅。

武大对此作出回应

事实上,由于校外人员入校引发的矛盾冲突远不止武大这一事件,通过搜索近三年发生的高校准入冲突,数舆君发现多起类似事件:

2016.4.20

中国政法大学

校外人员闯入大学训练场打伤校女足经理

2016.6.15

南京大学

女大学生收到校外人士骚扰

2016.7.1

东北电力大学

三名校外人员强闯入学校并与袭击校内安保人员

2017.11.21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校外人员驾车进校,撞向学生导致一死两伤

2019.3.13

河北大学

校内一男生被校外人员打伤

2019.4.4

呼和浩特某大学

一男子男扮女装混进大学女澡堂

(来源:网络)

有些大学虽然没有与校外人员发生冲突,但是校外人员的一些行为仍然让校内的师生苦不堪言。有市民在杭州大学的草坪上支起烧烤架、有勤俭持家的大爷大妈在饭点时在拥挤的食堂和学生一起挤着买饭菜,还有大妈在体育场前大声播放音乐跳广场舞……

原因梳理

校内与校外为何屡次出现冲突与分歧?我们可以发现,此类冲突出现的原因通常不外乎校外人员想入校,而校内对于此存在一定数量的反对意见。通过梳理相关冲突的新闻报道,数舆君发现游客、居住在校园附近的散步者、外卖与快递寄送人员是构成“入校校外群体”的主力军。

游客与散步者想要入校的原因不难推知。为保证师生享有良好的教学与生活环境,高校校方通常会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下一番心思,在南方许多高校中,小桥流水成为“基础操作”。而有些校园本身就是景点,如被奉为学子圣地的清华北大,被誉为“赏樱圣地”的武大,“坐拥”岳麓书院的湖南大学等,是游客们旅游时必去“打卡”的目的地。

(湖南大学校内的岳麓书院)

高校校园内拥有大片开阔地,其绿化率较之外寸土寸金的校外往往只高不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校外运动场地的不断压缩。在一份有关2016年运动人群主要运动场所的报告中,选择户外公共场地的人群占据总人数的79%,而在另一方数据统计中,学校的体育场地占据了近一半的全国体育场地。校内风景优美、绿化率高人文气息浓郁,校外可供休闲的绿地面积却不断缩小,人均绿地面积持续缩减,也就无怪大量游客与散步者大量涌入校园了。

(图片来源:网络)

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则是另一个导致外来者入校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发展,更快捷的物品寄送成为可能,外卖与快递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实体店就餐、购物成为新一轮消费时尚,在订单的号召下,外卖与快递行业的大量从业人员风驰电掣地穿梭于校园之间,也为可能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准入制度

数舆君搜集了一些大学的准入制度,通过图表可知,不同学校的开放程度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有一定数量的高校对“外卖不得进校园”做出较严格的规定,而一些准入制度较宽松的高校仅对“门禁”做出要求。

(制图:数舆)

将视线投向国外,国外的高校大多不设围墙,校园与其周围的商场、医院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行人随意往来,却鲜少发生因校园准入产生的冲突事件。

而在国内发生的相关冲突中,校方与校外人员显然都有着自己的立场。站在学校的角度,大学是典型的教育组织和机构,必然要有自己的独立性、隐秘性和安全性,在高等学校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些特点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而大量校外人员涌入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学校秩序,迫使学校增加维护成本,学校内的人流集聚也带来了不可小视的安全隐患。与之相对应的,校外人员常持的一种观点则是,纳税人的税金是支持学校运作的主要资金来源,故高校属性应为公共场所,理当供大众一同使用。

数舆君有话说

学校是面向高校师生的“公共领域”,抑或是全民共享的“公共场所”?此处对于高校属性的界定是校方和校外大众主要的分歧所在。结合我国现实国情,二者所持各有道理,无法简单判断对错。在错综复杂的背景下,采取何种措施可减少冲突事件的发生,便成为如今的人们有责任思考的问题。参考论文及文献资料,数舆君整理出一些思路供大家参考:

高校:管理先行, 奖惩随后

当一所高校确定拆除或设置围墙时,应考虑的首要问题是:高校的管理和安全是靠围墙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围墙的功用 还可以通过什么其他形式或途径实现?有了围墙,似乎划定了势力范围,可以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专心做好自己的事,并感觉安全;没有围墙,在融入开放社会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支持,并得到社会安全体系更多、更直接的关照。相关的利弊得失要靠具体地区、具体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和选择,而不应草率地“一刀切”或“标准化”。

明确管理制度,在准入与否的基础上做好引导、管理和保障工作。应对可能增大的人流,合理配置厕所、垃圾桶等公共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与校外人员共同需求。与此同时,及时公示人流情况、校区禁忌等注意事项,让人们对出行有预判、有准备,从而防止因管理缺位滋生不文明现象。

落实入校不文明行为奖罚机制。校方或可确保入校不文明行为奖惩机制的落实和执行, 否则只是纸上谈兵。如在入口处设置打卡验核机器,每人ID与个人挂钩,一旦被发现有过不文明行为的记录,则取消其入校资格。当校区内发生具有破坏性和严重性的旅游不文明行为时, 需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以提高文明入校的公信力。

校外人员:文明入校,利己利人

文明入校,遵守校纪校规。每个人在考虑于己方便的同时,首先需要遵规遵纪、自觉自律, 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从思想上抑制不文明行为的发生。让自然、人文之美受到应有爱护。

身体力行,举报、制止不良行为。克服不良行为的从众性,若看到其他人踩踏草坪或者在非吸烟区吸烟等不文明行为时,主动干预制止,保护高校教学秩序不受干扰。

参考文献:

[1]孙丛丛. 文明旅游,守则为先[N]. 中国文化报,2019-03-01(003).

[2]《高校围墙到底该不该拆?》,《北京青年报》,2016年7月28日。

撰文:周琦、肖遥

责编:柳缘园

可视化:韦子乔

排版:易菲凡

本文首发于“数舆”公号,转载请注明出处“数舆”、作者名以及“发自澎湃新闻湃客频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