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法文化之春”上,看14位杜尚奖艺术家的装置艺术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王诤
2019-04-28 08:15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第十四届“中法文化之春(Festival Croisements)”近日在北京红砖美术馆举行。“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获悉,为配合此次“中法文化之春”开幕,“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14位杜尚奖艺术家展”也在红砖美术馆同时开展。展览以西班牙诗人安东尼奥·马查多(Antonio Machado, 1875-1939)的诗句“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作为出发点。参展艺术家选取一切可能的移动方式,从最简单而普遍的步行,到最富技术含量且仅属于少数人的火箭。而当这些作品汇集在一起,却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

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14位杜尚奖艺术家展

开幕仪式上,法国欧洲与外交部部长让-伊夫·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法国驻华大使黎想(Jean-Maurice Ripert)、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罗文哲(Robert Lacombe)、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主席吉尔·福奇(Gilles Fuchs)以及众多文化艺术界人士莅临现场。

法国欧洲与外交部部长让-伊夫·勒德里昂(左三),法国驻华大使黎想(左二),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罗文哲先生(左一)一行在红砖美术馆

法国欧洲与外交部部长让-伊夫·勒德里昂在开幕式上表示,“中法文化之春”十四年来已经成为法国在海外举办的最大文化节,“在今年庆祝中法建交55周年之际,我对双方开展的深化交流感到非常高兴。”红砖美术馆创始人、馆长闫士杰先生介绍说,“红砖美术馆也是通过‘中法文化之春’与法国结缘,与发起并持之以恒地塑造了‘马塞尔·杜尚奖’的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ADIAF)结缘。”据悉,“中法文化之春” 脱胎于中法文化年,是中国与法国之间举办的一项经常性的文化交流活动,由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倡议,于2006年正式创立。本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将在中国35座城市中推出一系列富有新意的活动,时间跨度持续三个月之久。在总共74场活动中,中法两国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艺术将再次进行碰撞,涵盖戏剧、展览、音乐、电影等多种体裁和门类。

乌拉·冯·勃兰登堡《西尔维斯特》图片由艺术家和汉堡生产者画廊提供

拉蒂法·艾霞克茜《每张蜡纸都是一场革命》 图片由艺术家及巴黎和伦敦的卡迈勒·梅隆赫画廊提供

这是红砖美术馆继2017年“高压—杜尚奖·法国当代艺术现场”,第二次与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及法国驻华大使馆合作举办“杜尚奖”展览。“马塞尔·杜尚奖”于2000年由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创立,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奖项之一。近二十年来,该奖项每年从法国或者居住在法国的艺术家中遴选出最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目前已有七十余人次的艺术家获得提名,为当代艺术界贡献了一个全面的新生代艺术家名册。

新闻发布会现场 (左起)策展人安娜贝尔·特内兹、法国使馆文化专员白莫迪、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主席吉尔·福奇、艺术家贝特朗·拉马什

策展人安娜贝尔·特内兹

策展人安娜贝尔·特内兹毕业于法国国立文献学院和国家遗产学院,从2016年起担任法国奥西塔尼大区图卢兹阿巴托尔博物馆的首席策展人及馆长。在为来宾导览环节,她从活动与展览的题目出发阐释到,“‘中法文化之春’的法语名有‘交汇(croisements)’之意,中国和法国的相遇就是交汇,它也代表了一种国际的视野,‘杜尚奖’所选择的艺术家具有国际视野。”她介绍说此次策展是从道路、位移、旅行、发现的概念出发挑选参展作品——回溯往昔,艺术史的书写往往与位移和旅行联系在一起:在欧洲,不管是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罗丹的“行走的人”这一古老形象,还是作为现代艺术家学艺期间必经的环欧“壮游(Grand Tour)”,或者是画家在旅行中的速写或游记(如著名的德拉克洛瓦日记),乃至自20世纪50、60年代起成为文学和电影流行题材的公路场景。

尼尔·贝鲁法 《布鲁纳•雷诺》 图片由艺术家及巴黎和伦敦的卡迈勒·梅隆赫画廊提供

展览以西班牙诗人安东尼奥·马查多(Antonio Machado, 1875-1939)的诗句“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作为出发点。在展出作品中,“行进”既是主题也是隐喻。因此,每件作品都成为一个向外的开口,一条发现之路。参展艺术家选取一切可能的移动方式,从最简单而普遍的步行,到最富技术含量且仅属于少数人的火箭。

贝特朗·拉马什 《漏斗舞台》 图片由FRAC科西嘉岛收藏提供

卡米耶·昂罗 《到达/出发》

观照到此次展览“出发”与“行进”的关键词,来自法国图像及造型艺术著作人协会的卡米耶·昂罗此次呈现的作品《到达/出发》似乎最为“切题”。昂罗曾凭借她的影片《疲惫》获得过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银狮奖。她的作品一直在探索着人类学符号、文化边界、异域风情、情色吸引乃至网络和信息时代的语言。此次在《到达/出发》中她把个人对航空旅程的思考融汇其间——两面机场中的信息指示屏被并置在一起,讲述着地理和时间的迁移:在“出发”屏幕上的列出的城市,或是被洪水吞没,或是早已被遗弃,早已从现实世界消失。而“到达”屏上出现的城市,则是过去六十年间全球城市化推动开发的成果。

安利·萨拉 《周而复始》  图片由比克制作提供

乌拉·冯·勃兰登堡   沉浸式装置:《二乘七 之二》Two Times Seven II  图片由艺术家、巴黎艺术:概念画廊、柏林和卡尔斯鲁厄的迈耶·里格画廊、伦敦柯芮斯画廊和汉堡生产者画廊提供

乌拉·冯·勃兰登堡此次有两件作品雀屏中选。过往,她以装置和影像作品为世人所知,但其实水彩这一媒介同样构成了她创作的重要部分。此次展出的《西尔维斯特》Sylvestre是她的拼贴纸本水彩作品,画中人乍一看像是马戏团的小丑或是嘉年华上的演员,而笔触则依旧是她那将颜料自由地涂上纸面,并随机留下颜料滴落与流淌的痕迹;《二乘七 之二》Two Times Seven II 则她去年创作的沉浸式装置作品:用绳子悬挂在天花板的七组彩色布料犹如舞台上的幕布。观众在“幕布”中穿行,逐一发现装置中的各种元素(木质长椅、鱼竿),直至最后通向一部10分钟的彩色有声高清影像短片:影片内容是观众在装置中所见所感的二维演绎——主体的存在因其幽灵般的动作与反复吟诵维斯拉瓦·辛波斯卡诗歌《盐》(1962年,译自波兰语原文)的唱腔而被察觉。

我敲敲石头的前门。

“是我,让我进来。”

“我没有门。”石头说。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26日。
    责任编辑:肖永军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