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讲座︱贝恩斯:从庆典与仪式看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

杜世茹
2019-05-03 12:13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2019年4月22日下午3时,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举办的讲座“作为表演的艺术:庆典与仪式中的埃及艺术”于北京大学红6楼215室举行,由牛津大学埃及学教授约翰·R·贝恩斯(John Robert Baines)主讲,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贾妍老师担任学术主持。

约翰·R·贝恩斯(John Robert Baines,1946-),牛津大学埃及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美国东方学会荣誉会员,埃及考察学会委员会成员,美国哲学会外籍会员(APS)。1968年起在英国牛津大学进行埃及学的教学工作,曾多次参与和领导埃及考古项目,主要致力于埃及学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包括:《古埃及文化地图集》(1980)、《繁育的象征:埃及人格化的肖像和象征》(1987)、《古埃及神的概念:一与多》(译作,1982)、《古埃及的文化:神祗、神话和个人崇拜》(1991)、《图坦卡蒙墓中的石器、陶器和印章》(1994)、《古埃及的图像和文字文化》(2007)、《文字系统的消失:从文学和交流的角度来看》(合著,2008)、《古埃及的精英文化与知识》(2013)等,并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约翰·贝恩斯 教授

在此次讲座中,贝恩斯教授主要介绍了古埃及关于庆典与仪式的艺术表现方式,并考察了这些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表演性”,从而探讨古埃及人在仪式和庆典中所反映出的来世信仰观念。本场讲座共分为五个部分:具有表演性的墓葬艺术、织物和皮革、乐舞场景、宴饮场景、节日和庆典。

讲座现场

具有表演性的墓葬艺术

讲座伊始,贝恩斯教授利用古王国时期(第四王朝到第五王朝,约公元前2600-2350年)非皇家陵墓中的出土材料,概括性地向大家阐述了古埃及墓葬艺术对于表演性场景的处理方式。

贝恩斯教授首先展示了古埃及墓葬中极富特色的假门(false door),假门即雕刻或描绘在墓室或神庙墙壁上的门形图像,是一种常见的古埃及墓葬装饰。假门往往与周围的壁画、浮雕、雕像等墓葬装饰元素组合在一起,共同营造举行供奉仪式的神圣空间。古埃及人认为,墓主人可以从假门走出来接受供奉。贝恩斯教授展示了一件特别的假门,在假门的下半部浮现出墓主Idu立体的躯干,栩栩如生的墓主的雕像作伸出双手状,似乎是在欢迎来者,假门的前方有用来放置供品的供奉桌,供奉桌的形状也具有象征性,即古埃及象形文字中表示供奉桌(offering slab)的符号。

Idu墓中的假门

此外,贝恩斯教授以另一个著名的雕像——第四王朝王子Ankhhaf的胸像——为例,揭示了古埃及雕像的表演性倾向。这件石灰岩雕像的外部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灰泥,贝恩斯教授认为雕像最初可能具有完整的躯体。雕像的制作者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法,用灰泥细致地塑造了王子的耳朵、胡须、四肢和躯干(也有人认为其四肢雕刻在放置雕像的基座上),并施以彩绘。随着时间的流逝,灰泥塑造的细部和彩绘风化脱落,只有石质的头部和胸部保存下来。然而,受希腊罗马文化影响,现代人仅是将这件“胸像”当做墓主肖像看待,但贝恩斯教授相信,这件原本具有完整躯体的雕像,在墓葬仪式中被赋予了一定的表演性和象征性的功能,只是其具体功用如今已很难知晓。

Ankhhaf胸像 石灰岩 波士顿美术馆藏

接下来,贝恩斯教授又向大家展示了几个第四王朝时期的头像,这些头像出土于吉萨地区精英阶层的墓葬中。这类头像是用石灰岩或未经烧制的陶土制作而成,面部刻画较为精细,有些甚至可以看到假发下面的真发的发际线。其中一个头像的面部特征明显不是古埃及本地人种,也许表现的是其他地区的非洲人,据此推测,这些头像可能在仪式中承担一定的表演性功能,而非仅仅是对墓主人生前面貌的再现。

此外,贝恩斯教授指出,在古埃及艺术中,并非所有的人物形象都表现了真正的“人”,也可能是对某些物象的拟人化表现。第四王朝国王斯奈夫鲁(Snofru)的河谷神庙浮雕中,有一些手捧供品的女神形象,她们是国王斯奈夫鲁所拥有土地(estates)的化身,从一些细节中可以窥见其中的奥秘:她们头戴象征城市的象形文字符号头冠,女神上方刻有铭文,可能是“她们”所代表地区的名称。

斯奈夫鲁神庙中的浮雕

织物和皮革

讲座第二部分,贝恩斯教授以织物与皮革材料为中心,进行了相关讨论。古埃及墓葬中的“艺术品”并非都由石头或陶土这些不易腐朽的材料制成。在一些墓葬中也发现了纺织品和皮革制品,这些“脆弱”的随葬品也承担着重要的表演功能。贝恩斯教授首先展示了两幅墓室壁画,分别表现的是收割亚麻与谷物的场景,这表明,古埃及亚麻种植的重要性不亚于粮食生产。在第六王朝早期,萨卡拉地区的Kagemni墓中,有进献油和亚麻布的场景,可见亚麻布是仪式中的重要“道具”。

亚麻和皮革是古埃及人制作服饰的主要材料,当时的人们相信,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依然需要穿着衣物,因此织物和皮革制品也是常见的古埃及随葬品。在少年法老图坦卡蒙墓中出土了大量的衣物,除了一百多件亚麻内衣外,还有一些狮子皮,狮爪等皮革制品。在帝王谷的一座墓里甚至发现了整张兽皮制成的皮内裤。有些织物和皮革上装饰了繁复的花卉纹样。这些华丽而浮夸的衣物可能并非日常着装,而是国王或祭司在仪式中所穿着的表演性服装。

贝恩斯教授将古埃及仪式服装与中国三星堆祭司服装进行了对比。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立人雕像,可能表现了当时一位地位很高的大祭司。雕像的创作者非常细致地刻画出这位大祭司的衣物、冠冕和发型特征:他身穿两层衣服,可能是丝织品,上面有华丽的纹饰。据推测,这应该是三星堆文明中祭司的仪式服装。这种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视角十分具有创见。除此之外,贝恩斯教授还举例说明了古埃及人如何在墓葬艺术中进行自我表达。墓主会将自己和家人敬神的场景绘制在墓室墙壁上,比如,阿蒙涅姆哈布(Amenemhab)墓中的敬神画面中,墓主和妻子同国王图特摩斯三世站在一起,为面前的奥赛里斯神奉献祭品,这很明显是想象中的场景,即想象中的表演性自我表达。

Kha墓中出土的亚麻服装

乐舞场景

讲座的第三部分,贝恩斯教授主要阐述了古埃及的乐舞表演场景。古埃及的仪式常伴有音乐和舞蹈表演,根据出土的图像材料可见,有乐师独奏独唱,也有合奏的场景,贝恩斯教授认为,这些奏乐和歌唱可能是娱神(amuse the gods)的表演。如21王朝木碑上有独奏乐师的画像,画面中一位竖琴手单膝跪地,在太阳神Re-Harakhte的面前演奏和歌唱,贝恩斯教授强调,木碑的绘制者通过对竖琴手的手指和嘴部动态的刻画,表现其正处于演奏和歌唱状态,有趣的是,这幅图像中的竖琴手是由墓主本人扮演的。乐师队列合奏的场景在古埃及墓葬装饰中也颇为常见,演奏的乐器种类丰富,有竖琴、叉铃(Sistrum)、铙钹、长笛、双簧管、喇叭、鲁特琴等,乐队中往往也会有歌者和舞者,在某些画面中,乐队前方还有祭司举行仪式的场景。可见,在举行仪式的过程中,音乐和舞蹈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竖琴手在太阳神面前演奏与歌唱

贝恩斯教授指出,古埃及还有一种特殊的群体表演,即葬礼上的哀悼表演,表演者一般是职业的女子哭丧队。从墓室壁画中的送葬场景可见,这些哭丧队女子有“标准化”的着装和哭丧方式。她们身着亚麻长裙,裸露出胸部,她们姿势各异,有的捶胸顿足,撕扯头发和衣物,有跪地掩面嚎哭,并抓起地上的泥土抹在头顶和脸上,以示哀恸,俨然是一出经过排练的大型表演。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高等级官员的送葬队列中,哀悼者为男性,但哭丧方式大同小异。此外,贝恩斯教授还列举了其他考古材料,如墓葬中出土的各种仪式用品,运送雕像、木乃伊和棺木的场景,以及宰杀祭祀所用的牲畜等场景的壁画或浮雕。这些物质与图像资料,使听众得以大致了解古埃及丧葬仪式和祭品供应的基本情况。

阿尼《亡灵书》中哭丧女子图像 19王朝 大英博物馆藏

宴饮场景

在讲座的第四部分,贝恩斯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古埃及墓葬艺术中的宴饮场景。正如之前提到的乐舞表演一样,贝恩斯教授认为,宴饮同样也是一种娱神表演,不过其场面更日常,气氛轻松愉悦,甚至有客人喝醉酒呕吐的画面。有一些细节值得注意,比如,画面中较为重要的人物坐在黑色椅子上,身份地位次之的坐白椅子,地位普通者甚至会坐在盛放物品的篮筐上。不同的颜色在古埃及人的观念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在看似日常随性的宴饮场景中,创作者有意使用不同的颜色以传达其背后的宗教寓意。

墓室壁画中的宴饮场景 Nebamun墓 约公元前1400 年 大英博物馆藏

除此之外,宴饮场景的画面中还会佐以相关的铭文,如:“为了你的卡(古埃及祝酒词,“卡”指的是灵魂),酣畅淋漓地饮酒吧!”“坐在帐篷里,让内心舒畅,正如他/她(这里指墓主)在地面上时那样”“来加入这完美的一天吧”“完美的一天:人们不断回想起阿蒙神(Amun)的完美/存在;(人们)心里满足,赞美声直入云霄,每个人都在想’我们的愿望是看到他们(墓主的名字)永生!’”由此可见,这并非世俗生活中的普通宴会,而是在仪式或庆典上举行的娱神表演,这些仪式和表演能够使墓主实现永生。

节日和庆典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贝恩斯教授集中介绍了古埃及节日和庆典中的表演性场景。古埃及人一年中会庆祝很多节日,这些节日大多与王权和来世观念有关,在节日庆典上会有许多仪式性的表演和庆祝活动。在表现节日和庆典的图像中,有一些典型的场景,如庖厨、献祭队列、船队、船上的神龛以及前面已提及的乐舞、宴饮等。根据这些场景的组合与呈现方式,可以大致了解画面中所举行的节日或庆典的类型。例如在表现欧匹德节(Opet)的浮雕中,画面左边有一群人在为节日准备食物,右边有些人站在船上,值得注意的是,船在古埃及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仪式中经常使用的道具。欧匹德节(Opet)是指卡尔纳克的阿蒙神、穆特神和孔苏神造访南部的卢克索神庙的活动,于底比斯的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举行。在节日期间,人们会把阿蒙神像放置在圣舟上的神龛中,在国王、王后以及大群祭司和贵族的陪伴下,从卡尔纳克神庙来到卢克索神庙,并在这里逗留数天。圣舟由其他船只和两岸的人们拖拽前进,沿途有乐舞表演。壁画中所表现的种种场面,可以使我们一窥古埃及节日的盛景。

Kheruef墓节日乐舞浮雕 约公元前1360年

讲座的最后,贝恩斯教授又向大家展现了另一些与节日庆典相关的图像和建筑物,如赛德节(Sed)、敏神(Min)节、女神哈托尔(Hathor)和太阳神荷鲁斯( Horus )相会节、神庙奠基仪式场景,以及阿蒙神节日中供神明休息的“驿站”(waystation)——白色礼拜堂(white chapel)。

敏神节庆典图像 拉美西斯三世神庙浮雕 19王朝

贝恩斯教授通过极为丰富的物质和图像材料,风趣幽默的语言,为听众铺展出一幅古埃及仪式与庆典艺术的壮丽长卷。古埃及人在日常生活中,以仪式和庆典营造出一个理想化的神圣时空,把平淡的日子照亮,把远古的共同回忆唤醒,人们从节日中得到休养和欢愉,在仪式中获得群体的身份认同。仪式和庆典是古埃及人宗教信仰和王权观念的具象化表现,承载着这个古老而神秘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与宇宙观。

讲座现场
    责任编辑:熊丰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