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半月谈评论:今天,我们该怎样正确地“望子成龙”?

许小丹/半月谈
2019-04-30 21:25
教育家 >
字号

少儿版996、七成睡眠时间不达标、过半青少年近视……这些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与少年儿童有关的几个热搜话题。在这些热门话题里,无论学习时间超长、睡眠不足还是视力下降,一个共同的问题源头就是压力过载。这些自幼背诵《少年中国说》、熟知“少年强则国强”的孩子们,用他们不无艰难的成长姿势,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舆情中溅起水花,向中国千千万万“望子成龙”的家庭,投射下一片值得深思的阴影。

“望子成龙”错了吗?从社会心态上看,这是中国亿万家庭对子女未来的一份期待,一份希冀,原本是每个家庭向上发展的源动力,何错之有?但是,从具体行动来看,当“望子成龙”偏离了尊重法则,简单地将父母期待转化为子女的学习目标,进而简单化地转化为考试成绩,这些披着“为了你好”的虎妈鹰爸,其家庭教育带给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就必然会体现为睡眠、视力等健康指标的下降。

今天,我们该怎样正确地“望子成龙”?

有人说,真正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些话看似优美,究竟如何落实呢?

其实,当今中国少年儿童的原生家庭,其父母拥有高学历的家庭比例越来越高。家庭教育理念发生着变化,宽容、民主、陪伴的家庭教育理念认同度越来越高。但是压力过载的源头并没有消失:由“望子成龙”的心态出发,随意地将压力、想法、规划强加于孩子的做法仍然非常普遍。这就导致公办教育机构一直在“减负”,家庭教育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好的未来,却一直在“增负”。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不要在人为的焦虑中为孩子的学习层层加码,把健康、成长、梦想还给青少年吧!我们应该信任孩子的成长,而不是提前不停地为孩子的明天“下注”。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每个青少年都有七彩的梦想,每一个梦想的星星之火都值得呵护。没有人会生而成功,但是,请相信孩子,为了梦想,会坦然面对成长途中的压力,会不断培养良好的成长习惯,会在一次次失败、挫折中吸取向上的动力。

今天还是“国际不打小孩日”。正确的“望子成龙”,还须树立底线思维,要想母慈子孝,首先还应从“不打小孩”做起。

(原题为《今天,我们该怎样正确地“望子成龙”?》)

    责任编辑:顾亚敏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