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延安,人民气象的诞生地

澎湃新闻记者 陈兴王 发自延安
2019-05-05 18:47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延安清凉山举办第一期气象训练班旧址。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陈兴王 图

黄土高原上的延安,是共和国气象事业发祥地。

4月25日,陕西延安市气象局局长张小锋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1945年,八路军在延安清凉山举办第一期气象训练班,随后中央军委组建八路军总部延安气象台,我国人民气象事业就由此诞生并不断发展壮大。

在延安,气象事业发展经历了早期为军事服务向守护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变,成为了共和国气象事业70年的缩影。

70岁的任宗启是当地一位老气象工作者。他向澎湃新闻回忆,1968年,他刚参加工作时,气象观测基本靠眼睛看,发送预报靠电报、大喇叭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当时更无法实现。

如今,清凉山上架起了多普勒雷达,气温、雨量、气压等气象数据监测已实现自动化。延安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黄土高原腹地,霜冻、冰雹等气象灾害多发。

据延安市气象局提供的数据,目前延安全市共布设防雹增雨作业点288个,其中“37”高炮148门,火箭发射系统146套。建成多普勒雷达1部,X波段双偏振雷达1部。

精准的气象信息在延安已经投送至田间地头,年均减少雹灾损失2~3亿元;人工增雨影响面积1.8万平方公里,年均增加地面降水约3亿吨。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增产、苹果提质增效,群众生产生活等做出了积极贡献。

村里的“气象预报员”

“听龙王不如听我白光荣,看天气、冰雹云可灵了。”

4月25日,68岁的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茶坊村党支部书记白光荣,站在黄土塬上的苹果园里,拿出一本黑色封皮笔记本,向澎湃新闻介绍道。

已近五月,茶坊村2500亩苹果树尚在末花期,大部分果花已凋谢,一个个幼小的果子挂满枝头。

此时,霜冻等气象仍是苹果花期面临的主要灾害。一旦遭遇持续霜冻灾害,极大可能会导致苹果减产甚至绝产。

“今晚到明天,多云转阴,气温平均下降6-8度。”笔记本上,白光荣记录着当地气象部门每天推送的天气信息。

自2003年村里设立了防雹高炮点,十六年来,白光荣就养成了每天记录气象信息的习惯,用过的笔记本堆了几摞。

久而久之,这位曾经的人工影响天气防雹增雨高炮“炮手”,俨然成了村里的“气象预报员”。

延安枣园防雹高炮作业演练 澎湃新闻记者 陈兴王(00:24)
白光荣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地长年“靠天吃饭”,村里群众收入普遍偏低,经常过着“米汤酸菜”的日子。

之后,村里开始引种苹果树,并逐渐发展到各家各户种植。但深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延安,气候干旱,且霜冻、冰雹等气象灾害多发,掣肘苹果产业发展。

安塞区气象局局长都全胜告诉澎湃新闻,每年4月初到4月底,是苹果树的花期,要注意防霜冻,一旦遭遇霜冻,花被冻坏了,苹果就会减产甚至绝收;4月下旬开始,一直持续到十月中旬,都需要防冰雹灾害。

多年的经验累积,让白光荣能通过气象预报信息,准确地用肉眼判断哪些是“冰雹云”,精确地发射防雹弹,将“大雹化小,小雹化了”。

据统计,仅安塞区平均每年防雹作业20次左右、增雨作业6-8次。通过气象部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对该区苹果产业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茶坊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已逾万元。

延安时代的气象事业

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环抱的红色革命圣地延安,是我国人民气象事业的诞生地。

延安市气象局局长张小锋向澎湃新闻介绍,1945年3月,中央军委三局在清凉山举办了第一期气象训练班,抽调学员21人,开设地面气象观察、无线电通报技术、报话机性能和使用等课程。

同年5月,首批气象训练队学员毕业后,被派往解放区建立了六个气象观测点;同年9月,在延安凤凰山下成立了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气象台延安气象台。

位于延安市清凉山上的多普勒雷达站。

如今的清凉山上,仍可以找寻到当年气象训练队的身影。在伫立于清凉山顶的多普勒雷达站下,几孔被翻新修缮的窑洞,曾是当年气象训练队的工作场所。

张小锋介绍,当时,延安气象台每日进行气象地面观测,通过经纬仪测高空风和无线电测高空风、压、温、湿度等,为当时的军事活动提供了气象服务保障。

有飞行任务时,气象训练队还要进行加密观测,有时甚至15分钟就观测一次。

原气象训练队成员周鲁女曾回忆,那时候,对云的观测没有仪器,全靠目测,云的种类、云高、云象全凭目测。

原延安市气象局业务科长任宗启出生于1949年,1968年参加工作,当过预报员、业务员、业务科长,是一位老气象工作者。

4月24日下午,任宗启告诉澎湃新闻,相比于现在气象检测的自动化,他初参加工作时,诸多监测工作依赖的仍是肉眼目测。“一天监测八次,三小时一次测量,目测云量,还要辨别云的种类,是高层云还是积雨云,29种云全都要熟记于心。”

现在,延安市已建成多普勒雷达1部,X波段双偏振雷达1部等,气象监测工作基本实现了自动化。

在延安宝塔区气象局,还引进了自动释放探空气球系统等一批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

宝塔区气象局自动释放探空气球系统 澎湃新闻记者 陈兴王(00:18)
气象服务延安“红苹果”

延安市气象局局长张小锋告诉澎湃新闻,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气象工作已得到了各方的重视。

在盛产苹果的延安,各区县气象部门针对苹果产业开辟了精准化服务,通过短信、微信群等渠道,每天将气象预报信息发送给果农。

安塞区气象局副局长刘红介绍,为了有效防御霜冻、冰雹等气象灾害,有时候会每隔一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几分钟,给果农精准推送气象实时预报信息。

近年来,延安市、县每年平均累计发布防雹预警和作业指令400余次、增雨作业指令100余次,开展防雹作业60余次、增雨作业20余次,平均每年防雹增雨作业1300余炮(箭)次,耗高炮弹38000余发、火箭弹1200余枚,燃烧烟条近400根。

4月25日,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苹果园的果农已给苹果树拉上了防雹网。

人工防雹作业保护面积1.5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雹灾损失2~3亿元;人工增雨影响面积1.8万平方公里,年均增加地面降水约3亿吨。人工增雨为农业、退耕还林草、生态环境改善保护、水库蓄水、森林防火、缓解水资源短缺等提供了保障服务。人工防雹作业为保障延安市农业生产特别是果业生产安全,为农业增产、苹果提质增效,农民(果农)增加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国家气象局提供的信息介绍,中央气象台现已基本实现对全国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和30天时效内的预报服务,以及对全国陆地5公里、责任海区10公里的未来10天气象要素的格点化预报。

与5年前相比,中央气象台的暴雨预报24小时准确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台风路径预报24小时误差稳定在70公里左右,居国际先进水平;粮食产量预报准确率持续稳定维持在96%以上。

4月25日上午,在延安宝塔区枣园苹果园中,宝塔区分管农业副区长王文忠不禁感慨: “一场霜冻,可能让我们做出的工作一切归零。气象太重要了,谁不重视气象工作,谁就不成熟。气象决定着整个果业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崔烜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