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路由器里装摄像头,消费者隐私保护需要“升级换代”

澎湃特约评论员 欧阳晨雨
2019-05-06 13:5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又是一起人赃俱获的偷拍事件。

北京头条客户端 图

近日,一段聊天记录引起热议。一名网友称在青岛入住Airbnb民宿时,发现路由器里可能藏有摄像头。几经确认后,该网友拆开路由器,发现了摄像装置和储存卡,随后报警。民宿房主被行政拘留20日,并处罚金500元。 

真是细思极恐。这名游客发现偷拍,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他从事信息安全工作,“曾通过商业安全和隐私保护培训了解到如何检查偷拍设备”,这才有了被网友称赞的“教科书式反偷拍”。但是,现实中,并非人人都是信息安全专家,类似这样“偷拍遇上了克星”的概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确保住宿者的隐私安全,是民宿服务平台的责任和义务,不能甩锅给消费者。就这起案件来说,涉事的民宿自然要为偷拍事件负责,提供民宿服务的Airbnb平台,承担着诚信履行合同的义务,也绝不应是事不关己的第三方。 

从法律上看,对于偷拍他人隐私的不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还规定“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并且,“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此次民宿房主被行拘20日、罚款500元,算是顶格处罚了。问题是,这个看似严厉的处罚,真能起到震慑作用吗?

事实上,此类行为并不一定只能归入行政处罚范围,并由此作出“降格”处理。如果将偷拍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从性质上看,类似针孔摄像头等“偷拍神器”,属于“暗藏式窃听、窃照器材”,在宾馆、民宿等场所偷拍,还可能涉嫌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犯罪。一旦被确定为刑事犯罪,所受到的惩罚当然远比行拘加罚款严重。 

不过,这些关联罪名的成立,都需要达到一定的后果条件。在办案实践中,常把偷拍行为看作是对个人隐私的轻微侵犯,既然没有造成“致人死亡”“身心疾病”等危害后果,也就很难纳入刑事追究和惩罚的范围。但事实上,即便只是偷拍行为,在一些国家,也往往面临刑事处罚。 

翻看新闻报道,类似在旅馆、民宿等经营性场所安放偷拍设备的案例并不鲜见。时代发展到今天,消费者隐私保护也面临着“升级换代”的需求。对于偷拍行为,惩罚也应到位,立法有必要改进,适当降低入罪门槛,以更高昂的违法成本,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责任编辑:甘琼芳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