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把手术刀可以解决癌症吗?上海这个院士讲坛探讨精准医学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2019-05-18 21:54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5月18日,浦东院士讲坛暨2019手性药物院士论坛举行。 上海中医药大学供图

癌症是不是一把手术刀可以解决的问题?空气污染会增加患慢性肾病的风险吗?

5月18日,浦东院士讲坛暨2019手性药物院士论坛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精准医学等多个医学前沿课题被搬上讲台,包括9名院士在内的400多名行业内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癌症需综合治疗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汤钊猷以中西医结合的实践经验,结合多年从事西医临床工作经历,提出了大力倡导“西学中”的概念。他认为,从医学研究和实践上看,西医在微观方面胜于中医,中医在整体方面胜于西医,两者应当取长补短,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汤钊猷一生致力于研究肿瘤,他称癌症是“内乱”,应当采取“消灭与改造并举”的方法诊治。也就是说,癌症作为全身性疾病和慢性病,应当综合治疗,制定持久的抗癌战略,并不是一把手术刀就能解决的问题。

他说,患癌后很多人认为消灭肿瘤是第一位,用尽各种办法,从根治性切除,到放疗、化疗、器官移植、微创手术,但种种“消灭”肿瘤的方法,都没有能够彻底打败癌症。

汤钊猷认为,从近些年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的西医范畴论文看,不少文章证实着一种中医思路,比如认为癌症是全身性疾病,肠道微生物状况也会影响癌症疗效;又如有效的癌症免疫治疗,不止关注病灶微环境,也需要较好的全身免疫环境;再如交感神经可能与促使癌转移相关,这也与阴虚阳虚之说有关联。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在报告中讨论了精确医学研究中,基因组学能研究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而蛋白组学的研究能够更直接地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他认为,蛋白质组学应用于精准医学其准确性可高达92%以上,但蛋白质组学研究过程复杂,样品预处理时间长。研制成功的全自动样品处理装置,可将蛋白质组样品分析时间由20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在用于PM2.5暴露人群和糖尿病、抑郁症、胰腺癌等患者蛋白质组相对定量分析时,发现相关蛋白质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有望成为潜在的药物靶点。

空气污染或增加患慢性肾病风险

中科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侯凡凡同样探讨了精准医学相关课题,她提到,他们团队研究发现,长期空气污染(PM2.5)暴露与膜性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侯凡凡团队分析了2004年至2014年期间,中国282个城市的71151例肾脏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和患者临床信息,发现膜性肾病的发病风险在过去11年间大幅度上升,在校正年龄、性别等危险因素后,膜性肾病的发病风险以每年13%的速度快速增加,而其他类型肾病的发病频率则相对稳定。

她称,微小颗粒物通过呼吸道进入被吸入肺泡后,大一点的能够穿过肺泡进入循环体系,超细颗粒可以达到山皮细胞,也可以直接进入循环系统,最终引起心脏、肾脏等远端器官损伤。不过她也坦言,该研究针对的是长期空气污染暴露人群。

当天论坛上,王广基院士从宏观到微观系统阐述了精准医学背景下药代动力学的发展,并对PET分子影像技术在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黄荷凤院士则介绍了针对遗传性出生缺陷,开展以单细胞高通量检测技术为核心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

黄荷凤称,通过相关技术的临床转化,创建主动、新型、精准和高效的遗传缺陷孕前检出、胚胎植入前主动阻断的出生缺陷阻断模式,能够形成有特色的积极性优生和防控关口前移的示范模式,真正实现出生缺陷的源头防控。

论坛最后,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表示,近几十年,随着细胞免疫、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迅猛发展,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越发受到重视。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构建从实验室到病床,把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治疗的新研究体系,是提高高校中药研发、疑难疾病诊治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的重要任务。

徐建光说,希望通过院士论坛等高层次的专业交流,营造更好的学术氛围,助力建设中医药新药开发和疾病诊疗技术平台,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责任编辑:何颖晗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