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寻访上海美专:无迹可寻的“乍浦路8号”与不失典雅的顺昌路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2019-05-24 07:57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1912年冬日,刘海粟、汪亚尘、乌始光在位于虹口乍浦路一家名为宝亭的西餐厅午餐,从窗门中望出去对面墙上贴了一张招租条子,餐后就去赁定那间房子。他们租下的房子是乍浦路8号。当我们回顾上海美专的历史,“乍浦路8号”便是最初的起点。那一年,刘海粟16岁。

近日,“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记者与参加上海美术学院海派美术教育学术研讨会暨文献展的美术史学者,从上海美专最初创立之地为始,开始了一场海派美术教育“寻根”之行。

美术史学者在乍浦路桥北留下的合影(左起:冯远、邵大箴、水天中、薛永年、李超)

无迹可寻的“乍浦路8号”

1912年11月,刘海粟、汪亚尘、乌始光等人在乍浦路8号租一间洋房,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

当时的乍浦路位于上海北面的虹口地界,此一带在1848年后被划做美租界范围。当时,与英法租界相比,这一带人迹稀疏,环境雅静,苏州河至此回转,岸边草地葱绿,河中白帆数点。乍浦路筑于19世纪40年代,南起苏州河,北迄武进路,乍浦路8号位于乍浦路南端,即今日的上海大厦以西,苏州河乍浦路桥北首。

而今日,澎湃新闻记者再次立于乍浦路桥,放眼望去周围均是上海地标性的建筑,顺着苏州河水东望是外白渡桥以及浦江对岸的摩天楼,往南是外滩源地区,往北则是一家高级酒店。但“乍浦路8号”早已无迹可寻。

上海美专创立地点于“乍浦桥路八号洋房”,即乍浦路南段,乍浦路桥北首,今上海大厦以西。乍浦路八号洋房的位置在乍浦路、天潼路、吴淞路和北苏州路围成的区域内,具体门牌号码不详。

文献上所记录的是:

1913年1月28日以美专院长乌始光名义在《申报》刊登的广告上注明校址在“美租界乍浦路八号洋房”。上海美专创立于1912年11月,学校初名上海图画美术院,创始人刘海粟、汪亚尘等。1913年2月开始授课,设绘画正科、选科两班。并附设函授部。但仅至1914年,上海图画美术院的院址先后在爱而近路东首6号、北四川路横浜桥南首全福里7号、启秀女校旧址(海宁路东首10号),并更名为“上海图画美术学院”。

上海美专第2次校址:1913年——上海图画美术院,爱而近路东首6号

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李超把上海美专最初在上海“北区”的3年,喻为“虹口之轴”。而1915年1月1日,图画美术学院校长张聿光在《申报》上刊登该校第五次迁址广告,称学院由海宁路迁至西门外江苏省教育会右首新屋,此地即白云观(西林横路100弄8号)左近。自始离开沪北公共租界地界,进入沪南,1915至1922年期间的校址迁徙,基本上均在白云观方圆不出一公里范围内。

如今的上海白云观

白云观所在的上海老城区依旧保留着上海城的遗迹,比如白云观边的大境阁、上海城一小段老城墙。但当时上海美专在“白云观左近”的具体方位却难以考证。目前可见的只有白云观,这一时期的美专老照片多在白云观内拍摄。

第7次校址:1916年——上海图画美术学校,西门方斜路、黄家阙路白云观,务本女校旧址。

其中,上海美专1921年毕业生蔡谦吉的一张水彩作业,记录下了当时白云观和上海美专的情形,此时的上海美专名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而1902年出生于福建漳州的蔡谦吉作为美术史中的遮蔽者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他1918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主修西洋绘画,师从刘海粟等,1923年成为福建举办现代美术画展的第一人,得黄炎培、刘海粟盛赞。抗战胜利后,蔡谦吉前往中国台湾,负责清点接受文物,后在台湾省立博物馆担任美术室主任,1955年去世。

第12次校址:1922年——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第一院,西洋画科,白云观左近。(图为:蔡谦吉《白云观》,水彩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时期作业,1922年)

蔡谦吉作品中斑斓的色彩、个性化的语言,以及创新精神,或正是来自于上海美专,并且在那个时时处处想着革新的年代,上海美专冒了许多天下之“大不韪”。

1918年春,蔡元培专门为上海美专题写了“闳约深美”四字,并欣然接受上海美专校董会主席一职,且推荐梁启超、袁希涛、王一亭、沈恩孚、黄炎培等社会名流担任校董。1919年,学校增办为四个专业和两个师范科:中国画科、西洋画科、工艺图案科、劳作科、高等师范科和初等师范科,成为设置完善的专门美术学院。同年,该校在中国首次提出“不论男女均可入学”,实行男女同校制。画家潘玉良便在1920年第二批入学上海美专的女生名册中,当时学籍登记册中她的名字为潘世秀。此外,刘海粟还提倡户外写生,并首先将女人体写生纳入课程。

1918年,蔡元培题赠上海图画美术学校“闳约深美”

知名艺术史学者水天中在走访了几个曾经上海美专办学点后认为:“现代美术在上海的扎根与生长,与晚清中国社会形势息息相关。一方面是欧美国家在上海建立势力范围,形成那个时代特有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中之国。而太平天国在南中国势力的蔓延,将成千上万拥有文化和经济实力的人口驱赶到上海。正是在这种远非正常的环境里,四面八方的文化人(其中包括不甘于苟存的艺术家和不甘于老旧形式的艺术接受者)集中到上海,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使这块过去的渔村变成东亚文化中心。也为不同源流的艺术提供了开阔的生存空间。从传统文人画家,西洋和东洋归来的画家,以及出自欧洲传教士训练的画家,都在这里找到了各自的生存与接受空间,以“和而不同”的状态尽一时之盛。”

美术史学者走访白云观

顺昌路560号:虽有破败之像,却不失典雅

据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李超考证,在当年法租界的南部边界有一条被他称为“卢湾之弧”的重要文化地带,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诸多重要名家在此活动,出现了诸多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社团、美术展览、美术市场、美术传播的历史遗迹。其中包括艺苑绘画研究所(西门林荫路126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黄陂南路、太仓路)、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新址(建国西路145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国货路新普育堂)、决澜社第一次展览会(上海美专摩社)、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顺昌路440号)等。

“其中美术教育机构形成联合协作的共同体。在今天这些不可移动的历史之物,与现存的可移动的相关艺术遗产,发生着神奇的情景对应和历史对位。”李超说。

1923年5月,美专将徐家汇路斜桥附近永锡堂旧址内的老建筑

为寻找可见的“历史之物”,海派美术教育“寻根”之行去往顺昌路。

顺昌路位于新天地商业区以南,是一条正在消失的路,当年是原法租界与老城厢的交界,当下这里则以“成人尿布街”和“耳光馄饨”发源地闻名。

第13次校址:1923年——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永锡堂,菜市路。

1923年5月,上海美专将徐家汇路斜桥附近永锡堂旧址内的老建筑,改建成西洋画科新校舍200余间。永锡堂位于菜市路(今顺昌路)520-560号,近杜神父路(今永年路)。这也是上海美专有记录的第13个校址。此次探访中,知名艺术史学者薛永年看到的名字与上海美专校址相同,兴奋得走到路牌下合影。但永锡堂的只留在照片中,实体建筑也消逝在年华中。

艺术史学者薛永年与永年路的合影

然而,在永锡堂几步之距,上海美专第14个校址菜市路440号(今顺昌路560号)虽然目前已是民居,但相关主体建筑结构尚保存完好。此处自1930年确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之后,至1952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迁并离沪,一直使用在该校址办学。

自1922年在顺昌路定址,到1952年迁址的三十年间,菜市路上三幢红砖红窗的联排式建筑——如今的顺昌路550-565号成为使“新美术在文化上占有力地位”的上海美专之始发地。1936年,上海美专建校25周年时,学校有中国画系、西洋画系、艺术教育系、音乐系、雕塑系和图案系六系,在校学生366人。

昔日上海美专的正式大门

据记载这栋西洋式建筑,始建于1930年6月,于当年11月落成。新楼或因坐西朝东之故,遂名为“观海阁”。一楼原为学校各处室办公室,中央部位是过堂门厅,称作一门,亦即学校的正门,门头上是学校校董蔡元培题写的校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46年1月,木心初次从这里跨进上海美专的时候,他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校舍,正面看是一幢相当宽阔的四层西式大楼(实为三层),无奈临街,显得商业气,黑漆的铁栅门颇为威严,我跨进去的刹那,心想:这是我的艺术之门,门外汉的阶段就此结束。”

但如今,“艺术之门”处则留下店铺招牌的痕迹,但建筑构建上的雕花依旧保留,想要走入这栋建筑,需从位于顺昌路与永年路交叉口上的弄堂进入。

今日上海美专的大门位置

穿进弄堂,绕至建筑后方,那座弧形梯映入眼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原馆长王璜生见后惊喜地说,“这地方我父亲拍过毕业照。”说罢他跳上台阶,留下了一张和父亲当年类似的照片。他的父亲叫王兰若,是上海美专1935届的学生。

在这座弧形梯上,曾有许多文化名流在此驻足留影。1946年与1947年,木心与王伯敏、夏子颐等美专同学也曾在此留下数帧合影。仔细对照照片与现场会发现,旧时的内侧栏杆向外弯曲的弧度明显比现在的要大许多,楼梯栏杆原为镂空,今已被水泥封住,并搭建了鸽棚,特别是南侧的楼梯栏杆已经被拗直,不复旧时的风貌了。

上海美专旧址的历史景观的焦点 ——弧形楼梯

今天的弧形楼梯

走上当年的楼梯,走入的并不是上海美专,而是“七十二家访客”的上海普通人家,这里的二楼原是女生宿舍,有五十间,名为“海涵斋”。通往三楼的木楼梯口坐着一位此地的住户,对于不时前来寻找上海美专的人,他已经司空见惯,并介绍说,这里最早的住户1952年就搬入了,大约自2007年开始,这里要动迁的消息就不绝于耳,但至今没有下文。

上海美专旧址中的木楼梯,右为李骆公之孙

由楼梯上到三楼,楼梯口是一个公共厨房间。三楼原设有西洋画实习室六间,如今也早已不复存在,被分割成了一间间独立的居室。栏杆原本也是镂空的,现在均已做成水泥,粗糙而厚实,一切都回归到了实用的生活,走廊上逼仄的空间中,有一位爷叔正在水槽边洗涤,周围除了晾晒的衣物、拖把等物外,还有种植了一些小花小草。

上海美专旧址中的住户

从1922至1952年间,有多少海派、甚至中国美术史上的先贤在此出没几乎难以考证,但从旧时文献、照片和毕业册中可以看到太多熟悉的名字,比如、刘海粟、王济远、陈之佛、潘天寿、林风眠、关良、潘玉良、吴大羽、周碧初、潘思同、陈盛铎、陈秋草、庞薰琹、丘堤、唐蕴玉、张充仁、傅雷、李可染、吴作人、谢海燕、李青萍、张雪父、沙飞、董希文、丁聪、李骆公、赵无极、程十发、孟光、顾生岳、木心等。

上海美专菜市路旧址老照片

21世纪初,在顺昌路上海美专遗址的建筑墙内还曾发现一块题头刻有四个篆体大字“雪泥鸿爪”的灰黄色毕业纪念碑,据考证,这块以略带魏碑和隶书痕迹的字体书写了民国十七年(1928年)七月,上共126个字分成17行刻有当时各系共33位老师和毕业生的姓名,追踪他们人生轨迹的,惟有两位可考:一位为当时的教师朱天梵,另一位是学生叶鑑修。余者皆湮没于茫茫然的岁月里,真正应了“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之意。

2001年发现于顺昌路的上海美专毕业纪念碑,碑面以略带魏碑和隶书痕迹的字体书写了民国十七年七月新制第二届各系毕业生的姓名,题头篆刻四个大字“雪泥鸿爪”。

195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院系大调整中,上海美专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山东艺术大学艺术系一起并入新成立的华东艺术专科学校,从上海迁至无锡,至此,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为校名的教学活动宣告终止。后于1958年迁址南京,改名为南京艺术学院。

就读上海美专时的木心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从建校到终止,仅存有40年,但却被喻为艺术教育的“黄埔军校”,而上海作为中国“新兴艺术的策源地”在20世纪诞生过近40所美术学校、曾有300多名著名的近现代美术先贤在这里度过教学生活,曾为全国各地出版发行近四分之三的美术教材。

虽然时迁事改,当年那种特殊的发展条件已经远去,当下不可能依样复制当年胜概。近几年,许多学者回顾1952年的院系调整,基本上认为是一次失败行动,当下新一代美术家的蓬勃活力和上海美术教育新的布局,会否给上海的美术教育带来新的愿景?可否再造“新艺术策源地”的辉煌?

于右任题“新兴艺术策源地”,《教育部立案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章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7年6月修订。

附:上海美专校址、校名变化:

北区

1.1912年——上海图画美术院,乍浦路8号

2.1913年——上海图画美术院,爱而近路东首6号。

3.1914年——上海图画美术学院,北四川路横浜桥南首全福里7号。

4.1914年——上海图画美术学院,启秀女校旧址,海宁路东首10号。

西门地区

5.1915年——上海图画美术学院,西门外江苏省教育会右首新屋。

6.1915年——上海图画美术学院,西门方斜路、黄家阙路白云观,务本女校旧址。

7.1916年——上海图画美术学校,务本女校旧址。

8.1917年——上海图画美术学校,西门外白云观东宝隆里。

9.1919年——上海美术学校,西门白云观附近。

10.1920年——上海美术学校女子美术学校,西门林荫路神州法专校址。

西区

11.1921年——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初级师范,英租界康脑脱路。

南区

12.1922年——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分成三部分。第一院,设西洋画科,白云观左近;第二院,设高等师范科, 林荫路原女子美术学校分部;

13.1922年——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第三院,初级师范科,另辟地斜桥南首徽宁路655号。

14.1923年——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永锡堂,菜市路440号(今为顺昌路550-560号)。

15.1930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菜市路440号。

16.1933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徐家汇镇之南、漕河泾之北的漕溪路校基地奠基。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