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候鸟”采茶女飞临白茶第一村

2019-05-26 09: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几万亩茶园为安吉溪龙乡铺上了绿地毯。

图文 | 艾康丽

从青山绿水到金山银山,从一片叶子,到致富一方百姓,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的人们紧跟新时代的步伐,造就黄杜村为中国白茶第一村的美誉。黄杜村,种有白茶几万亩。每年的三月底到四月中旬,这里不只有繁华的茶叶市场和满村的茶香,更有来自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的几万外地采茶女涌进这里。在这一片茶园进行为期半月左右的采茶工作。这一大批“候鸟”的飞来,为这里的万亩茶园增添灵气,助力白茶第一村进一步繁荣。

这里讲述着一片叶子和一方百姓的致富经,也讲述着一方百姓与另一方百姓的故事。
每天的凌晨,白茶街临时市场人头攒动,一天的工作开始,这里集中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采茶女,等待被雇佣。
她们迎着第一缕阳光走向茶园。
在美丽的茶园与翠竹间,她们不仅仅是采茶女工,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双苍老的手,一双粗糙的手,一双饱经风霜的手,采摘的却是一颗颗嫩绿的小皇金芽。
清晨金色的阳光不只为大地洒满了金光,更为勤劳的采茶女披上了一层靓丽的外衣。
为能多采些茶叶,节约来回路上的劳累困顿,她们的午餐是馒头就着榨菜和大葱。
她们在碧绿的茶园,犹如美丽的音符,铺写着悦耳的曲谱。
你有你的诗,我有我的远方,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都走向红红火火。相逢是缘,相遇是份。
一天的工作在拖着疲惫的身躯中结束。
每天,虽然连午餐都在山上吃,但对采摘的高要求一天也摘不了多少茶叶的。
虽然字写的一般,但帐必须记清记准。而且每个人一个号,以号为记。
这是由本地和外地劳动者书写的一本关于“一片叶子”的书。
等待的时刻总是那么的渴望,无论结果是什么。
外来采茶工常常因为人数量较多,大部分没有标准的住宿,没有规范的食堂,许多时候在路边一坐就开吃。
也有坐在睡觉的地方,相互聊天,相互边开玩笑边吃饭,对于她们而言,有钱挣,有床睡,有饭吃,这就是幸福生活。

 |

其实生活就是这么简单,路边一坐,一碗冬瓜,二个面包,那就是一餐晚餐。

  |

 
生活虽然简单,住宿条件也很差,但我们生活的很幸福,业余时间我们有快板,有广场舞等等。
这不光是一次打工,更是一次旅游,明天就要登上回家的接送车了,今天再来合个影,也做个纪念,或许,不是因为采茶,不可能来这么风景秀丽的地方。
一次短暂的旅途、一次短暂的打工即将结束,他们将踏上回家的大巴车。
艾康丽,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自22岁离开家乡,生活于浙江绍兴。现为绍兴市柯桥区摄影家协会会员,绍兴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自22岁那年夏天,离开家乡那万亩“茶海”,乡愁是我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三年前,我拿起相机爱上摄影的那一天起,家乡便在我的镜头里更加旖旎和真实,有着深入脉络的温度,不再是梦里相依。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