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青藏科考获青藏高原海拔7000米高空大气组分科学观测数据

田金文/新华网
2019-05-30 11:48
绿政公署 >
字号

第二次青藏科考水汽传输科考分队正在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站开展区域水循环观测研究。来自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和长光所的50多名科研人员利用2300立方米浮空艇开展了地表至海拔7000米高空的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大气黑碳和大气甲烷含量等大气组分的综合观测,首次获得了青藏高原海拔7000米高空的大气组分变化科学数据,为揭示“亚洲水塔”水的来源提供了关键科学数据和新理论基础。

纳木错是青藏高原第二大湖泊,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位于藏北羌塘高原东南部,湖面海拔4718米。纳木错流域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心地带,是第二次青藏科考包括长江、怒江、色林错、纳木错在内的“两江两湖”区域重要的观测地。

本次科考任务将国际前沿的亚洲水塔水汽传输研究与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浮空艇观测平台技术相结合,搭载各种科学观测仪器,以三维的视角对亚洲水塔的水汽来源和大气组分垂直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

此次科考任务自2019年5月9日开始,已成功完成6次高空科学观测,其中,23日凌晨的升空科学观测高度达到海拔7003米,创造了同类科学观测的世界纪录。

第二次青藏科考水汽传输观测分队介绍,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科考队已在藏东南鲁朗地区、珠峰地区利用同类大型浮空艇开展了5次水汽稳定同位素、大气黑碳和甲烷浓度等科学参数的垂直剖面观测,升空最高高度达海拔6300米。这些都为本次纳木错科考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晶研究员表示,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是第二次青藏科考的十大任务之一,通过对纳木错流域水汽传输的“地-空”三维传输过程研究,可为亚洲水塔水量变化提供关键数据,为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水-生态-人类活动链式变化应对策略的提出提供重要科学理论依据。

(原题为:《第二次青藏科考获得青藏高原海拔7000米高空大气组分科学观测数据》)

    责任编辑:李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