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学者水制氢有妙招,针尖让催化剂原子“无法偷懒”

吴兰,范琼/中新网
2019-06-06 16:40
能见度 >
字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月6日消息,该校科研人员在电解水制氢研究中出妙招——巧妙设计出遍布针尖的“松球结构”催化剂,在保持制氢效果不变情况下,与商业铂碳催化剂相比,铂金属的用量仅约原来的七十五分之一。

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自然·能源》上。

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可再生能源是当前各界关注的热点,电解水制氢由于零污染、零排放的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注意。如何制出新型价廉高效催化剂成为关键一环。

目前按照传统方式制造的铂催化剂,催化过程一般发生在催化剂表面,表层铂原子“忙得团团转”,内层铂原子却“无所事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宋礼教授和江俊教授课题组合作,将之前扁平催化剂局限在二维平面反应改造成三维立体反应,形成一个表面满是针尖的“球”,每个针尖都是一个单原子铂,保证每个铂原子都在“生产一线”,使其“无法偷懒”。

江俊表示,理论模拟发现,弯曲的球面会在尖端铂原子处形成非常强的局域电场,相当于给铂原子脚上加了一个加速履带,可以进一步增强催化效率。

测试结果表明,当电解溶液中的反应物通过一颗颗的表面遍布针尖的“松球结构”时,形成氢气的速率大大增加。宋礼说:“在产氢量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设计的催化剂只需要一份铂,而传统商业铂碳催化剂则需要约七八十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催化剂成本。”

据科研人员介绍,铂金属在电化学制氢反应中拥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一研究最大限度地减少铂用量且并未影响制氢效果,有望实现规模化应用。

(原标题 中国学者水制氢有妙招 针尖让催化剂原子“无法偷懒”)

    责任编辑:徐路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