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相爱相杀秦楚间:行为经济学的解释

梁平汉
2019-06-16 09:0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商学院 >
字号

人所共知的是,端午节是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伟大的爱国者屈原的节日。历史书里说,昏君楚怀王不听屈原劝告,被秦国张仪所诓骗,入秦被囚。继位者楚顷襄王又流放屈原到汨罗江边。后来,秦将白起占领了楚国郢都,屈原闻讯哀伤国事,投水自尽。在这段历史叙事中,秦国先是欺骗,后是侵略,好话说尽坏事做绝,无愧“虎狼之国”的称号。而堂堂楚国,则是经典的受害者形象。

然而,在春秋战国很长时间里,秦国和楚国之间保持长期的盟友关系。与名不副实的“秦晋之好”不同,秦国和楚国之间不是塑料花友情。秦国长期偏居西陲,楚国则在南方,两国之间崇山峻岭,向对方领地扩张都很困难,因此在地缘政治上并无冲突。在自觉“文明”的中原人士眼中,秦楚两国是“西戎”和“南蛮”,共同处于鄙视链的底端,两国在文化上抱团取暖也是题中之义。长期以来,秦国和楚国人员交流往来频繁,相互通婚联姻。由电视剧《芈月传》而为人熟知的秦国宣太后,就是楚国贵族女子。而且,秦国于楚国曾有存亡继绝之功。春秋末年,楚国险遭吴国灭国,楚国大臣申包胥跑到秦国都城“哭秦庭”,求得秦军支援,打败吴军光复楚国。借兵在当时常见,但是如申包胥这般没有重礼,全凭自身行为取得成功则确实罕见。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战国时期,齐王派大臣淳于髡带黄金百斤,车马十驷去找赵国求援兵时,就被淳于髡笑称“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秦国和楚国间隔重山,即使吴国真的灭了楚国,也不大可能直接威胁秦国领土,不存在“唇亡齿寒”。秦国一不看经济利益,二不看地缘政治利益,毅然派出大军支援楚国复国,彰显了两国之间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兄弟般的传统战斗友谊。

因此,虽然后世之人觉得楚怀王很傻很天真,当时的楚怀王回顾历史,可能觉得秦楚两国之间的长期友谊具有深厚基础;张仪之流只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不得民心;而丹阳、蓝田大战,不过是两国之间的误会而已;楚太子在秦国杀人后逃走,楚王应该去秦国给消消气等等。当然,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这种想法错得离谱。怀王最后客死他乡,梓棺返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史记·楚世家》),“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史记·项羽本纪》)。这说明楚人普遍震惊,感觉被秦国背叛,对于楚怀王更多是同情和哀怜。

最痛心的背叛无异于朋友的背叛,接下来的报复也一定是更加残酷无情,正所谓“相爱相杀”。当代行为经济学研究验证了这一点,说明朋友之间如果出现背叛行为,那么后果会很严重。瑞士和美国的三位学者Lorenz Goette、David Huffman和Stephan Meier于2012年在《美国经济杂志:微观经济学》上发表了一项实地实验研究,他们在瑞士的预备役军官训练营里进行实验,将自愿参与实验的预备役军官分入两个实验设计中去。在实验设计1里面,参与者被随机分入不同的小组,然后在群体内随机配对(可能和同组参与者,也可能和异组参与者)进行实验任务;在实验设计2里面,参与者则按照训练营中的“排”(约25人)为单位分组,然后也在群体内随机两两配对(可能和同排战友,也可能和其他排的战友)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参与者均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和个人信息。因此,在实验设计1中,参与者是与陌生战友配对;而在实验设计2中,参与者则可能与同一排的战友配对。所有参与者都将进行两个实验任务,实验中获得的虚拟币,在实验结束后可兑换成现金收益。第一项任务是一个类似“囚徒困境”的博弈,配对双方同时决定给对方多少虚拟币。虽然博弈论预测“背叛”是个体最优选择,就是一个虚拟币都不给,但是通常实验中的参与者都会展现出一定的合作倾向。大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人性的善良还是有一点信心,愿意付出一些,也相信对方会有所回报。结果表明,在两个实验设计中,相比异组配对的参与者,同组陌生战友(实验设计1)和同排战友(实验设计2)配对时参与者都有着更高的合作倾向和合作预期,即愿意付出给对方更多的虚拟币,并且期望对方会给自己更多的虚拟币。并且,同排战友配对的合作行为和合作预期都显著高于同组配对。换句话说,同排战友相比陌生战友之间更愿意合作。这个实验发现初看平平无奇,是兄弟自然更加愿意互相帮助咯。

更有意思的是第二项实验,研究者增加了一个环节,就是有个第三方参与者可以看到“囚徒困境”博弈中两个参与者之一的行为,并且可以对其进行惩罚。这种惩罚不是无代价的,第三方需要耗费自身部分虚拟币,扣除掉参与者的部分虚拟币,相当于玩“三国杀”游戏打出一张减血牌。当然,理论上这种惩罚是“损人不利己”的,理性人压根不会这样搞,但是事实上行为实验中经常出现此类惩罚行为。那么,一般第三方会惩罚谁呢?常理来说是惩罚那些“背叛”的参与者,就是手里揣着虚拟币不愿付出的人。但是,也有实验发现存在“反社会”的惩罚者,专门害那些合作的善良人们。围绕自愿惩罚的相关实验研究汗牛充栋,此处暂按下不表。实验结果发现,在两个实验设计中,背叛异组陌生战友和背叛其他排战友所受到的惩罚力度都是类似的。以此为基准,在实验设计1中,如果参与者背叛同组陌生战友,那么所受到的惩罚力度实际上略低于背叛异组陌生战友时所受到的惩罚力度。但是在实验设计2中,如果参与者在实验中背叛了同排战友,那么所受到的第三方惩罚则更重,超过了背叛其他排战友时所受的惩罚。

研究者认为,第三方的惩罚反映了某种公认的社会规范:对于点头之交(同组陌生战友)而言,社会公众对于他们之间的塑料花友谊并无预期,他们之间的“背叛”是可以谅解和宽恕的;但是,社会公众预期同袍兄弟(同排战友)之间本应精诚合作,义薄云天,如果出现背叛则无可饶恕,应该付出更大的代价。真是爱之深,恨之切。

因此,昏君楚怀王遭到原本为盟友的秦国无耻背叛,被楚国人所广泛同情,也就不足为怪了。秦国的背叛在楚人心中种下了深深的“国耻情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何曾经被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的赵国,以及东方大国齐国,就没有这种深仇大恨?就是因为秦楚之间相爱相杀的历史,决定了楚国更不能宽恕秦国,对于秦国的仇恨更加深刻。近百年后,项氏叔侄仍然要立楚怀王之孙为“义帝”,就是要利用这种“国耻情结”,勾起楚人对于秦国背叛历史的记忆与愤怒,动员楚人反抗秦朝暴政。最后,楚人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灭亡秦朝,项羽坑杀秦军降卒二十万,烧毁秦朝宫殿,上演了一出酷烈的复仇剧。

所以,友谊很重要,即使不成也要好合好散,否则后果很严重!

(作者梁平汉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蔡军剑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