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制片人侯鸿亮:我们做现实主义,不是为了“求生”

澎湃新闻记者 杨偲婷
2019-06-26 11:00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在今年的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选中,正午阳光出品的三部剧《大江大河》《都挺好》《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同时入围最佳中国电视剧,最终《都挺好》包揽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大江大河》包揽最佳导演、最佳中国电视剧、最佳编剧(改编)、最佳女配角等多个奖项。

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自2011年成立后,出品了《北平无战事》《伪装者》《琅琊榜》《欢乐颂》《大江大河》等优质剧集,“正午阳光”成为了影视行业的金字招牌,贴上他们标签的电视剧,就等于有了质量保证。今年他们的三部剧“横扫”白玉兰奖,更是为这个团队添上了传奇性的光辉。当导演孔笙上台领奖时,神情十分淡然,制片人侯鸿亮在台下静静鼓掌,脸上是和他一脉相承的淡然。

侯鸿亮。图片来源:上海电视节

创作怕套路,企业发展也怕

侯鸿亮、孔笙、李雪当年一起在山影打拼,几十年的兄弟。用侯鸿亮的话讲,都是“创作观和三观相似”的人。侯鸿亮表示,孔笙对整个团队影响很大,甚至在“人生态度”上也对大家影响颇多。“我们的确比较像‘师父带徒弟’的模式,就算不是师承关系,也有相互价值观上的影响,大家惺惺相惜。我和李雪、(张)开宙,都被孔笙的创作理念影响很多,甚至影响到人生方面的东西,这个很难得。”

除了创作核心人物孔笙,侯鸿亮对于正午阳光这些年取得的成绩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和“引路明灯”。侯鸿亮早年是摄影和导演出身,如今作为制片人,他对创作有天然的亲近和准确直觉。他对于产品的考虑,总是“创作优先”。

在前些年影视行业的资本扩张大潮中,许多影视制作公司选择了张开双臂迎接资本,并且在资本的操控中走向了全产业链布局,这似乎一度是大势所趋。然而在同行们高歌猛进时,正午阳光却选择了裁撤艺人经纪业务,将整个公司的核心业务聚焦在了内容创作上。这一度成为行业和大众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件事儿。毕竟,大家都明白“鸡蛋别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当一家企业的业务极其集中,其抗风险的能力可能会下降,一旦核心业务出问题,将危及整个公司的运营。

侯鸿亮坦言,正午阳光刚从山影出来的时候,也面对过选择:选择上市还是不上市。当时侯鸿亮召集大家一起开过会,议题是:财富的增长,还是创作的自由,大家的需求哪个强?“而那时,大家集体选择了创作的自由。”

“创作最怕套路,企业发展有时候也容易进入一种套路。我很开心,我们差一点点要进入某种套路时,我们没有那么做,我们还是按照自己最直观的感受去走。为什么到了一个阶段就要做所谓的全产业链?要做乐园,要投影城,那都不是我们的事儿,我们专业就是拍电视剧的。到一定阶段,我们可以尝试网络剧,可以尝试电影,这些都是内容上的拓展。但你让我们去做房地产,我们真做不来,那会分散你的精力。”

《大江大河》剧照

这一决定似乎听上去过于感性了些,但事实上,侯鸿亮为此做了不少功课。他去了好莱坞,了解他们的工业体系。“他们的工业化当然比我们好,但他们也有他们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走自己的路,我们的路,一定是我们自己尝试出来的。”

侯鸿亮十分清楚影视行业的特殊性。“影视这个行业,可能今年我们有三个戏,营收不错,但也可能后面一年我们没有新戏开播,没有利润,这很正常。但证券市场和股民会理解行业的特殊性吗?”他担心这份“不理解”,会给团队创作带来直接压力。“你让我为了利润去拍戏,我坚决不干,那只会让我们的创作人员很焦虑。一旦要做什么事,那就要对别人负责。股民买了股票,那我要为他们负责,但我没有这个能力怎么负责?”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时代的极速变化,侯鸿亮斟酌着说:“我也不想把话说那么死,这个要看市场环境。我们不排斥,但还是看水到渠成吧。”

孔笙、李雪导演的《北平无战事》在2015年获得白玉兰最佳中国电视剧奖

正午阳光的创作模式,确实天然的和工业化有冲突。他们核心创作团队的培养,秉持传统的“老带新”方式,师傅教徒弟,一起手把手地带着做几部剧,徒弟有所成长了,再独当一面。张开宙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从《他来了请闭眼》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张开宙作为导演的成长确实迅速,如今已是正午阳光青年一代导演里的代表人物。但这样的模式,也限制了公司内容的产出量。侯鸿亮坦承:“我们确实是一个作坊,而不是一个工业体系。我们都是这种模式的受益者,但这也使我们很难把这个模式变成工业化的东西去扩大。现有的导演有能力做多少就做多少,同时我们积极去发现和我们创作观念和三观一致的创作者,有机会能一起合作就特别开心。”侯鸿亮表示,他们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创作力量,期待新的视角和方向,但他提出一点:价值观一定要和正午阳光一致:“如果说未来有年轻人有潜质成为正午阳光的创作者,那首先他的价值观一定要和我们是一致的。”

2016年,胡歌凭借《琅琊榜》获得白玉兰最佳男主角奖,孔笙、李雪获得最佳导演奖

不管编剧有无名气,只看文字

从正午阳光出品剧集的创作者选择上,确实秉持了侯鸿亮所说的这一观点。相对于他们传统的创作模式,他们在选用新人上表现得很是大胆。《琅琊榜》的编剧用的是原著作者海宴,而在这之前,海宴没有编剧经验。《都挺好》的编剧用的是王三毛,王三毛虽然从业多年,却并没有太高的大众知名度。侯鸿亮表示,他们选编剧的标准很简单:看文字。“之前写过什么剧,有什么名气,这不重要。我们就是看创作者是不是适合这个项目。只要理念一致,写的东西我们认同,就能往下继续。当然也遇到过一些编剧,写完了之后一看,东西用不了,那本着对项目负责的态度,一定得是退稿,然后重新找更适合的创作者。”

“这个没有办法。为什么说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我们这个团队是能够把剧本更好的呈现出来,但剧本的基础还是必须要好,要我们能认同。这是最难的部分。”

这些年来,正午阳光的作品以IP改编居多。这些年,挂上了“IP改编”标签的剧集里难得有几部佳作。但正午阳光偏偏能做到大多是精品。侯鸿亮表示,正午阳光的策划部门花了很多精力找好的原著作品。他坦言,这是件不容易的事,“即使是正午阳光,看到的好的东西还是少”。

《都挺好》剧照。倪大红凭借苏大强一角拿下今年白玉兰最佳男主角奖。

“我从来不会否认IP的作用,它会给你的创作一个好基础。它是大IP,还是小IP,这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还是看它适不适合做影视改编。选择到合适的项目,再选择最合适的编剧。要不是小说打动我的东西,你要保证在剧本中能呈现出来。或者说小说能提供的不是全部,但至少这个创意能生成影视化的东西。”对IP做恰如其分的改编,是正午阳光擅长的事儿。《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原著中有不少古代宅门阴暗斗争的东西,而电视剧则弱化了这部分,甚至给原著中偏向于反派的几个人物,增加了更多生活气息和喜剧特点,让这个故事更集中于女主的个人成长上。

“创作很难提炼方法论,因为每部作品都不一样,但创作方向必须要朝着明亮的方向温暖人心。”侯鸿亮这样说道。作为一家以现实主义作品创作为主的公司,侯鸿亮也谈到了现在行业内现实题材一拥而上的现状,“说实话,我们做现实主义,不是为了求生,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做现实主义题材是为了求生,为了过审。但真诚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很重要,最重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

一定要选择适合人物的演员,“流量”只是锦上添花

从《伪装者》到《大江大河》,不管什么题材,正午阳光的剧集似乎总能让年轻观众喜爱。侯鸿亮表示,他们也一直是想尽办法扩大观众群。“像《伪装者》、《大江大河》,在演员选择上,就是希望除了本身题材所吸引的观众外,能达到更多的观众群体。留住更多观众,对创作是更好的。”但他也强调,这一选择一定也是围绕着创作的,一定要选择适合人物的演员。像与正午阳光多次合作的王凯,侯鸿亮评价他“心静”,在赚钱和好作品之间,王凯会选择好作品。而多年合作,王凯的演技也确实在不断成长。

“流量这个事,我觉得和IP一样,本来应该是件锦上添花的事,它是一个天然的宣发,能带来更多关注和观众。但凡事都有不好的地方,流量可能会带来反噬。”比如《知否》播出的时候,正午阳光的宣传部门很紧张,几大流量在一部剧里,宣传部门天天晚上担心会不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整个项目下来,朱一龙的表现颇受好评,赵丽颖还入围了白玉兰奖的最佳女主角。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照

“大多数粉丝也是在看你如何对待他们的偶像,如果你的作品,你营造的创作氛围能让他们的偶像有更好的表现,他们是非常开心的,而且他们会用尽办法来帮助这部作品得到更多关注。但如果你是利用这个流量,想达到一些其他目的,那可能会被反噬。”

谈起早年创业时,创作经费和拍摄条件往往难以达到预期。侯鸿亮回忆,那时候拼的就是智慧,想尽一切办法。用土办法弥补没有好的设备,没有充足的时间。“头天晚上把第二天的拍摄想得清清楚楚,准备多个方案,第二天保证拍摄在预期时间内完成。我记得曾经我们花两万块做个飞机模型,前面车拉着,后期加特效,看着挺像在空中飞,可能比人家十几万做的都不错。现在有技术条件后,我自然而然地想给制作一个保障,现在我们也许难再回到小成本制作了,但我觉得这是对的,我们已经能承受一些成本了。”但对于年轻人、小团队,他依然用自己的经验建议他们:“如果现实条件达不到时,那就和团队一起想办法,开动团队的智慧去解决面前的问题。”

采访最后,说到对行业的寄语,他没有按照记者们的期待,从宏观角度,对行业和市场形势发表看法,而是想了一会儿,字斟句酌地说了句给从业者的话:“每一部戏拍出来,要思考它是不是和你的内心期望吻合,它是不是让你自己骄傲自豪,是不是能让你多少年后回头看,都不后悔的。”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