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活得太安全,让我很没有安全感”

2019-07-21 09: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很多情侣分手时会说 :

“对不起,你给不了我安全感。”

“跟你在一起,我没有安全感。”

到底:“什么是你的安全感?”

收集到的答案千差万别,甚至前后矛盾:

孤单时以为有了伴侣就会有安全感;

谈恋爱后,又觉得太依恋一个人反而更害怕;

越是紧紧抓住一些具体的安全感,就越容易在大的变化上缺少安全感……

马斯洛把人类需求分为五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仿其做法,我们把收集到的“安全感”也分了阶段,来看看哪些是你现在拥有或者正烦恼的:

插画:Thomas Danthony
微小而确定的安全感

安全感很微妙。常常来自一个小物件。

比如,第一次出远门参加夏令营的孩子,只要带上玩具熊,就什么都不怕了。

整天装作情绪稳定的都市青年,也常常要靠小物件来克服内心的问题:

“不掉色的眼妆是我的铠甲,满格的充电宝是我的剑。”

英国有个研究还发现,女人出门时喜欢带包,部分原因就是:包在潜意识上能给她情感依托,帮助她缓解紧张和不安。

这类被提到的物品还有:

“每个包里都有备用的口红”

“安全带,加长卫生巾,考试前学霸的大腿”

“洗手台上紧挨着的两只牙杯”

“公共场合下,在喷嚏打出去的前一秒找到的纸巾”

“电子门锁‘欢迎回家’的声音”

“手机有电,窗台有光,冰箱有菜”

“可以遮住赘肉的T恤”

“睡觉前定了一排闹钟”……

很多时候,安全感是一些特殊场所:

“公司厕所”

“爸妈开车时的后座”

“楼下就有的24小时便利店”

更多的时候,安全感是一种心理状态:

“对方正在输入”

“拉肚子的时候马上到家”

“深夜加班,有几个人一起等车”

“过马路时,知道他会抓着我的胳膊”

“在摇滚演唱会‘跳水’,相信台下的人会接住我”

“第一次从彩超里看到小家伙在动”

“干活时不聊天的Tony老师”

“凌晨回家,望见家人给自己留了灯”

“每次给爸妈打电话,不超过五声就会被接起……”

“在陌生的城市听到家乡的方言”

“能力和野心匹配的时候”

身体的安全感:

比脱单更烦恼的是脱发

有人开玩笑讲,现在的年轻人不敢看自己的体检表,就像小学生不敢看成绩单。

但这太小看年轻人了:他们每天看自己的头发时,就已做足心理建设了。

“脱发”、“脱脂”、“脱贫”、"脱单"

被称为年轻人生活中的四座大山。

调查数据也给了佐证:中国人的脱发年龄整整提前了20年。

所以有人说,“安全感就是看了看四周,自己的头发最旺盛。”

作为“越努力越少的东西”,头发已经成为社交话题中的自嘲利器。

人们一边寻找着各种治疗脱发的“偏方”,一边也知道那多半是自我安慰而已。

日本“脱发研究第一人”板见智直言道:

“即使把毛孔清理干净了,

该秃头的人还是会秃。

改善了生活习惯,

该秃的还是会秃。

吃海藻只是根据颜色进行的联想,

该秃的还是会秃。

按摩之后,即便是血液循环畅通,

该秃的也还是会秃的。

洗发水含不含硅都无所谓,

该秃的也还是会秃的”

其实,当我们谈论脱发的时候,我们说的不只是脱发——它早已成了一个符号,对应着早衰/初老、过劳/疲惫、失眠、焦虑、即将过期的青春、提前到来的中年、情感世界的无力与萧条……

大大小小的压力,落在这肉身之上。

扛得住,就是安全感。

财富的安全感:

一个自己的房间?

当被问及,“什么是你的安全感”时,经常被点赞最高的一条回答是:

“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

被房东突然驱赶,被我行我素的室友吵到无法入睡……对租房打拼的人来说,每一次无可奈何的搬家,都会让人怀疑奋斗的意义:我的容身之所究竟在哪呢?

因此,很多人对安全感的定义是:有自己的房。

买房也不再只被当作男人的义务。

贝壳大数据发布的《2019年女性安居报告》说,去年47.9%的房产买家是女性。在郑州、长沙等二线城市,大龄女青年购房比例甚至明显高于男性。

一个典型的心声是:“房子不用大,但有了它我就不怕单身或分手,不用担心流落街头。”

对一些女性来说,房子提供的安全感也让她们能更好地掌握爱情与婚姻。

也有的女性买房后,因为感觉有了安全感,找对象的动力下降了。

但毫无疑问,经济上的独立,会给女性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比如,8年前,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搞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70%的人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但到去年时,认同“这个观念的人已经不到40%了。

情感的安全感:

和TA的关系不会变?

在征集“有安全感的画面”时,出现最多的答案是手牵着手相濡以沫的老年夫妻。

或许是因为这种长久的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对于未知的恐惧:即使生活的其他方面有百般的不确定,至少和这个人的关系是不会变的。

还有不少答案,提到小时候被长辈悉心照顾时感受到的“安全感”:

“小时候学骑车,姥爷在我车尾竖着绑了根长长的竹竿,说是万一我要摔车了,一把就能把我搂住。姥爷的庇护给了我无限的安全感。”

“不知什么时候起,特别喜欢给爷爷奶奶打电话,听他们亲切地叫我的小名时,就感觉自己是个还没长大的小姑娘。”

童年时被保护的安全感是珍贵的养料,在长大后,更容易成为给别人安全感的人。

Cremson 说,她小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在家,爸妈下班时的脚步声,是最让她安心的声音。现在,她在异乡养着一只小猫,小猫一听见她回家的脚步声,就会隔着屋门冲她喵喵叫。

她很高兴自己也成了能给别人安全感的人。而知道有一只小家伙在等着自己回家,也成了她新的安全感来源。

Mercy 的丈夫做着996的工作。不论多晚,她都会为他留一盏灯。丈夫回家后则会跟她打招呼,听她应一声:“这是他给我安全感的方式,让我知道他回来了。”

安全感甚至会和身体的机能互相作用。

有科学家发现,在恋爱开始的时期,情侣双方的血清素水平常常会有显著的下降——这会带来诸如焦虑、抑郁、疲劳和易怒等情绪问题——这就是热恋期常见的“没有安全感”。

而等他们建立了互相依赖的关系后,血清素水平就会慢慢回升。

最终极的安全感

很多人聊到安全感时,提到希望工作中有“位置感”,对未来有确定感。

的确,时代越是快速变动,人们越是希望找到依托。

但为了追求这样的安全感,我们也会失去很多东西。我们会因为害怕,而将很多可能性挡在了门外。

但如果把时间拉长,会发现这种安全感其实很脆弱。

变故随时可能发生……到那时,是否还有足够的勇气去应对?

插画:Miranda Lorikeet

出色的人士,其实都是会容忍、接受甚至拥抱不确定性。

正视自己的害怕,通过害怕去寻找到自己人生中的匮乏。

匮乏产生憧憬,引领改变——可能会失败,会跌得很惨,也可能会变得更好。

企业家傅盛有几句话,说的就是他在这方面的思考:

“我认为安全感的本质,不是你真的安全,而是你不害怕危险。”

“追逐安全感很正常,但很多人成为了安全感的奴隶。”

“安全感是给予,不是索取。恐惧越多,索取越多,不安全感反而递增。"

最终极的安全感,是不需要安全感,是接受不确定性,是内心无所畏惧。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正因为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所以,我们需要建造安全边界。

这个边界不是筑起围墙,它要宽广,宽容:鼓励你去大海里冲浪,但给你一套趁手的装备;支持让你去外面闯荡,但晚上总是留着一盏灯……

这条边界常以平凡的面目示人。

有些时候,它是一个小物件,比如深夜加班时,伴侣帮我们点的太平洋咖啡:“别着急,我一会儿去接你。”

或者朋友间大吵一架后,用来修补关系的雪花啤酒:“咱俩能有啥隔夜仇?”

也有些时候,它化身为可以容纳我们情绪的场所:陪妈妈一起逛ole超市,是快节奏生活难得的调剂;而在万象影城里,借着黑暗的掩护,我们可以跟着角色命运的起伏,痛痛快快地哭一场。

安全边界发挥作用时,就是这么不露声色,它没有超人打怪的轰轰烈烈,但却在每一个细碎的崩溃时刻,实实在在地提供过给养。有这份陪伴在,你就不害怕了。

华润一直相信有温度的陪伴在生活中的价值,他们最近拍了个广告片:《美好,就在身边》,讲的也是这回事儿:

每个阶段,每个地方,从消费到健康,从城市到家,华润都想守护着美好生活的安全边界。

它不是完全屏蔽风险,但想带给人面对风险的勇气。

人生路上总会有磕磕绊绊,苦辣酸甜;再美好的生活,也会有疲惫、沮丧,大大小小的遗憾。

如果贪恋每一个安全感,抓住不放,就会止步不前。

心理学家说,“我们每个人就像生活在蛋壳里。被自以为是的安全感填满周身……对于一个鸡蛋来说,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有时,放开手也是拥有;

有时,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

风风雨雨,四面八方,都是好生活。

来聊聊:你日常的不安,靠什么缓解?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