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论习惯的养成|垃圾分类测评崇明领先,靠的不是什么捷径

澎湃评论员 李勤余
2019-07-26 06:1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编者按】

上海7月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城市新时尚,你我新日常。澎湃评论部推出“论习惯的养成”,每天一篇,评论员、志愿者、大学生、小学生,小区业主,记录亲身经历,分享小诀窍,吐槽小烦恼,倾听真民声,寻求好建议,让垃圾分类从陌生变成习惯。

近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本市2019年4到6月各区及各街道(镇、乡、工业区)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评测结果。在这份榜单中,崇明区高居榜首,成绩喜人。

崇明的成功秘诀何在?这无疑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莫非,崇明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真的找到了什么捷径?

其实并没有。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好做实,讲究的无非是认真二字。而要取得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成绩,就更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努力耕耘。

外界可能有所不知,作为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崇明从2011年开始就逐步在城桥镇、堡镇等城镇地区居住小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2016年,又在横沙乡全域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掐指一算,崇明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开展了近10年。在这段岁月中,崇明不是没有遭遇过挫折和困难。比如,有的河道保洁员把河里垃圾捞到路上。又比如,一些道路保洁员把路上垃圾往河里一扫。结果,辛辛苦苦分了类的垃圾还是没有处理好。更不用说,要将垃圾分类逐渐转化为生活习惯,绝非一日之功。

现如今,崇明岛上的居民早已成为“老手”,每天都能有条不紊把垃圾分好类后拿去扔。“乡里有人来指导过、宣传过,我们老百姓基本上都知道应该怎么分。”这是群众的真心话,也是崇明区垃圾分类工作能够走在全市前列的真实原因。

近年来,按照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要求,崇明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建设世界级生态岛。而垃圾分类工作,正是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相信在未来,科学理论的指导、耐心细致的工作,还会使崇明的生态环境更上层楼。

当然,垃圾分类实效测评的结果也表明,一些地区和街道的相关工作还有改进和提高的空间。根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公布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示范街道(镇、乡)考评办法(试行)》,测评的标准包含“是否有分类设施设备”“是否有分类物流去向”“是否有分类实效”等项目。换句话说,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不好,科学标准摆在那里,老百姓看在眼里,没有丝毫弄虚作假的可能。

上海全市正式实施垃圾分类,是从7月开始的,但之前已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实战演练。此次榜单测评的是“4到6月”,也说明这项民生工程贵在坚持,常态化是必然的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市民已经渐渐适应了垃圾分类的要求,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习惯。

崇明的垃圾分类搞得早、搞得好,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他区不妨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找到适合自身特色的道路,力争后来居上。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的“崇明”,将会出现在未来的测评榜单里。

    责任编辑:姚秋韵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