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山西青铜博物馆今开馆:2200件精品不少来自警方追缴

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2019-07-27 09:49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澎湃新闻获悉,作为全国首个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山西青铜博物馆于今天(7月27日)正式开馆,山西公安机关缴获并移交的文物中的精品,将作为“山西青铜博物馆”陈主体,同期于山西青铜博物馆亮相。山西青铜博物馆隶属于山西博物院,与太原博物馆联袂共享5个既连通又独立的红色椭圆倒锥体建筑群,展示面积1.1万平方米,共展出青铜器物多达2200余件。

2200余件青铜展品都来自哪里?当地文物部门介绍,2018年1月以来,山西公安机关通过积极打击文物犯罪,先后两次共缴获25000余件被盗劫文物,其中商周青铜器价值重大,特色鲜明,丰富了山西青铜文物宝库。此次展出的除了公安部门追缴的文物展品外,还包括自建国以来,山西省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古发现。

山西青铜博物馆

谈及山西为何要建这样一座青铜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局巡视员、山西青铜博物馆筹建办公室副主任宁立新此前在接受山西本地媒体及《山西晚报》采访时表示,“站在山西省转型发展、文旅融合的角度来看,建造一座‘晋字号’青铜博物馆,既符合山西文化事业发展需要,也能满足广大观众的迫切需求,使之成为三晋又一张文化名片。”“山西作为青铜文物比较多的省份之一,成立专题博物馆,符合历史和文化的实际,也呼应了人民群众迫切的文化需求。”

建设怎样的青铜博物馆?

据山西媒体报道,山西省在建设主题性的青铜博物馆时,很多专家提出要做青铜文化、青铜考古、青铜艺术、青铜文明,但是经过认真分析,并吸纳了专家意见之后,观众最终能在山西省青铜博物馆内看到三个内容:华夏直根、礼乐春秋、技艺模范。

“华夏直根”讲述晋文化在华夏文明传承、发展中的特殊地位。“礼乐春秋”阐释中国青铜器作为礼器使用的鲜明特色和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涵。“技艺模范”反映古代青铜器铸造的先进技艺和卓越贡献。三个部分代表了山西青铜文化的特色,也是中国青铜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我们用山西发现的青铜器,讲中国青铜器的故事,用人类认识物质文化的三个层面来讲述山西青铜器。”

三大展览板块听起来立意很高,在陈展内容上很接地气,站在公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在“技艺模范”展示中,主要讲述了青铜器在古时候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在“礼乐春秋”中,讲述了中国的礼乐文明,也就是中国青铜器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青铜器的不同之处;在“华夏直根”展区,挖掘了青铜器背后所阐述的精神内核和文化背景。

2200余件青铜展品来自哪里?

山西青铜博物馆隶属于山西博物院,与太原博物馆联袂共享5个既连通又独立的红色椭圆倒锥体建筑群,该建筑是太原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青铜馆展示面积1.1万平方米,共展出青铜器物多达2200余件。

2200余件青铜展品都来自哪里?宁立新介绍,除了公安部门追缴的文物展品外,还包括自建国以来,山西省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古发现,如晋国遗址、天马曲村遗址、翼城大河口遗址、陶寺北墓地、酒务头遗址等重要考古发现。虽然很多遗址都是因为盗掘进行抢救性发掘,但出土的青铜器之精美,文化价值之高,对全国的影响之大,都是罕见的,这从这些项目连续获得全国年度十大考古发现就可看出。“山西虽然不是王都所在,但是一直是王都近畿,重要方国、诸侯国所在,对理清山西商周文化面貌乃至中国青铜文化面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已经为我们构建起了中国青铜文化的文化轴线。”宁立新说,“我们还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历年来在商周时期的考古成果,分类进行了展示,比如从晋国、倗国、霸国等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在修复和保护后都在青铜博物馆进行了展示,有助于大众更好地了解山西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基本陈列“吉金光华”

开馆后的山西青铜博物馆将推出基本陈列“吉金光华”和临时展览“穿越时空的鼓声”,线上线下互动。基本陈列以“吉金光华”为主题,分“华夏印迹”“礼乐春秋”“技艺模范”三部分。展示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一、华夏印迹

山西是华夏文明和国家起源的重要地区,陶寺遗址表现了最早的王权和国家形态,与古史传说中的唐尧时代相互吻合。夏商周时代,山西拥有最重要的铜矿资源和制铜技术,对青铜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晋国从周初分封的百里小国开始,励精图治,开疆拓土,秉承传统,锐意创新,吸纳了周边诸侯国和北方草原文化的新鲜血液,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晋文化,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第一单元 青铜先声

陶寺文化是中国青铜文明萌芽阶段的代表。龙山文化晚期,方国文明如满天星斗,地处中原和北方文明交汇地带的陶寺融合众流,不仅在社会生产力上突飞猛进,在社会复杂化进程上也迈出关键一步。城市、大型公共建筑、贵族墓葬、文字、礼制性艺术、科学技术相继出现和成熟。在众多方国之中,陶寺脱颖而出,率先走向王国文明。这里就是最初的“中国”,也是青铜时代的先声。

第一单元 青铜先声

第二单元 率土内外

乳钉纹簋 商

商王朝国家政治疆域的地理架构为王畿、四土(四方)和四至三个层次。王畿是以商邑为轴心的商地;四土(四方)位于王畿之外,由商王朝贵族、官吏统治区域和从属于商王朝的方国活动区域共同组成,这是开放且不稳定的区域;四至,位于四土(四方)之外,是商王朝和商文化势力影响地区。从山西商代青铜器的分布和不同文化特征,可以看到从早商到晚商国家政治疆域三个层次的历史性变化。

龙型觥 商

兽型觥 商

第三单元 赫赫晋邦

晋侯臣斤(pí)壶 西周

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之后,新建立的西周实行了有别于前朝的统治策略。“分封建国”政策先后确立了七十一个诸侯国,与周王室同属姬姓的达到五十三国,晋便是其中之一。

兽面纹方彝 西周

晋国建立之初,周围方国林立,诸戎环伺。武公、献公以降,晋国逐步兼并周边诸国。文公时,会诸侯于践土,晋被推为盟主,由此晋国成为称霸一方的大国,“天下扼塞巩固之区,无不为晋有”。

晋公盘 春秋

二、礼乐春秋

将青铜器作为礼器使用,中国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和乐相辅相成,构成完整有序的社会政治文化制度。大到治国安邦,小到个人修养,礼乐制度指导和规范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举行祭祀、宴享、朝聘、婚冠、丧葬等活动时,均使用礼乐器。这些礼乐器,通过材质、形态、装饰、色彩、铭文和组合方式的差异,呈现了人们不同的身份等级和价值取向。

汉代以后,青铜器与礼制之间的关系逐渐淡化,但礼乐制度的文化内涵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第一单元 钟鸣鼎食

义尊 西周

鼎是礼器的代表,钟是乐器的代表。“鼎食”是广义的礼,“钟鸣”是广义的乐。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整的礼乐制度,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伐簋 西周

考古发现,青铜礼器和乐器常共同出现在商周高等级贵族墓葬中,说明礼器与乐器的配合使用已经成为表达礼制的程式。

兽面纹镈 春秋

盘蛇形鼓座 战国

第二单元 强固威行

銮铃 西周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即武事,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两大主题之一。两周时期,出师之前要祭社杀牲、并以血涂鼓;战争当中行卜筮之事,向先祖、河神致祭,祈求胜战;战后行献俘礼,宴享将士、抚恤亲属。同样,属于武事的还有田狩之礼,即大蒐礼,晋侯曾多次行大蒐礼,教民以礼,整顿军队,任命将帅。考古发现的大量车马器、兵器,大多是兵戎征战的遗物。

第三单元 立身以礼

带钩

春秋以来,贵族阶层不仅在政治生活中利用鼎簋等礼器,表达自己的身份地位,同时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其它青铜制品,来表现自己的尊贵和富有。因此,使用带钩、铜镜、精美刀具、弄器等日渐成为一种时尚,并且以此作为善自约束、端正衣冠、彬彬有礼的一种精神文化追求。“不学礼,无以立。”生活用器作为修身之“礼”,是礼乐制度内涵的延伸。

刖人守囿车 春秋

第四单元 无远弗届

邾季簠 春秋

多年来,山西曾发现不同地区的青铜器,如来自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的倒钩铜矛、鄂尔多斯式兽首刀、安弗拉式双耳罐、鹤嘴斧和动物形牌饰等。两周诸侯国青铜器也频繁在山西发现,如鲁侯鬲鼎、吴王夫差鼎、秦式短剑等。这些青铜器,或来自军事征伐,或来自商品交换,或来自朝聘、婚媵、助丧等礼仪活动。不同风格的青铜器,呈现了丰富多彩的青铜文化面貌。

第五单元 简襄功烈

赵卿墓车马坑 春秋

春秋以降,周天子势衰,诸侯争雄,战争频仍,礼仪制度对人的节制力越来越弱。新兴士大夫的阶层日益膨胀的欲望,使社会越来越趋向于功利和实用,僭越礼制的现象时有发生。

蟠螭纹镬鼎 春秋

晋襄公时,赵盾执掌了晋国的国政,赵氏势力由此强大起来。至赵鞅时,赵氏势力向北扩展,营建晋阳城,强势崛起。从太原金胜村发现的赵卿墓,其随葬品数量众多,奢华至极,完全超越了“卿”应有的等级身份。

鸟尊 春秋

第六单元 三晋菁华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风云变幻,恢复周礼与重建秩序的矛盾日益尖锐。晋国铸刑鼎正是在多元思想影响和法制观念兴起的背景下重建秩序的尝试。

虎形提梁盉 战国

三家分晋以后,随葬青铜礼器的组合日趋简单,陶制礼器大量出现。列国各自为政,自行铸造货币,以“三晋”最为繁盛。

雁鱼铜灯 汉

战国时期呈现的青铜文化面貌,从表象看是对传统秩序的破坏,但从深层次看,则是“礼”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而发生的变革,预示着一个新秩序、新时代的到来。

三、技艺模范

瑰丽的文明之花离不开技术的沃土。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在青铜技术和艺术上拥有独特的传统和风格,正是中国古代青铜工艺从合金成分、铸造手段到造型艺术上的特性,才造就了中国青铜器的独特成就和魅力。山西已经发现多处采铜、冶炼和铸造遗址,年代久远,技术成熟,工艺精湛,呈现出几近完整的青铜工业生产链。侯马铸铜作坊范铸青铜的技术水平达到了青铜时代的巅峰,形成了晋系风格,所铸造的青铜器艺术造型构思巧妙,图案纹样匠心独运,引领时尚,影响后世。

第一单元 点石幻化

铜矿石 商

人类发现和使用青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初,人类被铜矿石的颜色所吸引,制作饰品或者颜料。在掌握了冶炼技术,尤其是青铜被大量用于社会性和制度性目的之后,采矿业规模才大幅增长,技术日臻成熟。从使用偶然得到的自然铜开始,人类一步步探索纯铜的冶炼和青铜的合成。铜料的持续供给和青铜的稳定生产成就了灿烂的中国青铜文明。

第二单元 殊途同工

展厅现场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主要有范铸法和熔模法,两种铸造方法都有模和范。利用可熔性材料做模,焚模成器的铸造方法就是熔模法。以模翻范,脱模浇铸的铸造方法就是范铸法。两种方法虽有差异,都可以铸造出形制不同、纹饰精美的青铜器。

兽面纹模 春秋

第三单元 执简驭繁

公元前585年,晋国迁都新田后,青铜器生产技术进一步成熟和发展。侯马牛村和白店铸铜作坊遗址的考古成果,揭示了晋国当时庞大的生产规模和高超的生产技艺。分铸技术更加娴熟应用,出色的解决了铸造上复杂的技术问题,而且在不使用失蜡法的情况下,也能铸造出大量精美的青铜器。以简化、统一、协调和最优化的原则,使复杂的青铜器生产模块化,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创建了晋系青铜器生产的标准化模式。

第四单元 错彩镂金

展厅

青铜器铸成之后,还需要经过补铸、锯截、錾凿、刮削等工序,去除青铜器表面的毛刺、芒口、浇铸口等痕迹,打磨抛光之后,才得到青铜器成品。

战国前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礼器的青铜器越来越多成为生活用器,人们为了追求绚丽的色彩和显示尊贵的身份,采用镶嵌、鎏金、错金银、错红铜、包金、贴金等方式对青铜器进行装饰,逐渐形成了青铜器装饰的高峰时期。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