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论习惯的养成|垃圾分类渐入佳境,感恩每一位付出的人

澎湃特约评论员 默城
2019-07-29 06:4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编者按

上海7月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城市新时尚,你我新日常。澎湃评论部推出“论习惯的养成”,每天一篇,评论员、志愿者、大学生、小学生,小区业主,记录亲身经历,分享小诀窍,吐槽小烦恼,倾听真民声,寻求好建议,让垃圾分类从陌生变成习惯

盛夏时节,酷热难当。各垃圾投放点湿垃圾量大增,继续保持生活垃圾分类到位,上海各小区很多居民志愿者每天冒酷暑,辛勤奉献着。

到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已近一月。正值高温天,很多网友直言“热到融化”,但上海的垃圾分类不仅没受酷暑的干扰,反而渐入佳境。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垃圾分类上从“强制”走向“自觉”,且更加严谨和规范。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无数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意味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正深入人心,也代表着好习惯正在逐渐养成。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居民的积极配合,更要看到志愿者、环卫工人、保洁员,以及基层干部等群体的辛勤付出。

首先要说说垃圾分类志愿者。他们当中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阿姨、老伯伯,并不住在本小区,但在蒸笼天里仍然坚守岗位,一丝不苟地热情工作,不辞辛劳,不图回报,一心一意只是为了让社区更文明,让城市更美好,这样的付出令人动容。可以说,他们是非常纯粹的一群人,是坚守者,也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

还有不畏酷暑的环卫工人、保洁员,每天在烈日下奔波,及时清运、打扫,他们用不怕脏的双手让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推进,在汗流浃背中守护着城市的美好环境。

更有社区基层干部、工作人员,每天奔波在一线。在各参与主体中,街道、居委会作为政策传达和引导监督的基层组织,做了大量事无巨细的工作。长宁区虹桥街道爱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秀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说到,只有我们把工作做到细中有细,一些人想不分类都找不到理由。

无论是小区志愿者,还是环卫工人、保洁员、基层干部,他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看到了“做好垃圾分类,上海是认真的”。有行动,有付出,就有回报,他们的付出让垃圾分类初见成效、渐入佳境,也激励着每一位居民将垃圾分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近日,上海各区和街镇的垃圾分类实效首张“成绩单”出炉,13.2%的街镇评级为优。以上海某社区为例,一份垃圾分类登记表显示,一两个月前,这里还偶有居民投放不达标、甚至不分类的情况,如今每天的达标率近100%。

面对垃圾分类一点一滴的进步,我们应该感恩每一位付出的人,也应该不辜负每一位付出的人。尤其是志愿者、环卫工人、保洁员,社会更应当善待他们,给予他们更多认可和关爱。这样做,不仅是对这些劳动群体的基本尊重,也会给垃圾分类带来正面效应。

    责任编辑:王建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