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何参加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因为能学到东西,能提高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9-08-16 08:30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比赛现场。

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是一项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的钢琴比赛,每年参加选拔赛的选手有数万人之众。

8月14日-18日,第12届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在上海松江举行,来自全国的1177名选手进入总决赛,角逐各项大奖。

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由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主办,自200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12届,成为常设赛事。

本届上青赛在全国设立了27个省市分赛区,共有5万多人报名,通过各赛区的层层选拔,1177名选手最终入围了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总决赛。

总决赛分非专业院校组、专业院校组、中国作品组、四手联弹双钢琴组、储望华作品组、专题组等多个组别,每个组别都会决出“特等奖前三名”,并按名次颁发不同等级的助学奖学金,同时,组委会还会在非专业院校组和专业院校组各评出一名“年度评委会大奖”。

上青赛创始人陆海军解释,之所以会设中国作品组,是因为尽管西洋钢琴作品很多,中国优秀的钢琴作品也不少,组委会鼓励大家多弹中国作品;而之所以设专题组——如舒曼、勃拉姆斯作品组,肖邦、李斯特作品组,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组,德彪西、拉威尔作品组,复调作品组——是希望选手们拓宽曲目范围,视线不要太窄、太过于局限。

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比利时、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家的31位钢琴家、教育家坐镇评委席,包括郎朗的启蒙老师如今已90岁高龄的朱雅芬、写出过《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储望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唐哲、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终身教授白瑞·施耐德。

除了做评委,他们还会在现场开堂讲课、举办音乐会、做嘉宾助演,与选手们近距离地亲密互动。

白瑞·施耐德大师课。

陆海军介绍,参赛选手10%来自专业院校,如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及其附属中学,90%来自非专业院校。

“全国有几千万人在学钢琴,不同地区的师资差异很大,造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演奏水平的差异也比较大,我们搭建这个平台,除了让他们在比赛中锻炼,更重要的是,有机会和大师互动——参加大师的音乐会、公开课、讲座,比如公开课有一对一上课,不同大师上课的风格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大部分孩子在下面旁听,触动很大。”

陆海军说,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会连续好几年参加上青赛,因为能学到东西,能提高, “刚开始很多人都是挑难度很大的曲子,渐渐他们明白,难度高不代表能拿到好成绩,评委们也不鼓励选手去追求难度,而更看重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对作品背景的了解、音乐的连贯性、音色的处理等等。”

上青赛上走出过不少人才,比如,16岁以全额奖学金考入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今年6月在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钢琴组获第四名的安天旭。柴赛决赛时,安天旭因为工作人员乌龙记错演奏顺序,只能临时更换演出曲目,虽然经历了插曲,他的发挥仍然可圈可点,获得了组委会颁发的“自信与勇气”特别奖。

早在2010年,安天旭就参加过上青赛,并在专业组院校组拿下特等奖第一名,这也是他钢琴生涯的第一个大奖。“他不只是个例,还有很多参加过上青赛的人,去了高等音乐院校深造。”陆海军说。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上青赛在决赛现场增设了网络直播,并将以网络投票的形式,选出上青赛首位“形象代言人”。决赛结束后,组委会还将首次组织获奖选手全国巡演,目前暂定上海、杭州、重庆、福州、南宁、沈阳、郑州、长沙、武汉等9座城市。

    责任编辑:梁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