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豫章十景,给你不一样的南昌

2019-08-16 20: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Yann

南昌只有20%的人关注了有点毒

你真的有点独特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南昌人,一定要问他去没去过滕王阁,如果没去过,那你就一定就找对人了。

        南昌没什么旅游景点,是公认的。如果一个外地好友来南昌游玩满怀期待的让南昌人推荐旅游地点,你让他想破脑袋,他也绝想不出到底该带你去哪儿玩。

        

        「南昌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这句听起来像玩笑话的事实倒是真真正正的戳痛了南昌本地人。

        这座2200年的豫章古城,在2018年以前却没有任何一个5A景区。

        好不容易到了去年,才勉强把滕王阁从4A强行拉入了5A。

        

        王勃笔下的滕王阁曾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前来打卡,但无一不失望而归,似乎当年滕王宴请宾客的奢华与壮丽只能在《滕王阁序》中感受。

        

毕竟,滕王阁这个饱经风霜的古建,已经经过了29次的毁坏与重生了。现在摆在人们面前的它,是1989年重新修建的仿古建筑。

✘✘✘

        明清时候的“豫章十景”大概是那时候南昌最为骄傲的存在吧。明代诗人曾棨用《南昌八景》高度概括了那时候的南昌城市景色。

        

        后来,明代南昌籍仕人胡俨,在八景的基础上丰富了两景,这才有了在古籍中声名显赫的“豫章十景”。

        我们寻着古籍上的指引,尝试着找回旧时让多少文人骚客留下笔墨的“豫章十景”。

        不管是王勃笔下的“珠帘暮卷西山雨”还是王洪笔下的“西山秀出匡庐岑,翠壁万叠苍崖深”,西山的的苍翠欲滴,景色如洗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遇上天气晴好,即使红谷滩高楼林立,也能站在滕王江阁远眺依稀看到西山积翠的美景。
        
这个中国古典音律发源地,南昌最古老的名胜古迹,曾一度不被人所知晓。可能你不知道,正是因为洪崖的存在,豫章郡才有了洪州的名头。

        

        “碧藓春阴合,寒泉夜月孤”的场景似乎在重新整修后的洪崖丹井得到了些许的保留。

        

        
        翠花街的万寿宫几乎没有南昌人不知道,但它的原名叫铁柱万寿宫就几乎无人知晓了。

        这个诞生于晋朝,在破四旧中完全毁坏的铁柱万寿宫,作为天下万寿宫的源起,现在能找到的也只剩那口“铁柱井”。

        

        这是南昌城的“城根”也是铁柱仙踪的见证。随着万寿宫街区的重装整修,到底原来的景色还能否复原,谁又知道呢?
        “南浦”,原取“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之意。旧时的南浦,一泓载着舟楫的抚河清流在朝霞映照下,送水东流。

        

        在南浦亭看来往客船,从“画栋朝飞南浦云”中我已经能感受到旧时南浦驿馆附近的繁华了。

        但如今的抚河公园想再现旧时水运繁忙盛景似乎不可能了。

        

        
        虽然南昌人嘴上不说,但滕王阁一直都是本地人的骄傲。登阁纵览,老城区风貌清晰可见,新城区繁华引入眼前。

        秋风起南浦,夕照在西山,在滕王高阁便可一同赏两景,三王记滕阁的佳话在这里诞生。

        

        随着5A景区的提升建设,还原旧时景致应该不是难事,更何况在旧时江对面的鸿鹄滩,已经摇身一变成了新城。

        只不过,总觉得少了些东西——大概是过于新潮的“古建”并没有准备好承载来自来自旧时的厚重底蕴。

        

        
        1927年以前,南昌城仍还有七座城门,其中三座城门(即章江门、广润门、惠民门三门)外,均有渡口,而章江门由于地处要冲,人客往来,最为繁华。

        

        但随着水运的衰弱,那时候赣江的繁忙景象估计很难再找到了,这个存在一千多年的章江渡口,连同城门的消失,也一并消失在了南昌人的生活里。

        

        
        东湖区区政府附近的龙沙路和与它平行的旭照路(原名夕照路)其实路名就来自“龙沙夕照”。

        明清时期,南昌城正北德胜门外一带尽是江沙,甚至高与城齐。

        

        循着诗句我们来到了下沙窝沿江。竟没想到赣江桥段的江景完全不输滕王阁段,那种夕阳西下的静谧莫名的让人舒服。

        

        赣江水依然奔流不息,江边也有了焕然一新的景色。

        但诗人笔下白沙和龙迹,旧时的清风龙沙亭,也只能在古籍里窥到些许了。

        

        
在看到诗句中对孺子亭的描述突然多了些向往,孺子亭琉瓦飞檐,垂杨柳柳絮飞扬。
直到踏入孺子亭公园的那一瞬,我知道,那属于古籍上的景致全都回来了。
        
大概能明白古人将“东湖夜月”作为一大景观的道理。在中秋月圆之夜坐一叶小舟,泛漾在百花洲湖水之上。

        

静静地欣赏皎洁的月夜景色,那种仙游之感和赣江游轮看到的两岸江景是全然不同的。

八一公园至今仍有游船项目,但夜间是不开放的。

        

        而东湖常年淤泥沉积,垃圾遍布,变身闹市区公园的清代贡院,

        想再有那般闲情雅致,大概景难成全吧。

        苏圃路和苏圃春蔬的关系倒是不大。古籍中的“苏圃春蔬”指的是东湖那个浓柳疏竹掩映的湖心小洲,苏圃这个称呼就来自宋代名仕苏云卿。

        

        拍摄的时候意外的发现南昌市也在努力的还原着古籍中的“苏圃春蔬”不免欣慰。改造后的苏圃春蔬会是如何,竟突然多了些向往。

        ✘✘✘

        我能想到旧时南昌城的繁华。

        那会儿让沿江一带的热闹,伫立在江头的江南名楼滕王阁,人客往来的南浦亭,朗朗书声的章贡读书楼、涵虚阁、娄妃墓、偰家楼、龙沙亭……这些出现在诗句中的地名,现如今多半没了踪迹。

        

        我们只记得八一起义,记得红色摇篮,但却忘了江右文化的千年底蕴。

        百花洲在八一公园内还有个石碑,似乎在告诉着我们,它也曾在此守护了千年。

        

文 / Yann

拍摄 / Yann Charon

洪崖丹井 / 洪崖丹井官微

排版 / Charon

- END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