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历史上的今天|中韩建交27年:隔海握手,两国共入全新阶段

2019-08-24 06: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韩国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三面环海,西濒临黄海,与胶东半岛隔海相望,东南是朝鲜海峡,东边是日本海,北面隔着三八线非军事区与朝鲜相邻,与中国是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近邻。

1992年8月24日,中国与大韩民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张瑞杰大使回忆中韩建交往事

时任中方谈判代表的张瑞杰大使在回忆中韩建交往事时,对当年我党高瞻远瞩和建交场景有着深切的感受。

新中国建立伊始与朝鲜半岛上的北朝鲜关系紧密,与韩国并未建交,及至建交前夕,中韩关系不正常已经延续了43年。但实际上,随着东北亚和朝鲜半岛本身局势的发展和变化,两国政界和民间早已感到中韩隔绝的状况需要改变了。因此,中国早在1982年就开始逐步调整对韩政策。先是打破全面对立状态,在国际多边活动和民间交往中,改变过去僵化的做法。1983年,中国申办1990年亚运会时,即明确承诺将邀请韩国参加;次年,中国又派团参加了在汉城(今首尔)举行的亚洲青年篮球锦标赛。1988年,两国贸易从过去的间接关系改为民间直接贸易,并于1991年在两国首都互设贸易办事处。

韩国方面热衷于发展对华关系也已多年。1988年,卢泰愚就任韩国总统时就曾明确提出,在其任期内要实现与中国、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目标,统称“北方政策”。

1991年,时任国务委员兼外长的钱其琛去汉城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部长级会议。中国如此高级别的官员首次访韩,被看作是中国政府的重要姿态。韩方抓住机会,积极推动改善两国关系。韩国总统卢泰愚在会见钱其琛时明确表示,希望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当时,在卢泰愚总统“北方政策”的推动下,韩国同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均已先后建交,唯独与近邻中国的关系依然处于不正常状态。形势催人,中国对此当然不能视而不见,实际上也在朝着关系正常化的方向积极努力。现在两国要进行实际接触,可以说是正当其时。

中韩双方随后开始举行谈判,其中包括两轮北京会谈以及汉城会谈。会谈结束后,下一步需要双方首席代表会晤并草签建交文本,留待两国外长正式签署。剩下的唯一问题是争取朝鲜方面的理解与支持。这件事由中央决策,委派国务委员兼外长钱其琛于7月15日前往朝鲜,同金日成主席当面谈过之后,终于得到了解决。

7月29日,双方首席代表——中方副外长徐敦信、韩方外务次官卢昌熹在北京会晤,草签了建交公报和谅解备忘录。8月23日,韩国外长李相玉到达北京,钱其琛外长与之举行会谈,并取得圆满结果。会谈后,双方外长先签署了建交谅解备忘录。

1992年8月24日上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签字仪式,两国外长在建交联合公报上郑重签字。落笔的一刹那,两国关系跨入了全新阶段。

雨后地更坚:搬不走的近邻,

亦是天然的合作伙伴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这对搬不走的近邻关系日益紧密。

1992年8月24日,中韩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1998年,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

2003年,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2008年5月,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14年7月,双方宣布中韩努力成为实现共同发展的伙伴、致力地区和平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的伙伴、促进世界繁荣的伙伴。

2017年8月24日,中韩两国共同迎来建交25周年的“银婚”。然而,由于“萨德”部署问题,中韩关系却在此时跌入了建交以来的历史最低点。如何回应双方的共同关切,跨越障碍重启信任,成了2017年5月当选的韩国总统文在寅心中的头等大事。

2017年10月31日,中韩外交部门共同发表了“沟通结果”。这个“沟通结果”开启了中韩关系改善的序幕。

2018年,中韩关系回到改善发展的正确轨道,双方高层互动频繁,战略沟通加强,各领域交流合作重拾活力。

2019年6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本大阪会见韩国总统文在寅。习近平指出,加强中韩友好合作符合历史潮流,也是两国人心所向。双方要保持各层次沟通,把稳双边关系发展大方向。要把握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加快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第二阶段谈判,不断扩大贸易、科技、财经、环保等领域合作。要积极开展人文交流,巩固中韩民间友好。中韩合作完全是互利双赢的,不应该受到外部压力影响。文在寅表示,韩方愿同中方加强高层交往,推进各领域对话合作,尽快完成韩中自由贸易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将韩中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韩方愿同中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

“三级跳”和“四个伙伴”,

中韩关系明天更美好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是搬不走的近邻,也是战略合作伙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先后经历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三级跳”,正共同致力于成为实现共同发展、致力地区和平、携手振兴亚洲、促进世界繁荣的“四个伙伴”。

虽然建交过程中有高潮,也有低谷,但是中韩双方共同携手努力,克服两国关系发展中的困难,为在重视对方核心关切基础上更好开辟两国关系未来提供了镜鉴和启示。

据韩国海关统计,2013-2018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整体有小幅增长趋势。2015年和2016年,受中国经济减速、韩国不顾中方强烈反对与美国联合部署萨德导弹系统等因素影响,中韩贸易额明显下滑;2017年,中韩贸易额快速回升;2018年,韩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2686.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9%,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18年,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最终目的国,第一大进口原产国;而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根据韩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3-2018年韩国对中国一直保持贸易顺差态势。2018年,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为556.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了25.8%。

可以说,中韩两国均是对方关乎切身利益的国家,良好的中韩关系符合历史和时代大势,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韩关系早已超越双边层面,更具地区和全球意义。中方愿同韩方一道,深化两国各领域务实交流合作,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

中国驻韩国特命全权大使邱国洪称,中韩关系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关键靠的是三大抓手:政治互信是“顶梁柱”,民心相通是“润滑剂”,共同利益是“压舱石”。中韩两国都是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进经济全球化上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逆潮汹涌,中韩应加强团结合作,推动国际社会一道建设开放型、包容型世界经济,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

海河传媒中心出品

来源:津云(综合中国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央视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王举

觉得此文有用,就点“在看”支持吧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