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个拿起相机的哲学家,会把你搞疯吗?

2019-08-26 17: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很多人听说过让·鲍德里亚发表于1991年的惊人论断:海湾战争不曾发生。如果你熟悉他的拟像理论,恐怕不会过于讶异。

鲍德里亚说,所谓的海湾战争,实际上是媒体的战争,不是实际的战争。

大众看到的并非真实的海湾战争,而是被具有实时转播功能的媒体所"虚拟化"的纪实叙事作品。

让·鲍德里亚

同样惊世骇俗的,还有他的摄影观。作为社会学家、哲学家,鲍德里亚会拍出什么样的照片?

明天,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消失的技法——让·鲍德里亚的摄影”展览,会告诉你答案。

展览将展出50幅鲍德里亚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摄影作品,以及鲍德里亚的影像、照片集及语录。让大家看到这位思想家对摄影的独特贡献,深入其广袤的理论世界。

《巴黎》,让·鲍德里亚,摄影,1985年

鲍德里亚:叛逆者

鲍德里亚1929年生于法国兰斯,家里世代务农。一番坎坷奋斗后,鲍德里亚成了家里第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

《圣伯夫》,让·鲍德里亚,摄影,1990年

1966年,鲍德里亚在巴黎第十大学教授社会学,挤进了学术体制。

说鲍德里亚叛逆,不仅因为他曾在即将考大学时和家里决裂,去当了个农工,而且因为在费力谋得大学教职后,他却两耳不闻职称事,一心只管出书。

他说:“就正常的职业生涯来说,我总是没有命中目标,其中包括我从来没有升到教授”,然而,“这就是我所要的……我要的是某种程度的自由。”

《圣伯夫》,让·鲍德里亚,摄影,1987年

鲍德里亚写了很多书。他在对于“消费社会理论”和“后现代性的命运”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树。

但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有他的摄影师身份。

鲍德里亚:是物体在看我们

鲍德里亚52岁时接触摄影。

1981年,他在日本访问,一位友人送给他一台日本制造的傻瓜照相机。没想到,他后来成了一个摄影师,还把影展开到了世界各地。

《巴黎》,让·鲍德里亚,摄影,1986年

鲍德里亚的摄影观再一次体现了他的反叛精神。

当苏珊·桑塔格认为,拍摄者就是拍摄对象的绝对掌控者,“拍照就是占有被拍摄的东西”时,鲍德里亚却说不。

“你认为你只是因为喜欢某个景色而把它拍摄下来。可是,希望被拍摄成照片的其实是这个景色自己。这个景色在表演,而你只不过是配角而已。”

《伦敦》,让·鲍德里亚,摄影,1997年

鲍德里亚将拍摄者和拍摄对象的权力关系进行了反转。拍摄对象拥有绝对的主动权,拍摄者只是受到了诱惑。不是我们在拍物体, “是物体在看我们,是物体在思考我们。”

不是我们对准镜头,“是镜头对准我们”。

对鲍德里亚来说,摄影是丧失自己身份的一种行为,是“主体消失”的一种方式,更是诱惑与被诱惑的一个过程。

《纽约》,让·鲍德里亚,摄影,1997年

很哲学!鲍德里亚充分证明了,当一个哲学家拿起相机,一定会把人搞疯。

如果你对此一头雾水,不必苦恼,这就是鲍德里亚,一个知识的“恐怖主义者”。他的言论常常让读者晕头转向。

他自评:“20岁时是荒诞玄学家——30岁时是境遇主义者——40岁时是乌托邦主义者——50岁时横跨行业界线——60岁时是病毒和转喻。”

《阿姆斯特丹》,让·鲍德里亚,摄影,1989年

如果你对这个迷人的摄影师感兴趣,就去看展吧。用鲍德里亚式的话说,会不会是“是展览在看你”?

消失的技法——让·鲍德里亚的摄影

2019.8.24-2019.9.28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免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