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今天,学术出版如何突破短板与面对挑战

澎湃新闻记者 王芊霓 实习生 肖林峰
2019-08-28 22:55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8月26日,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在华国际出版商版权保护联盟联合主办,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协办的中外大学出版社学术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以“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外大学出版一一过去与未来”为主题。来自中外知名大学出版社代表共同回顾大学出版社在促进人类文明、学术对话、社会进步方面所承担的特殊使命和独特贡献,分析大学出版社在新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中外大学出版的发展与合作前景,为中外大学出版社提供相互沟通与学习的交流平台。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张纪臣介绍了举办论坛的初衷。作为一个有着70年历史的国有文化企业,中图公司联系着中外出版方,也连接着行业上下游。就中图公司业务来看,中图公司进口的80%的内容是学术资源。就行业状况来说,大学出版社是学术出版的核心。因此,中图公司始终致力于在建设学术出版环境、促进中外大学出版社交流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表示,中图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了解大学出版的最新动态,做好连接出版行业上下游的服务工作。

论坛现场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秘书长汪春林详细介绍道,中国大学版协实行团体会员制,现有团体会员114家出版社,其中大学出版社110家,教育部直属出版社4家。大学版协自1987年成立32年来,充分发挥政府参谋助手和出版社与政府主管部门桥梁纽带的作用。他认为,中国大学出版社相比欧美等国的大学出版社,在市场地位和运作特色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目前,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正在推动中外大学“走出去”,交流学习各国出版业的法律机制与服务模式,一些大学出版社还在海外设立了分支机构。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宗俊峰则表示,大学出版社是出版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传承文明、推动科技创新、维护文化多样性以及促进思想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新时代的技术与思维变革将大学出版置于全新的出版生态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大学出版社一直在探索与实践,如何打造强势学术品牌,平衡学术与商业价值,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助力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社长克里斯蒂·亨利(Christie Henry)表示,作为第一家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的美国大学出版社,在向中国各位合作伙伴学习的过程中,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受益良多。各国大学出版社都认识到了学术的基础性和保护学术独立性的重要性,也各有各的塑造知识、论辩和叙事的方式。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沟通交流十分重要。当前,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已经与中国大学出版社开展了包括内容翻译、作者沟通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合作。

论坛现场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朱苏力作了主题为“如何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语境中,说好中国故事”的发言。作为一名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作者,他着重从作者层面分析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他表示,当下中国发展迅速,有些人并没有真正理解、热爱中国,但又想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这实际上是一种投机行为。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热爱中国,有了热爱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

朱苏力说,“热爱”既包括由纯粹的学术热情导致的职业偏好,也包括出于对中国的熟知、与中国长相厮守而产生的“偏执”。这种偏执有时会被指责为中国文化中心主义,但是在他看来,这种偏执并不可怕,甚至可能会在一个社会文化和传统中持续努力,产生洞见,这也是一种坚守。

他还表示,目前国际上占主导地位的学术话语出自西方传统,许多概念、命题和理论也都来自西方的经验。要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在人文社科领域,必须面对这一层现实,作者必须充分考虑接受接受者的语言文化习惯,甚至牺牲中国文化中的语言习惯,吸收社会科学规范的表达方式,有效、高效地作出表达。这不仅需要作者的努力,更需要译者、出版方以及读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则从出版社角度,介绍了国际出版合作的经验。他介绍道,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已经连续十年获得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单体出版社六年第一、四个第二的成绩,累计输出图书3000多种,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输出图书聚焦中国、聚焦当代、聚焦学术,并在发展过程中构建了长效化的中国本土图书翻译出版合作机构,并建立了推动学术出版国际合作深度发展的国际平台。

国际大学出版社协会执行理事长彼得•伯克利(Peter Berkery)介绍了英美大学出版的概况。他首先指出,英美大学出版社的形态多种多样,很难用一个典型的模板去概括,但是仍然有一些共同点。英美大学出版社大多拥有崇高的使命感,维持了人文社科题材在出版中的比例。许多出版社拥有一批严谨的编辑,保持了编辑过程的一丝不苟,也较广泛地开发了信息编辑、存储系统等。但与此同时,英美大学出版也面临着诸如人文精神衰微、大学划拨预算不足、内容开源授权问题等诸多方面的挑战。

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区总编辑顾问孙赫男介绍了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国际教育方面的探索。作为世界知名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主要业务涵盖学术研究、针对非英语母语者的英语教学、教育出版三大板块。当前,已经发展出了包括《牛津阅读树》、《牛津通识》在内的多条明星出版产品线。值得一提的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目前还在探索开发Talk About China(TAC)、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CLT)等语言学习系列产品。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总编辑徐建中指出,当下全球出版业都存在着数字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这要求出版社积极顺应这一趋势。在全球化语境下,外研社积极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展开国际交流与出版合作,策划出版了一批中华文化主题的出版物。面对数字化趋势,外研社建立了北外在线(Beiwaionline)、外研在线(Unipus)、外研K12(Unischool)、外研壹佳(Uniplus)等在线平台,涵盖多年龄段、多功能,促进线上与线下融合,构成了“外研社+互联网”的媒体融合大平台。

论坛最后,在华国际出版商版权保护联盟(IPCC)主席张玉国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说:“IPCC联盟有21家成员其中包括若千家世界一流的大学出版社,比如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等。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市场出版发行的最优秀的词典、工具书、英文教育读物、学术专著,很多都是由他们出版的。”他强调,这些外国一流大学出版社,为中国教育、文化学术和出版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