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职高手》的变与不变 | 专访杨晓培

2019-08-30 11: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全职高手》是市场变化下的一个缩影,它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平台、出品方和创作者如何在已逐步搭建好的工业化流程和体系的基础上,在细分题材和类型上去做更多的创新,且这种创新是具备破圈层的大众影响力。

作者 | 张友发  编辑 | 申学舟 张一童

《全职高手》是一部初看不太杨晓培,细看又十分杨晓培的作品。

不同之处在于题材和类型:作为总制片人的杨晓培此前的作品更多是如《寂寞空庭春欲晚》《择天记》和《扶摇》这类古装剧,但《全职高手》却是一部电竞题材的现代剧;相同之处则在于思路和方法:在创作端以头部IP为基础,面向年轻人、体现更具时代性的价值观和共鸣感,在制作端通过大体量、高品质的作品在工业化流程和体系上进行沉淀。

这种思路和方法应对的是互联网对长视频内容持续而深远的改造。过去五年,视频平台已经成为剧集主要的播出渠道之一,并深入到制作、宣发等上下游环节,但在每年海量的作品中,依然只有少数具备真正的商业价值。用户的观看行为也不再具有整体性和线性的特点,他们的偏好正在变得更加倍速化和碎片化。

“剧集市场的变化反映的是供需矛盾。”《全职高手》总制片人、柠萌悦心CEO杨晓培在接受《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专访时表示。在她看来,互联网时代的年轻用户对长视频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剧集必须提供更高密度的信息和更具时代性的情感共鸣,但市场上不少作品离这样的要求还尚有一段距离。

《全职高手》总制片人、柠萌悦心CEO杨晓培

很大程度上,《全职高手》是市场变化下的一个缩影,它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平台、出品方和创作者如何在已经逐步搭建好工业化流程和体系的基础上,在细分题材和类型上去做更多的创新,且这种创新是具备破圈层的大众影响力的。

目前来看,《全职高手》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公开数据显示,该剧在腾讯视频独播的总播放量截至今日已超过26亿,豆瓣评分7.1分,微博同名超话的阅读量也超过40亿。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男性观众占比达到6成以上,这使其具有更特殊的价值。

但从业者们仍面临诸多考验:整体来看,基于年轻用户、细分题材的内容创新正被越来越多人重视,但如何既满足特定圈层人群,又能够在大众层面实现持续的影响力和价值变现,依然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也决定了出品方和平台应该用多大的投入去推动创新的实现;长期来看,在工业化流程和体系的搭建上,国内缺少经验的积累和沉淀,仍需要通过一部部作品去完善整个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职高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样本。

01 | 年轻人的语境

时间回到2016年。

彼时,腾讯视频向杨晓培发出邀请共同开发剧版《全职高手》,这让杨晓培感到意外,她甚至一度想要婉拒这次合作机会。此前,杨晓培主导出品和制作的剧集多为古装大剧,对她而言,以电子竞技为题材的《全职高手》是非常陌生的领域。

但在看完原著后,杨晓培有了新的想法。《全职高手》最初是蝴蝶蓝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网游小说,目前已经有漫画、动画、电影等多个内容形式的改编。其以电竞选手的职业征程为主线,在集体主义风格中融入个人英雄主义群像故事的特点,让杨晓培看到了影视化的突破口。

事实上,近十年来电子竞技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并逐渐被纳入主流的体育竞技体系中去。这一背景下,《全职高手》被定调为电子竞技背景下的职业剧。在此基础上,游戏玩家和电竞选手在剧本阶段被严格区分,核心情节、人设也都围绕竞技展开,舍弃了同类题材作品中不可避免的爱情线。

对电竞体育精神更纯粹的展现使得《全职高手》的受众中,男性比例达到了6成以上。在体育社区虎扑一项关于《全职高手》的投票中,有67.2%的用户表示看过该剧,其中有75%的人给出“值得一看”的评价。

一直以来,杨晓培都善于在作品中提炼并展现更符合年轻人语境的主题。

比如,在2017年播出的古装剧《择天记》强化了原著中主角陈长生的成长和其“逆天改命”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在成年人看来甚至带有点稚气,但,这就是少年。”

而在以情感为主线的作品中,杨晓培则更注意爱情线的年轻化处理以及情感观的当下投射。2016年《寂寞空庭春欲晚》播出时,杨晓培就曾提到,该剧在古装的类型框架下试图表达现代年轻人的爱情观。2018年播出的《扶摇》强调的则是“势均力敌的新型恋爱关系”。

而《全职高手》的成功让杨晓培在剧集上的思路和方法突破了类型的限制。“任何题材都有共性,不管是借用电竞还是古装的外壳,我们内核输出的都是当下年轻人的价值观。”她对《三声》表示。

对年青一代的重视与近几年行业的变化不无关系。尤其近些年,年轻受众成为了剧集收视的主流观众,根据《2018年腾讯视频年度指数报告》显示,平台90%的用户在34岁以下。“我们相信年轻观众身上蕴藏着改变收视格局的力量。”杨晓培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这一前提下,互联网对行业的改造也让以剧集为代表的长视频内容具备了产品属性。一方面,用户社交化、碎片化的观影习惯需要制作方更适时、且更早地进行宣发工作。在《全职高手》后期审片阶段,杨晓培也会对剧情走向的高低点进行预估与判断,并实时同步给宣发部门,以便在营销层面做相应的调整。

另一方面,数据的反馈也使得创作者能够更贴近用户,方便对市场需求和创作阶段的薄弱环节进行深度分析。杨晓培提到,公司内部每周二都会举办“江湖会”,根据外部市场的热点和观众审美趋势,对一周内的影视作品进行市场行情与舆情分析。

与此同时,年轻用户愈发倾向在多屏、碎片时间里,通过cut、倍速和社交网络观看长视频内容。腾讯视频在2018年曾提出“生死7分钟,黄金前三集”的观点:第一集弃剧的用户35%是发生在前7分钟,40%的用户会在前三集弃剧。

“年轻人对内容的严苛程度远比大家想象得要高,互联网提高了年轻人对信息的获取能力,他们并非被动地吸纳快餐文化。”在杨晓培看来,只有无法投射用户价值,信息密度低的“注水”剧才会被用户切换到倍速观看。而制作方需要做的是,在创作源头就要找到与用户对话的暗号,推出更高浓度,更投射用户情感诉求的高品质内容。

“叙事的强情节,和极致的情感表达,是我们获取年轻用户的一条关键路径。”

02 | IP改编方法论

高浓度的内容制作,需要更好地处理IP改编环节。IP剧一直是杨晓培和当下观众对话的一个重要工具,但它也面临复杂的问题。

首先是对IP的选择。杨晓培目前操盘的大多数项目都拥有众多原著粉丝,《全职高手》就曾是起点中文网2013年年度最佳作品。而文本的完整度被杨晓培视为项目选择的重点,并将其判断标准归纳为一套“5W理论”:who(人设),what(故事),why(逻辑),where(世界观),when(改编周期)。

符合这些标准的IP能为剧集创作提供更好的内容基础和市场加持,但在影视化改编的过程中,以文字为媒介的小说故事必须被转化为更加影视化的剧本表达。

《全职高手》世界观宏大,对于片方而言,在镜头中铺陈世界观难度不小。此前,不少改编剧集都尝试在第一集的前5分钟集中对世界观进行解释,但效果并不理想。“用户归根到底是来看故事的,而不是世界观。”因此,在《全职高手》创作之初,杨晓培就定下了先立人物的整体思路,希望从人物的视角和剧情的带动让观众进入电竞的世界观。

在具体操作上,为了解决宏大世界观的铺陈,《全职高手》在保留故事主线的前提下,一开场就增加了电竞比赛的情节,主要人物在比赛中出场,并且搭配各自的ID、原名和职业属性。“《全职高手》中,几乎每一集都有新的人物出场,对于非原著用户而言,需要这样的情节铺设,以便更快地代入剧情。”杨晓培解释说。

由于网文IP的连载时间长,人物、故事繁多,体量动辄就上百万字,在改编时,对于制作方而言,必然要进行取舍化的处理。比如,在《全职高手》中,对于像陈夜辉与刘皓这样功能相似的人物便进行了合并,这在杨晓培看来,也是剧集改编与文学创作的不同之处,“一部剧集的改编,除了要保留原著核心精髓与气质之外,也需要在影视化的呈现方面更符合电视语言以及观众的收视需求。”

除此之外,“还原度”被认为是改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涉及多个环节。比如在选角层面,演员和角色的匹配度,成为了对角色还原能力的重要的因素。杨晓培回忆说,当初在读剧本时,杨洋是眼前浮现的第一个演员,“他不管是在气质还是形象上,都比较接近叶修这个人物,同时其身上也具有一种次元感。”

拍摄环节中的细节追求对原著气质以及当下性的还原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全职高手》中线下部分的一个主要场景就是网咖。为了更符合当下网咖的调性,杨晓培曾让团队走遍上海的六十余家网咖进行实地考察。

过去几年,IP市场几经起伏。2016年时IP正在热度顶点,多部改编大剧都在市场上获得不错的成绩。但从2017年开始,IP价格开始回落,影视公司不再扎堆追逐某一个大IP。去年,更是有不少IP剧集收视不佳,更让人质疑“IP+顶流”的模式是否已经失灵。

但在杨晓培看来,IP作为文本形式和市场加持的价值并没有消失,只不过前几年一些不尊重影视规律的改编行为加速了IP市场的内在消耗。今年《全职高手》《陈情令》等剧集不俗的成绩,则证明IP剧集仍然有着市场号召力。

泡沫散去让市场变得理性。制作方变得更关注IP本身的故事性。“我们并不会太看重IP本身的数据热度,哪怕是一些点击量不高的作品,只要故事内核好,有足够的影视化空间,我们也会去接触。”杨晓培认为,当下IP的来源已经变得多元化。除了会动态关注晋江、阅文等网络文学平台等,她还会订阅文学杂志《收获》,同时关注诸如“魔宙”“反裤衩阵地”等公众号,以获得更多元的内容素材。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迅速变化、观众的不断迭代,以及影视内容制作周期较长的特点,使得对内容的前瞻性判断成为片方的核心能力。在杨晓培看来,影视公司需要在这样的能力之下,提前3-5年进行相应的内容前瞻性储备,才能应对急剧变化的市场。“就像《全职高手》这个项目,3年前我们就着手开始进行内容的改编与开发,并在开发的过程中越发清晰,其定位就是要打造一部传递体育精神的职业剧。

03 | 工业化的沉淀

拍摄《全职高手》线上世界部分时,杨晓培团队曾苦恼于形式的选择。

采用动画手k的形式则与这一IP的动漫版本有些重合,难以构成创新。真人古装拍摄经过推演后,又神似cosplay现场缺乏真实感与代入感。在考察国内外类似题材寻求灵感的过程中,杨晓培最终引用了好莱坞不少大片采用的具备实时渲染功能的虚拟引擎拍摄技术:拍摄时演员动作、表情实时渲染在屏幕上,导演可以直接看到接近后期的效果。

杨晓培找到拥有这套技术授权的原力动画,对方告诉她,这套技术对制作团队的要求极高,它建立在好莱坞完善的工业流程下,由于技术的精确度要求,需要多个环节与部门的协同配合。团队最终和原力动画达成合作,仅是线上部分的拍摄周期就耗费4个月。

线上部分拍摄现场

合作的实现得益于杨晓培此前在古装剧工业化的探索以及经验的累积。工业化是杨晓培在制作层面一以贯之的底层逻辑,在《择天记》时期,剧集播出期间曾受到特效不佳的质疑,杨晓培曾反思,导致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特效制作时间紧迫,最终未达到预期效果:“我们接下来的项目会在这个方面尤其注意,在细节把控以及垂直细分上,做到精细化管理。”

工业化制作需要剧组的生态平衡,每个环节合理分工,又彼此协同之下,拍摄才能按时完成。制片人是这套体系中的核心,一方面需要对整个制作流程有经验丰富的掌控力,另一方面又要充当链接者的角色,使其各工种能在统一调性的基础上,实现内容价值的最大化。《全职高手》的整个创作期间,杨晓培对每一核心工种的细节,小到一张图纸都必须亲自过目并最终把关。而拍摄过程中,剧组收工后,她也会召集核心部门举行会议,就当天的拍摄工作与内容进行总结与实时调整。

这样的一套系统化的流程管理,使得《全职高手》成为一个较好的样本。在剧集播出前,杨晓培曾对媒体谈到《全职高手》对工业化实践的助益:“它能够比较极致地体现影视工业化的效果。”

但工业化的实践仍然面临国内剧集大环境的限制。在被尊为工业化典范的美剧模式里,每个工种都垂直细分,分工明确。而中国的剧组是各种临时工种的集合,在几个月的拍摄结束后就解散,这给拍摄带来了太多不可控因素。

为了减少各环节的磨合,杨晓培力图通过一部部大剧的探索与积累,将以往松散式的合作模式变得更加固定标准化。各合作方了解彼此的审美、品质标准和工作习惯,一定程度上减少制作过程中反复沟通的成本。这套流程在《全职高手》拍摄时得到更明晰的沉淀,杨晓培正在将工业化经验沉淀成更为系统化的方法论,对日后更广泛的类型剧集进行指导。

工业化流程的搭建和体系的积累为更多类型剧集的创制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她对《三声》透露,希望下一部作品能够在软科幻题材方面有所尝试,此前在技术方面的积累也将在其中得到延续。“当然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如何将内容与技术更好地融合,并实现彼此的加持,这会是我们一直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互联网改造、行业重构和消费者迭代的多种作用下,激荡的市场变化正在发生。而像杨晓培这样的具有项目制作能力的从业者,也需要继续更新和沉淀自身的方法论。在这个过程中,基于年青一代的创新,基于工业化的制作,是所有人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sanshengss333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