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4个小学生班干管一个班,娃娃官迷心窍真的好吗?

2019-09-09 12: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宋媛媛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导读 

1、24个学生管一个班……

2、学生竞选班干如此激烈

3、当干部要从小培养?

4、怎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01

九月开学季,送走娃儿们的父母终于迎来大解放。可现实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上小学的圆圆因为没有当上班干而上了热搜,班里班干部的设置更是让网友大跌眼镜:25个学生的班里竟然有23个班干部,圆圆成了落选的人员之二。

对于这个结果,圆圆的父母有了一些想法。自己两人都是985毕业,女儿的成绩也不差,怎么开学不仅仅坐到了后排的角落里,也不是23个班干部之一,这让当父母的二人心里有些不舒服。

满含着期待和兴奋的开学季,就这样夹杂了些许不安与焦虑。

圆圆的妈妈与老师和孩子分别进行了交涉,终于,圆圆成为了一名领读员。

圆圆的妈妈说,她的心里一下子松快了不少,比自己升职加薪还开心。

985毕业的家长,去找老师沟通给孩子要“官”。

这一幕,很意外,也很令人唏嘘。

看到这样的结果,网友热议:最后一个是不是要成为群众代表。

02

为了让自家孩子当上班干部,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纷纷助攻。

在几年前的一档综艺《一年级·小学季》中就有一期班长竞选。

为了孩子能当选,场外的家长也集体PK。有的是妈妈做蛋糕送到学校,有的是妈妈带了零食和糖果,也有的是爷爷亲自示范演讲稿,更有一位星爸动用关系请明星为女儿拉票。

这种情况总是特别多,在班级竞选中,父母要为孩子写简历拉票,屡见不鲜。优秀的简历另许多人望而却步,竞争不可谓不激烈。有时候孩子对竞选的热情不高涨,家长也要推着孩子前进,真是为孩子的发展操碎了心。

在杭州采荷一小二(6)班,一场本来遇冷的班干部竞选,因为给家长发的短信,变得轰轰烈烈。

第一次宣布竞选,全班只有3人响应。

于是她给每个孩子的家长发了一条短信,信里还像家长交代了竞选的要求和岗位。

第二天就有很多学生找,说要参加竞选。还有家长当晚就打来电话,希望能给孩子一次机会。

家长的力量真是强大啊!

03

 许多家长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当班干的思想,自己也不遗余力的辅导孩子,生怕自家孩子错过一个表现、成长的机会。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大概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古有“学而优则仕”,大家已经对这个想法根深蒂固。不管怎么样,就想当个官试试,有钱的想当,成绩好的想当……虽然“我爸是李刚”的丑闻在前,却依然阻止不了大家对当官的热情。

不仅大人自己想当官,连孩子也想给他谋个一官半职。故事里圆圆的妈妈就说了,自己从小不是班长就是学习委员。您看看,这官本位能不一代代传下来吗?

“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价值观影响了我们这么多年,难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吗?

毛毛从小时候起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官迷”,时时刻刻都想做一些了不起的事情。

上学之后就更明显了,毛毛当了小组长后十分开心,平常也十分负责,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可就在前几天,毛毛有点小感冒不愿意去上课,但是却因为害怕请假而被老师撤掉小组长的职位,只能不情愿地去上学了。

这令毛毛的妈妈感到十分搞笑,同时对毛毛的这种行为也感到深深的无奈。

孩子愿意表现自己并不是坏事,但是被职位束缚住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孩子还小,心态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当班干固然重要,孩子的健康成长在父母眼中才是重中之重吧!

04

教育孩子,当不当班干不重要,重要的是养成好习惯。每个孩子寻求认同的点不一样,有的孩子渴望通过当班干来证明自己,有的孩子则对此没有兴趣。家长要正确引导,才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面对像圆圆那样的情况,不少网友说父母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情绪,而不是自己的面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则是其中关键。做家长的大都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但是通过当班干就可以实现吗?也许家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更加有利。

做父母的要经常与孩子交流沟通,经常问孩子想一些什么问题,遇到困难和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多给孩子一些激励话语,帮孩子总结经验。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一位妈妈这样回答:能够平等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启发、探索式地引导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发掘自身最大的潜能,在我心中,就是最好的教育!

   

小学生痴迷官场,是成人世界权力崇拜的影子投射

南方传媒书院 陈安庆

小学生怎么了?天真无邪的孩子,竟然成了"官迷",热衷"当官"。

中国公务员中存在官迷(官瘾)司空见惯,在小学生中也存在官迷现象,却令人倒吸一口凉气。

新的学期开始了,不少孩子家长筹备新一轮的班干部竞选。如今,小“官迷”越来越多,背后其实是大人作祟,甚至还有小朋友画出“政治生涯”起落图,让人啼笑皆非。

《海峡导报》曾报道,福建省三明市永安三中初一曾经有一个班,共有52名学生,班干部竟然多达22名,其中不乏副劳动委员、副小组长之类的奇怪头衔,如同当代中国行政机关秘书长一大帮,非领导职务多如牛毛,致使班干部严重“超编”。

据媒体报道,某年锦州市某小学生在饭店里设生日宴,专门宴请班上“中层”以上的班干部;长沙市一个小学生当上了管7个人的“小组长”,被“手下”请吃肯德基;北京市某小学老师,因为要求任命自己的孩子当干部的家长太多,干脆任命两套班子,每隔一周轮换一次。

小学生如此,大学生就更不用说了!

2018年中秋节前夕,四川理工学院一名叶姓学生会干部在该校“18社联组织部”QQ群中发言,要求群成员在节日当天向其他部长、主席团发送祝福短信,借此“展示一下我们组织部的风采”。

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的QQ群里,一位低年级同学在群里询问“7号要开会吗”,并@了学长。紧接着,群管理员正色提醒道——“杨主席是你们能直接@的?”“请各位干事以后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说话方式。”

当上了班干部,本是学生服务同学、锻炼自己的机会。可如今却变了味儿,小学生把当班干部看成"当官",当班干部变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官”的威力,已经由“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成人世界,蔓延到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之中。

权力的影响力不独存在于成人世界,甚至一些中小学生也开始崇拜权力,滋生了“当官”的欲望,进而沾染上官僚习气,呈现功利化、庸俗化现象。

2012年3月中旬,在全国两会期间,在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看民生”特别节目中,当记者询问贵州山区小学生长大后的理想是干什么时,几名稚嫩的小学生竟然异口同声地回答:“进城,当官!”记者大惑不解:“为什么要当官啊?”答:“当官能离开贫穷的小山村,能进城,能坐车,能吃好吃的,别人都听我的话,能过上好日子……”

受“官本位”的封建残余思想影响,眼下,“当官有好处,官大权威大”的思想影响娃娃,不少权力追求者对官场陋习,竭力效仿,趋之若鹜。很多孩子直言,特别羡慕班里那些小干部——戴着五道杠,趾高气扬地站在人群中。

孩子们对“五道杠”的向往,往往是家长长期灌输的“官迷”情结和权力崇拜。当官的级别越大,个人价值和荣耀也就越大,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扬眉吐气,这似乎成为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传统。

从隋朝的科举制度到当代的高考,学而优则仕,读书人把做官、升官当做是读书的动力。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在以往曾经激励过无数苦读的学子,在昏暗的油灯下,忍着倦乏,头悬梁锥刺股。

作为平头老百姓,他们也不能把官位和真实水平、治理能力彻底的分清,多数人认为,有了官衔就一定很有水平,很有本事。当了官便自然有了水平,不然人家怎么能当上官呢?你不是自能吗,为啥你咋没有当上官啊!

细细想来这些逻辑似乎滑稽可笑,但这也是中国人评价一个人社会贡献和人生价值大小的伟大发明。

都说权力是最好的春药,不少人的官瘾真的很强烈。

鲁迅先生曾经说:"中国人的官瘾实在太深,汉重孝廉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则’。总而言之:那魂灵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1926年《学界的三魂》)

学生当班干部,家长利用权力给学校施压,不少班主任为此很是烦恼。

有不少孩子产生“官欲”甚至染上“官瘾”,且呈低龄化趋势,一些家长在背后为孩子当干部大肆活动,甚至影响到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

大人常喜欢拿孩子的官位比较:你看人家谁谁谁,年年是班干部——意思就是,当了班干部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当官证明你很能干,你很有人缘,很有权威,会有一种“人上人”的感觉。

让一个孩子享爱“班长”待遇有什么意义?意义就在于,“享受班长待遇”也是“班长”。因为,各级教育部门每年都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升学时可是要给加分的。

这个评选是按各地的学生人数比分配到乡镇、学校,这个评选一般要求,同等情况下学生干部优先,而且优秀学生干部必须是“干部”。

这种“享受班长待遇”不仅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官瘾问题,而是为了“官”背后的利益。

学生干部、班干部的,是模仿校外成人世界的做法。

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真抓实干,而非巧舌如簧,是一心为公,而非好大喜功。是追求进步,而非贪图荣华,一些不合时宜、与“大气候”格格不入的陈规陋习、陈腐风气,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让学生们提前生活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命令者与服从者的角色之中,从小就热衷权力与利益是很可怕的。

当一位家长问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渴望当班长时,孩子直言不讳,威风啊,可以控制人啊!

童言无忌,但是这似乎有点可怕。从“一介平民”到“大印在手”,有些学生一旦当上干部就“端着走”,年纪轻轻就开始讲“级别”、重“排场”,这种“官气”甚至蔓延,不免让人闻之心忧。

成人世界的“官念”已让这一制度走了样:一部分学生班干部过分注重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看得比其他同学高出一等,“管理”意味突出,“服务”理念淡漠,享受过多的特殊待遇,滋生“特权”思想苗头。

在低年级,班干部是由班主任指派的。

当然,在学生较为成熟一些的中学及大学,班干部可能是由学生选举的,但是,班主任所代表的管理权力,则始终高居于这种选举程序之上,若未得到这种权力认可,选举产生的结果就没有效力。

对孩子的“官迷”情结,家长应当正确引导孩子,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用正当竞争方式参与班级的管理。

要淡化“权力欲”,当孩子表现出对“官位”的兴趣时,要告诉孩子:官职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做官是为了给大家做好服务,并不是高人一等! 不要用“官职”来评价一个人。

为了让孩子出名,让孩子适应社会上当官争权、为自己捞好处等不良倾向,应该坚决予以制止。

家长应该时刻自我反省,不要把“官本位”思想传递给孩子。

家长不要替孩子“跑官、要官”,应该让孩子学会公正、公平竞争。

   小学生娃娃人群,岂能成为官场,请还学校一片净土!一片读书的干净地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