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作为母亲和女儿,请学会多说“对不起”与“我爱你”

2019-09-21 20: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深焦 X 《春潮》主演金燕玲

采访 Irene/Totoro

编辑 黑武士

《春潮》的主角是三个很“用力”生活着的女性: 长斋礼佛却又深谙世俗之道的集体主义者姥姥纪明岚(金燕玲饰)、失意却不够世俗的理想主义的幻灭者妈妈郭建波(郝蕾饰)、古灵精怪的外孙女郭婉婷(曲隽希饰)三人构成的三代同堂。 老工业城市长春旧楼的一户人家,精灵外孙女像连接姥姥和妈妈的脐带,缝合二者破碎母女情的一根针,穿针引线的缝补着一地鸡毛的家,串联“八字不合”的家人。

纪明岚是热情昂扬、受人爱戴的社区主任,同学会上能歌善舞、时刻处于话题中心的焦点人物,高唱一首红歌,就可以把大家带入彼此青春的情境之中。她从激情燃烧岁月里走来、是为祖国时刻准备着的革命一块砖。纪明岚和郭建波父亲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并在其中折损了全部青春与关于爱情的希冀。在那个年代,未婚先孕、离婚,所有的禁忌,她都做了。流言蜚语、批评侮辱,她都经历了。遭遇丈夫的背叛、女儿的不理解、挚友的不告而别,遭受爱情亲情友情三方情感打击。绝望时曾在佛门处寻得一丝慰藉,至此虔诚的信仰着,菩萨会带来福报,就像埋在花盆里受沁的千手观音,润养出一朵在冬日里盛开的鲜花 (笔者注:《春潮》中金燕玲饰演的纪明岚劝说着姐妹朋友上山静养,不期然间调动起千禧年《一一》的观影经验,找不到人生意义的敏敏上山修行,仿佛近二十载年岁,寡言消极的中年敏敏已老,成为絮叨且蓄满正能量的纪明岚)。

勇于揭露“怒杀、暴力、性侵”社会现象的新闻工作者郭建波,是“社会的良心”,面对受访者她是温柔耐心的倾听者、正义的发言人; 回到家里,面对母亲,她是拒绝沟通,选择“沉默的在场”或是“在场的缺席”,无以自语、无处安身。 一如北方寒冬里《莎菲女士的日记》,郭建波曾在医院沉静的夜里倚窗喃喃自语,绵长冬日里被“四堵粉垩的墙”所束缚的莎菲,置换为在“家”的围城里无法喘息的郭建波。 她的独白,像是散落在寒冬暗夜里的几页日记,失意、深沉、决然,道尽与母亲半生的纠缠、捆绑、撕扯。

姥姥纪明岚像一座火山,喷薄而出灼人的熔融物质; 妈妈郭建波似一座冰山,宠辱不惊,散发着刺骨的寒。 纪明岚的“以爱之名”,似乎永远无法止恨之殇。 母女二人似乎互为彼此“脸上一道疤”,唯有死后,尚可成为彼此“心头一颗痣”。 纪明岚是母亲河,载得住苦难、吞得下耻辱、经得住沧桑的逶迤而来; 也暴虐的咆哮、嘶吼,吞噬着自己昔日曾用甘甜哺乳的生命。 郭建波的双眸溢出春潮,绵密处至柔,微则无声; 巨则汹涌,傲然不屈。

演员金燕玲

现在姥姥和妈妈两个人,都是互相看到对方的缺点,她们都忘了对方也曾给过自己的那些爱。 “《春潮》是一股生活的暗流”,流入中国每一寸土地。

我们幸运地采访到了杨荔钠导演,并在她的引荐下,电话连线金燕玲老师。 作为采访者倾听者,更是学习者,聆听金燕玲老师动情地讲述自己与银幕角色纪明岚的故事,生活中与女儿的小事,和妈妈的那些往事。

以下整理自金老师的自述:

演员金燕玲,遇见角色纪明岚

刚开始程青松给我看剧本的时候,看完之后我没有马上答应出演。剧本我很喜欢,角色我也很喜欢,但我最害怕的一个因素是台湾口音,作为演员,对于有发挥空间的角色我都有兴趣,但是我怕因为口音的缘故,我不像(长春)纪明岚,因为我没有经历过她成长生活的那个年代。如果没有建立信念感、硬去演,会很辛苦,观众一看觉得我不像的话,那么无论怎么演,也是白费力气。 后来我们导演给我鼓励,投资方也给我鼓励,大家都给我鼓励,我觉得如果人家投资方都肯去冒这个险的话,我还有什么可怕呢?

《春潮》剧照

我们拍第一场戏是在社区的那场戏,前一天我还在生病,因为在香港我得了两次流感,连续九天发烧,但是我一直很期待这部戏,那时候长春也蛮冷的,零下十几度,我没有完全复原,稍微退烧后就去了长春。那个时候我咳嗽咳得很厉害,到了长春不习惯这里气候,这里的冬天在焚烧玉米秸秆,空气一直很不好,会有灰尘。但是我那个时候很兴奋,心情一直都很高昂的。

我记得第一天是去社区的时候,看到群众演员,我自己上妆穿了纪明岚的衣服之后,自然而然地就融入了角色。我觉得自己没有格格不入,就开始有信心了。我在人物个性上面会做足准备,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这是我作为演员的任务,然后其他的我就会自然照着这个方向去走。那天我穿上那套纪明岚的西装,就自然觉得走路是这样走的。我记得廖庆松老师当时说,看我走路的那副德行,就很像纪明岚。

其实大陆有那么多优秀的演员,导演选角肯定会有自己的判断。我自己回看那天我去拿青年手册奖,郝蕾给我颁奖。我有看到他们拍的一些我和郝蕾坐在台下的照片,我们两个坐在一起,其实真的蛮像母女俩的,那会儿我们两个都打扮得蛮漂亮的,完全不是戏里面那个样子,但是在现实中两个人就很像一对母女。

在此之前,我没有看过郝蕾的任何一部作品,但是我知道这个人,我也知道这个人是一个很会演戏的演员,所以对我来讲,我也期待一个这样子(与好演员共同出演)的作品,因为在香港、台湾,很少有人讲母女或者是女性的电影,讲女人的心声,讲女人的感觉,或是从女人的角度方面来拍的电影,很少很少。两岸三地的女性导演加在一起,相较男性导演的比例,还是很少,尤其是在香港。别说这种题材了,就是说稍微以女性为话题和主题的影片都很少。

我最期待的是在现场跟大家一起看电影,并且大家都不知道我的在场。 因为我这个人,很容易哭。 我自己看电影的时候,往往都会哭,所以会在电影院痛哭流涕。 所以我很怕人家知道,我在现场看电影。 但是我喜欢坐在现场跟观众一起看电影,我喜欢看见观众看电影的感觉,对于我们(演员对于角色)的表达和诠释,他们能够感受到多少,这也是我最期待的东西。

《春潮》剧照

我觉得整体来讲,大家在演员身上放了太多的注意力(过度关注演员),对其他主创团队的关注不够。对我来讲,电影剧本与导演是并重的,这两者才是电影的灵魂。如果这个剧本写得好,那任何人来饰演这些角色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只是不同人来诠释会有不同的火花,所以最重要的绝对是剧本。当今不是所有做导演的人都可以自己去写剧本的。

当一个导演拍的是别人写的剧本的时候,其实又隔了一层东西了。因为不同的人来看剧本的时候,你就会在其中加入进去自己的看法。剧本很重要,因为当你看到剧本的时候,你自然就已经被其中的东西感染得到。我觉得这个人物(角色)是这样,我就会演成这样子。其实我们到正式开拍之前,都没有去试戏,直到第一场戏,我们也才正式开始拍摄。我觉得这是电影可爱的地方,或者说这是让人兴奋的地方:不到正式开拍,永远无法想象,多方参与、多种化学反应发生的影像,最终会是什么样子。

我就是这种演员,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演的,我只是对人物非常清楚。我觉得姥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在家里一定非常强势,不然她不可能跟郭建波会有那种冲突。但她对外则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人,所以说她其实不是一个全然蛮不讲理、专横、霸道的形象。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回到家里,她就变成了一个这样的人,到底是对外的她是真实的,还是对内的她是真实的,我觉得这是纪明岚这个人物有趣的地方。

所以大家不觉得我演姥姥这个角色会出戏,我就好开心。因为一开始导演找我饰演这个角色,其实我就会有顾虑:最害怕观众看完之后,会觉得台湾的金燕玲一点都不像大陆纪明岚!这是当时在接拍这部戏时最害怕的一件事情,不要变成我把这个电影破坏了。现在如果观众觉得我演得不出戏,那我就可以放下这个顾虑了。

《春潮》剧照

其实姥姥不是单一的个体,她看上去特别强势,其实大家可以从她的强势中看到一种悲哀、一种伤感,她是一代人的化身。推开一扇门窗,可能每个家里都住着一样的姥姥,住着一样的女儿,这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动机,因为它具有普遍性,它不是个案。我希望大家看过《春潮》之后,如果都很清楚感觉到我们想讲的东西,看完之后自己真的会去反思自己作为女儿、或者作为母亲,与亲人之间的关系,能够稍微有所改变,大家关系能够变好一点的话,就很好了。不是要做多大改变,也不要说把自己改好,只要把自身坏的那些稍微收敛的话,就已经是一个进步。

妈妈纪明岚与女儿郭建波:当火山撞上冰山,可怜又可悲

在常人眼中,可能觉得姥姥纪明岚是一个很不讲道理的人。我自己看这个人,会觉得她一个受伤的女人。在无形中,她也从未得到女儿的爱。女儿控诉得不到母亲的爱,同样的,女儿对于母亲,也没有给到相应的爱,大家都是受伤的人。大家都困在这个处境里,无法出逃。无人可解这个僵局,姥姥自己也不懂。姥姥要的爱就只能在孙女身上得到,也不想被任何人剥夺这份爱。《春潮》里的人物都是可悲的。

观众可能会用好人或坏人来形容定义角色,但其实在我眼中,这母女俩其实都是遭受一些不愉快的东西,然后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这样一个关系,因为郭建波在某个层次上不认同她妈妈的做法,比较站在她的父亲那边,这个做法很刺痛她妈妈。

纪明岚在那个年代未婚怀孕,这要遭受多少非议?不管怎么样,她把郭建波生下来,又把她带大,这其中一定是付出很多努力的。为什么母女之间的关系会变得这么差?尤其纪明岚在外面好像这么受欢迎,但回到家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母女关系为什么会越来越撕裂、越来越累,因为虽然郭建波她说她是忍着妈妈,其实她不是,她是用另外一个方法刺激她妈妈。她其实很懂得如何去刺激她妈妈。所以我就觉得这两母女其实都是受伤的人,母亲在外面那么能干、那么受欢迎,她自己也不能够理解为什么回到家里面,跟自己女儿的关系会那么差。郭建波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在忍着一个很无理取闹的、很强权的妈妈,但是其实郭建波也很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方法去跟妈妈对抗。她有时候用了一种缓慢的方式还击,让人气得要死,所以妈妈就更生气。

《春潮》剧照

纪明岚不懂得如何与女儿相处,同样地,她也会有很多困惑:人与人之间为何那么不相融。比如说老同学,纪明岚也不明白,为什么同学情愿去死都不愿意来自己那边。她觉得彼此是这么好的朋友,我一定会照顾你的,为什么你情愿去死?这一点她是完全不能够理解,也不能够接受的。同时也很内疚,会去怀疑自己:我是哪里做的不对了,为什么她会这样子。在接触死亡的时候,一方面会想到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一方面觉得是不是自己强人所难:因为我为你好,不管我的方法怎么样,我都觉得我的出发点是好的,我就觉得我是对的。她不懂得接受人家,不懂得包容,你的想法是这样子,但是我的想法跟你不一样。这个也是姥姥不明白的地方,所以就处在一个这样的关系里,会越来越糟糕。

她跟郭建波如果完全没有感情的话,那么女儿也不会长得这么大。母女之间的关系已经伤害彼此,以至于表面相处上都没有那么温暖的感觉在了。所以姥姥的温暖都在孙女身上,在我看来,姥姥和妈妈,这两个都是受过苦的人,她们的经历,她们自己本身用她们的方法来生活。姥姥可能觉得宗教能够帮到自己,最后她发现可能宗教也没法帮到自己。为什么同学会这样不告而别?姥姥是真的不明白,大家都很失落。

郭建波觉得母亲这样子不对,但是她自己在某个程度上就一定做得很好吗?我们人就是这样子,我们会有麻烦有困难,夫妻之间、朋友之间,都会有问题,都是一样,两个不同的人不管你是什么关系,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看法的时候,你自己又都觉得自己是对的话,永远都会出现这个矛盾——就是在跟第三者的相处方面。

家教和家庭真的很重要,像《春潮》这样的家庭,大家不懂得怎么相处,大家都在一个很不开心的环境之下,人们都带着太多怨气,出去面对工作、面对外面的世界。背着太多负面情绪,用消极的方法去处理家事和公事,结果受伤害的就是你自己跟你周围的人。纪明岚和郭建波都是可悲的人物,因为她们不懂得该如何去跟自己最亲的人相处。姥姥不懂得如何与自己的女儿相处。女儿郭建波是用一个消极的方法,好像一直在忍耐着。所以母女之间的裂隙越来越深。

《春潮》剧照

在姥姥的角度上看,幸好自己还有小孙女,暂时看起来她还没被污染,她敢说敢做一直在沟通,而且还很幽默可爱。面对一个火山(姥姥)与一个冰山(妈妈),小孙女是家里的一束阳光。纪明岚和郭建波是没有未来的,姥姥老了,郭建波人到中年,小孙女还很青春,她是有未来的。中国式家庭里情感的传承是向下的,姥姥与孙女之间隔代亲,姥姥原本给自己女儿的爱,重新投注在外孙女身上。外孙女是家庭的希望,是一个拥有未来的孩子。姥姥的过去已成过去,妈妈的现在正在到来,孙女的未来尚可期待。一个孩子长大了成为母亲的那一刻,她一定会爱她的孩子多过于爱她的妈妈。中国家庭的爱会分担、会向下分流,原本向上给予妈妈的爱与关注逐渐变少,向下传递给自己孩子的会逐渐变多,外孙女的阳光,是汇入的姥姥与母亲的双份关爱,共同浇灌的花朵。

如果郭建波也会懂事一点,稍微平和些,不要用那种好像忍得很痛苦的消极方法与态度来面对姥姥,姥姥的态度或许也就不会是这样。现在这种家庭关系是双方的态度造成的。但是,姥姥有一种压迫性和强迫感:因为我很爱你,我对你很好,那你理所当然就应该接受。在这个世界,我觉得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大家都能够好好的沟通,这个世界就真的会不一样。

纪明岚有句台词是“祖国养育了你,你就要听祖国的,总不能祖国养育了你,你又拿着祖国的钱骂祖国”。我是真心相信这句话的,因为没有一样东西都是完美的。刚开始姥姥一定是爱女儿的,可能不知何时,两者之间开始产生裂缝,开始有摩擦,开始裂痕越来越大。然后母亲就老了,她就会想我怎么可能会错,姥姥不会觉得自己错的,她真的为她们(女儿和外孙女)牺牲很多,她的确经历了很多,等她老了,到郭建波的那个年代的时候很多事情都不一样了,郭建波和纪明岚是不同时代的人,她未必能和姥姥感同身受,姥姥也不懂得怎么去跟她沟通。对于郭建波和她女儿,她可能口头上也说她很爱她女儿,但实际上她也没能尽到一个好母亲该尽的责任。她一方面需要她母亲来帮她照顾孩子,一方面她又不喜欢母亲教育孩子的那一套,她自己也很矛盾。人不就这个样子吗?自己走的路,你就要一直走下去。我也承认自己做得不好,但又不知道怎么去解决。

妈妈金燕玲与女儿的几件小事

在我小的时候,我是家里的老大,我们家也是一个环境很普通的家庭。爸爸一份薪水要养四个小孩。小的时候,我不懂、不理解为什么我的父母会因为我是老大,我的弟妹做了什么事情,第一个打的总是我。他们就觉得我应该是一个榜样,然后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他们都会打我呢。后来我自己结了婚,有小孩了,当我的女儿第一次冒犯我、惹我生气的时候,那一刻我才了解到、才能感同身受为人父母的心情,当时为什么会那样子(打我)。因为父母在那个年代家里很苦,他们出去赚钱,拿到薪水已经很辛苦了,当我们作为小孩子,去跟家长顶嘴的时候,虽然是一点很小的事情,他们都会很生气的。

为什么我第一次跟我女儿第一次出现这种(顶嘴冒犯的)情况,我能理解我父母,因为我为我女儿,牺牲自己所有的事业、所有的东西,远嫁英国。其实我结婚一年多以后,我已经知道我的婚姻是失败的,但是因为小孩子当初是我选择生的,我自己就要负责,所以我就一直继续留在我的婚姻关系之中。等到我女儿大学毕业了,我再回过头来想我自己的处境,因为这是我应该要负的责任。那时我的女儿7岁,跟我顶嘴,我之所以会生气,是因为我会觉得为了你,我牺牲这么多,你居然还要跟我顶嘴。其实就是顶嘴这么一个小事,触发的生气。

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想要她变成你想要的样子,还是你在一旁照顾她,让她自由成长为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我的答案是后者。我女儿经常问我意见,我说“可以给你意见,但是我不需要你完全听我的”,但我也跟她讲,“既然你问人家意见,人家就可以发表意见,最后你消化双方的意见,思考之后你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去做这个决定,对不对?”有时候如果你问人家意见,你又要去跟人家争论半天,那你为什么要问呢?

我自己的小孩是我自己带大的,那时她15岁,因为她爸爸出轨,我不得已离婚回到香港,我跟我女儿的关系很亲近,我很怕我自己变成一个强势的母亲,因为我对外也是一个强势的人,但是我从来不会觉得我讲的话你(女儿)就一定要听,但是有一个道理,我觉得你一定要理解,今天我是养你的人,或者你今天到公司去上班了,老板说的话你肯定要听,不然有本事你就不要去打这份工,你不要打工的时候也跟人家对抗。你在学校要尊师重教、听老师的话。如果你自己做老板,你自己要什么都可以自己决定,你有能力去决定这个事情,那你可以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你不要无谓地去制造一些冲突出来。但同时,很多事情我希望你有自己的看法,你不要因为是我叫你这样做,你就这样做,虽然我是这样讲,但我不会去强迫你。我们不能去强迫任何人,不管是小孩,还是妈妈,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可能去改造一个人,我们不能把这个人变成你心目中想要的样子。

女儿金燕玲与妈妈:迟到的“对不起”与“我爱你”

我妈妈很疼我,我年轻的时候出来唱歌,常常很晚才能回家。有一天中午,我妈妈给我炖了鸡腿汤,当时我还没有睡醒,但我妈妈就非要把鸡汤拿给我,我当时就很烦躁,我就回答一句,‘你就摆在那边,待会儿等我醒了自然就会喝了’,当时我不觉得我自己做得不对,但是我自己今天成为一个母亲之后,我妈妈已经去世很久了,我自己常常回想这件事,我就很后悔。因为你可能在那个时候没有去跟妈妈解释,“妈妈,谢谢你。你可不可以等我睡醒一点,我再来喝好吗”,这样(平和的)好好的跟她讲。当时因为我自己没有睡醒,没有这样回答。直到我妈妈去世的那天,我都从来没有机会好好的去跟我妈妈说一声‘我爱你’或者是‘我做的不好,有什么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我不是有心的,只是因为我还没睡醒’,我从来没有去做这些事情。

所以到今天,我本人已经65岁了,不管是朋友也好,其他什么也好,我都很愿意把我心里面的感觉马上表达出来,对他们说“谢谢你”。我现在会跟别人讲,‘我爱你’,我跟导演也常说‘我爱你’。现在的我就会这样,会很把我的感情不怕肉麻的表现出来。为什么?就是因为我想在我死的那天,要让任何人对我好的人知道,让他们都知道(我爱他们)。我们人跟人之间如果都能够有这种反省,反思自己不该做的、做的不好的东西,然后勇于去跟人家道歉,或者是告诉他们你爱他们,谢谢他们,这个世界就很不一样。

-FIN-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