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江流无声:汉江上的人造景观

2019-09-23 09: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汉江上钓鱼人搭建的钓鱼台子 ©李钧

这是极光photo【江河影像】系列第88篇推送。

现代化进程使汉江边出现了许多人造的新景观,对汉江有着深厚感情的摄影师李钧拍摄了这些景观,意图通过创作, 呈现人为改变的汉江风景,从而实现与汉江彼此间的一次对视。

江流无声

图文 / 李钧

江流无声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作品2017-2019年拍摄于汉江流域。

孟子说:“水由地中行,江河淮汉是也”。他把汉江与长江、黄河、淮河一道并称“江河淮汉”。汉江,又称汉水,古代也称沔水。比长江、黄河还要早7亿多年的汉水是中国最古老的大河。汉水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汉水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流无声 © 李钧

江流无声 ©李钧

然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发展使古老的汉水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打扰。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沿河而居的人越来越多,都市的喧嚣,欲望的膨胀,使人们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向自然无节制的猎取,远处巍峨矗立的钢筋水泥森林,成为江河湖海新的天际线,从而在汉江边形成了新的景观,这些景观,似乎是现代化工业文明与回归自然天人合一两种文明的对峙;这些景观,向我们展现了人对自然环境社会的干涉程度以及人对自然空间资源的挤占和伤害。

江流无声 © 李钧

三千里汉江,最美在襄阳。襄阳是一座美丽的古城,清澈的汉江穿城而过,山川灵秀的襄阳正应了这样一句话,“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诗人北岛的诗句“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体现的正是对我们生命的安定之所、生命根基的找寻与眷恋。这种眷恋,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种眷恋,对于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

江流无声 ©李钧

江流无声 © 李钧

而汉江于我而言,更加有着特殊的情感,不仅仅承载了我对故乡的爱,还有长眠于江底的父亲对我永不消逝深深的爱,因此,我更愿意看到我的城市、我的汉江越来越美。当我一个人无数次在汉江边,看着江水永不停息的流淌着,心里涌动的是莫名的感动与对亲人的思念。我想通过我的作品,以挽歌的风格来呈现人为改变的汉江风景,从而与汉江静默间完成彼此的对视。

编辑 / 章文

摄影师简介

李钧,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工商银行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湖北襄阳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极光photo近期推出“江河影像”系列,精选国内外优秀摄影师们关于江河的作品。此系列正合极光视觉将要推出的“江河影像•个人记忆”影像征集与资助计划,激发和资助年轻摄影师关注身边的“江河”。如果你也有关于江河的影像作品,欢迎投稿!(请把作品图和文字发送到邮箱:914127901@qq.com,并附上联系方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