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宣言”聚焦道路自信:共和国的“人间正道”是怎样一条道

澎湃新闻记者 张家然
2019-09-27 13:0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从雄关漫道到人间正道,共和国的脚步坚定不移。

继9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宣言”第一篇文章《雄关漫道真如铁》后,9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宣言”第二篇文章《人间正道是沧桑》。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深情阐释了中国梦,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来分别概括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习近平当时说,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0年筚路蓝缕,70年正道沧桑,共和国的选择,引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人间正道,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此次,每逢重大时刻都会发声的“宣言”在第二篇重磅文章中聚焦了一个主题——道路自信。

与第一篇《雄关漫道真如铁》一样,“宣言”的这篇《人间正道是沧桑》文章,标题也是出自毛泽东,原句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的这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于70年前在北京香山创作。当时的背景是,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随后,毛泽东欣闻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挥笔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律。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9月12日专程来到北京香山,瞻仰双清别墅、来青轩等革命旧址。

“宣言”这篇文章也借此引题,并紧接着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点题——“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穿越70年时空,历经70年奋斗,人间正道在历史的天空中愈发耀眼,在世事的变迁中更加笃定”。

与前一篇《雄关漫道真如铁》一样,《人间正道是沧桑》也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革命先驱为探索正确道路的孜孜以求,讲到而今中国的辉煌成就。而这些也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一论断。

第二部分开头就点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之后进一步详细阐释:“一个有着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政党,一个在有着近14亿人口、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长期执政的政党,靠什么始终保持先进和锐气?靠什么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靠什么压倒一切敌人而一往无前?”

其答案概括起来就是:以社会革命之艰巨促进自我革命,以自我革命之彻底引领社会革命,不满足于做安于现状的“守成的党”,永远做由烈火淬炼、由使命召唤的“革命的党”。

第三部分主要讲我们的制度和理论都在不断完善,事物是发展的,变化是绝对的,社会主义正是在识变应变、与时俱进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四部分意在阐述中华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即“中华文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无比坚实的支撑、无比丰厚的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时代的血液、书写了历史的新篇”。

第五部分点明我们所坚持的这条路“来得极不容易”、“需要倍加珍惜”,而我们走在大路上,应“脚踏人间正道、何惧世事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也采用了大量的例证。

在《雄关漫道真如铁》中,曾提到英国著名媒体人克拉克森、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爱国华侨陈嘉庚这三位外来者视角中的新中国。

《人间正道是沧桑》则引用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案例——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曾经问汤因比:如果再生为人,您愿意生在哪个国家?年迈而睿智的汤因比毫不犹豫地回答——中国。

汤因比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他曾说,作为“一直是以和平主义和世界主义为取向的天下文明”,中华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中华文明能“真正给予世界永久和平”。他还曾预言,中国可能“有意识、有节制地融合”中国与其他文明的长处,为人类文明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

《人间正道是沧桑》也提到了孙中山、李大钊、方志敏对新中国的愿景。

“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就是期盼中国成为“世界上顶富强的国家”、“世界上顶安乐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世界上顶享幸福的人民”。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该引文出自李大钊的传世经典美文《青春》,发表于1916年9月1日《新青年》2卷1号。

《青春》,是李大钊先生创作于1916年春天的作品。当时,国内反对帝制斗争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这篇诞生于春天的文章,既是指自然现象春天来临,也是指国家政治现象,文中充满了乐观主义。

1935年5月方志敏同志在狱中撰写的《可爱的中国》,“欢歌代替了悲叹,笑脸代替了哭脸,富裕代替了贫穷,健康代替了疾苦”。困难的日子里,他坚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曾经的期盼,在今天变成了现实。

正如党的十九大的宣示言所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没有哪条路是一帆风顺的。

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无数次风险挑战,有的甚至是生死关口,却每一次都能转危为安,靠的就是自我革命的忧患和魄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这场“输不起的斗争”中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人间正道是沧桑》列举了这份“优异的答卷”:刘青山、张子善,陈希同、成克杰、陈良宇,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无论级别多高,只要危害党的事业,刮骨疗毒毫不犹豫。

一条路能够最终走下去,不能缺少的,是继承和开拓。

“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

这是1937年10月上海沦陷后,一批上海爱国青年,为了抗日救亡,辗转13个月,艰难跋涉一万多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时的真实写照。

战争年代,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感召着成千上万的进步青年从全国各地涌向延安。和平年代,广西百色扶贫干部黄文秀、重庆忠县扶贫干部杨骅、云南威信扶贫干部杨学奎……新一代的共产党员高举信仰,用生命诠释着对人民的忠诚。

70年弹指一挥间,70年出发再向前,中国和中国人民正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

9月23日,习近平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他强调,70年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70年后再出发,而今迈步从头越。

未来,正如“宣言”所说的,我们走在大路上,脚踏人间正道、何惧世事沧桑。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责任编辑:蒋晨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