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跨越发展新时代 改革创新赢未来

2019-10-02 17: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不忘艰辛创业史

同心奋进新时代”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方位宣传报道航天各单位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不平凡发展历程,本报策划推出了“不忘艰辛创业史 同心奋进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航天企业辉煌发展历程形象展示特刊。国庆期间陆续推出特刊。

8 月 31 日,戈壁滩上再次响起熟悉的轰鸣声,快舟一号甲火箭的第三次商业发射圆满成功。作为“快舟”系列火箭的缔造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三江正擎着高质量发展的大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新时代阔步前进。

峥嵘岁月,薪火相传。

50年前,在鄂西深山和沮河两岸,三线建设者在那里扎根。“团结争气、艰苦创业、求实自强、改革创新”,这是经历筚路蓝缕、创业图存的航天三江人总结的“三江精神”。

40年前,当改革的春风吹过大江南北,固体潜地战略导弹也进入了研制的关键期,“有问题共同研究,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这 28 个字至今仍是型号协调工作的金科玉律。

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勇立新时代潮头的他们,仍怀揣着这样的信念砥砺前行。

为国铸大国重器 夯实核心竞争力

2011年12月,为巩固和提升航天科工在固体运载领域的战略地位,更好地发挥国家队作用,由原四院和原九院整合重组而成的新四院在武汉挂牌成立。

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共谋发展,重组后的航天三江努力巩固和提升航天科工在固体运载领域的战略地位,走上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快速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航天三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步伐,在型号研制、资源整合、市场开拓、科技创新、资本运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诸多可喜成绩。

2018年,航天三江经营业绩尤其突出,实现营业收入278.4亿元,利润总额21.6亿元,这个数据和2013年相比,翻了一番。“紧跟时代步伐,坚持改革创新,航天三江开创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航天三江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勇说。

光量子总体部在武汉正式成立

锐科激光完成首发上市

多年来,航天三江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神圣使命,坚持把铸造国家安全基石作为首要职责,发展了一批重大创新项目,开拓了战略性新领域,航天防务装备朝系列化、体系化发展,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不断推进,形成系列化发展的新格局。

航天三江先后成功研制出10余项我国首个重大型号装备,多个型号装备及特种车底盘先后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50周年、60周年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扬了军威、壮了国威,为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民用产业方面,航天三江形成了“4+3+N”的民用产业发展格局(“4”即商业航天、激光装备、车辆及重工装备、能源装备,“3”即信息产业、微电子与微系统、金融租赁等现代服务业,“N”是指N个新技术转化及应用)。航天三江所属单位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产业,激发新动能,不断夯实核心竞争力、打开内生增长的“大门”。

在航天三江孝感区域,承担科研生产的单位主要有11家。航天三江从打造新产业、新动能入手,商业航天、激光产业、金融租赁等各大平台应运而生,并结合自身特色和产业布局相继进入微电子产业、金融租赁、智慧产业、量子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产业+平台”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平台经济”效益初步显现。2018年,该区域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新签合同额近百亿元。

在航天三江,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每天都是主角。2018年,航天三江国字号企业技术中心再添4家国家研发平台,科技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激光科技园鸟瞰图

擎创新发展之旗 引时代前进之潮

500吨级推力商业航天固体运载火箭试车成功,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国际化经营取得历史性突破,锐科激光成功收购上海国神公司,首批30台新能源客车在孝感下线交付……今年上半年,航天三江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保持高速增长,顺利实现“双过半”,交出优异的成绩单。

近年来,航天三江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的“三创新”为抓手,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和新支柱,商业航天、激光装备、能源装备、特车及重工装备重点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产业自身发展提速,对重点产业的支撑作用也逐步放大。

110吨矿用车

如今,航天三江29个所属单位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武汉市、孝感市、远安县和北京市、南京市、成都市,形成了“六地十二区”的布局,拥有总资产超过600亿元。

在武汉市新洲区,由航天科工与湖北省、武汉市共同筹建的我国首个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航天三江火箭公司率先入驻,未来将在这座占地面积4.25万平方米的火箭产业园中大显身手。

2016年,航天三江投资成立我国首家商业化、专业化的火箭公司,2017年和2018年快舟一号甲火箭成功完成两次商业发射,今年年内预计还将实施8次发射任务,快舟火箭正再度掀起商业航天发展的热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航天三江紧跟航天科工战略发展布局,抢抓市场机遇,全力开拓商业航天发展新领域——以航天应用及发射需求为牵引,以“快舟”系列新型运载火箭为支撑,面向国际和国内承揽商业发射服务;面向物联网、大数据等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全力布局微小卫星研制领域。

资本的助力成为航天三江商业航天产业加速奔跑的新“活水”,2017年12月,火箭公司顺利完成A轮增资,募集社会资金12亿元,并被国资委推选为2018年军工央企混改典范。

2011年12月,抱着将中国激光产业做大做强的信念,航天三江完成对民营企业锐科激光的收购控股,探索出一条激光装备的发展之路。按照“掌控上游、壮大中游、拓展下游”的总体思路,航天三江通过垂直整合,形成了“一院N司”的激光产业布局,逐步实现基于全产业链的激光装备产业化发展模式。其中,投资24亿元分3期打造武汉光谷激光科技园已完成一期建设,为打造具有航天特色的激光产业生态圈蓄力聚才。

“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更先进一点,完成年度经营目标步伐更坚决一点,推动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更快一点,采取的措施更加有力一点,就能推动航天三江破浪前行。”面对后续发展,航天三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谭千红信心满怀。

航天精神永传承

四部总体室: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四部总体室承担装备总体设计工作,他们是四部技术抓总的核心、创新兴部的龙头,他们以勇于担当、包容协作的总体风范,为一流总体部的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他们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历史使命,聚焦未来发展等重点难点工作,秉承“四个共同”原则,在推进技术创新和装备发展的道路上,敢为天下先、攻坚克难,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实现一项又一项创造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突破。

总体室以“小核心、大协作”开展技术攻关、创新拓域,充分发扬总体格局和创新思维,始终关注新技术领域,解决技术瓶颈关键问题,开拓创新冲在前、攻坚克难干在前。总体室注重技术积累,围绕装备研制重点难点,打造创新交流实践平台,让设计师在沉浸式体验中持续锤炼创新思维,培养锻炼创新型人才,提升队伍核心竞争力。秉承着无私奉献的坚定信念,他们追求卓越的脚步永不停歇,推动着专业技术突破和型号研制发展大步向前。

九部快舟团队:突破传统 敢为人先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九部快舟团队坚持“航天报国,团结争气”的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理念,秉承“质量制胜”战略,积极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劳模精神为核心建立了追求卓越的团队文化体系。

在品牌建设方面,2013年和2014年,“快舟”系列火箭在国内首次实现固体运载火箭车载移动发射,创造了我国最快航天发射纪录;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快舟一号甲火箭三次成功发射商业卫星,开创了国际国内多项第一,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创新发展方面,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从合同签订到启动火箭研制并完成发射,整个过程仅用了8个半月,履约速度堪称国际第一,引领了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浪潮。

快舟团队秉承“团结争气、艰苦创业、求实自强、改革创新”精神,突破传统思维,敢为人先,走出了一条航天型号研制的新路。

徐斌:一颗匠心护航天

徐斌是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南京晨光215所数控加工部特级技师,他在数控加工一线岗位坚守20余年,练就了一身精湛、全面的数控加工技能,特别是在数控高效加工、难加工材料精密加工方面颇有造诣。

他凭借高超的技能本领,完成多项重要工艺技术攻关,解决诸多数控加工关键技术难题,为科研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他参与的数十项重要课题成果已转化为高效精益生产力,获得多项创新奖励和专利。

徐斌积极承担关键重要任务,在任务繁忙时能兼顾多台机器,被称为“铁人”。他在攻坚克难的同时,还用心做好“传帮带”,积极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平台作用,完成了几十项重要的工艺技术攻关,为航天任务的顺利完成作出贡献。

阎敏:产品咽喉“主刀师”

阎敏是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江北公司数控车工、特级技师。

他,儒雅清秀、个子不高、言语不多、稍显腼腆,第一眼看到他的人,很难把他同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航天基金奖、湖北工匠、湖北省首届数控加工状元、楚天名匠、航天三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联系起来。

他,热爱祖国、热爱航天、心怀型号、刻苦钻研,在产品价值高、难度系数大的航天型号产品生产一线奋战32载,解决了无数加工难题,练就了专属的绝活绝技,获得航天型号产品“咽喉”主刀师的雅号。

攀登到技能高峰后,他带徒授艺,以国家级技能大师阎敏工作室为平台,带出了一大批技能超群的徒弟。

本版图片由航天三江提供

文/中国航天报记者 李淑姮

编辑/李淑姮 张晓帆 牛曼利(实习生)

监制/许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