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拔4000米高原上的援助律师:只要不死,就要撑下去

2019-10-11 13: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心脏有一种被撞击的感觉……”这是广东深圳的律师李荣花第一次听到“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时的感受。
“1+1”行动由司法部和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就是1名执业律师加1名大学生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结成对子,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正是这一下怦然心动,将李荣花从深圳带到了4000米海拔的西藏。

报名后,她被分配到了日喀则地区,绵延清澈的年楚河穿城而过,按照她的理想设计,应是一边在当地工作,一边欣赏当地风土人情,充实内心,涤荡心灵。

但她还来不及欣赏美景,就遇到摆在眼前的第一道难题。

一次法庭审理过程中,李荣花半边身体突然肿了起来。她询问法官和法警才知道,这是典型的因缺氧而产生的高原反应。

之后她遇到过数次大大小小的高原反应,经常半身、全身浮肿,甚至是肺部感染。慢慢适应后,她开玩笑地说:“只要不死,就要撑下去。回到深圳,又是一条好汉。”

身体上的不适凭意志克服,令人“无从下手”的客观工作条件才是摆在志愿者面前的最大难题。

什么是法律援助?简单点说,就是让打不起官司的穷人,打得起官司,为弱势群体主张合法的权益。

但在我国中西部欠发达的地区,法律服务资源曾经就和空气一样稀缺。

李荣花所在的日喀则市,一共有6名法律援助律师,服务18个区县,18万平方公里,在崎岖的山路上驱车1000多公里去开一个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语言不通也是个大问题。在藏民家中,李荣花要一遍又一遍耐心地解释法律法规,经常一趟下来,就累得满头大汗。

不是在办案,就在去办案的路上,这是李荣花和无数法律援助志愿者们的日常。

“很苦,但更满足。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个律师的真正价值。” 尽管志愿者之路充满磨难与艰辛,但李荣花却说,能看到当地老百姓脸上的笑容,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

像李荣花一样的法律援助志愿者们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地来到偏远贫困地区,让法律跨越大山大河的阻碍,走进千家万户。

9年的时间,“1+1”行动共向中西部390多个欠发达县区派出志愿者1100多人次;免费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万多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上万起,帮助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9.8亿元。

9年前,我国还有400多个县没有律师或律师资源严重缺乏;在新疆、西藏、青海等地,“零律师”县(区)大量存在。

如今,青海省消除了无律师县,西藏实现了法律援助工作全覆盖。

自1994年司法部推行法律援助工作以来,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

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网络、实体三大平台已全面建成,其中,共建成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900多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近4万个,共为65万个村(居)配备法律顾问。

而作为公共法律服务基本支撑的法律援助工作,成效同样显著,近5年,全国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63万余件,受援人720万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3900万余人次。

2019年6月23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向均等化、多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用一颗平常心来从事这项伟大的事业……”

“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还来!”

……

打造人人共享的公共法律服务,打通人民群众共享公共法律服务成果的“最后一公里”,我们一直在路上。

原标题:《“只要不死,就要撑下去。”【70年政法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