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津田梅子——日本女子教育先驱者(连载3)

2019-10-16 12: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实现推动女子教育的梦想

梅子带着八千美元的“日本妇女美国奖学金”基金,于明治二十五年(1892)八月回国,再次回到贵族女子学校工作了约八年。这期间,她不但兼任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教授,也接受了英国基督教会知名妇女们的邀请,通过日本政府援助,在英国逗留了半年。

梅子客居英国的半年期间,和当时已八十岁的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见了面,并在牛津大学旁听,又和美国时代的旧友一起到巴黎观光。创立学校的梦想,逐渐在她心中成形,最后在英国见到英格兰圣公会(Church of England)约克大主教,倾诉了自己的梦想,得到大主教的祝福,终于下定决心实现长年来所怀的梦想。

 

那时候的日本,女子教育风潮已逐渐高涨,但女子高等教育的程度离男子大学仍相当远,美其名曰“女子大学”,其实内容和专科学校差不多。梅子一直认为,女性若想获得社会地位,应该先接受与男子同等的教育,并争取工作岗位。因而她经常在外国杂志、报纸发表叙述日本女性地位实情的文章。

明治三十三年(1900)九月,梅子终于辞去官职,在父亲、爱丽丝·培根、大山舍松、姐夫等人协助下,于东京曲町创立了“女子英学塾”。她在开学典礼祝词中,表明了自己的教育方针:

……在大教室教大量学生,或许可以分配知识,但不能实现

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根据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

法。每一个人的心和气质,就像每一张脸都不同那样,培训和训

练方法也要按每一个人的特性而有分别。我要教的真正的教育,

最终只能限定在少数人。

 

梅子的教育方针坚持针对少数学生进行个人指导,她不喜欢群众性的普遍性。她想借由提高少数有志女子的能力,期待她们于日后影响其他人。她认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赖关系最有价值,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日后,学校的规模逐渐发展,她仍旧坚持尽量减少学生,几乎不把营利事项放在心头。不为营利奔走,为了培育有能力的人,向慈善家募款并非羞耻之事。梅子如此想。就这点来说,她的思想倾向美国个人主义。

创立初期的“女子英学塾”,是一间普通的日本房屋,除了六张榻榻米大的食堂、免费担任教授的爱丽丝·培根的房间、十张榻榻米大的讲堂、学生宿舍房间、梅子的房间,其他设备都没有,类似江户时代的私塾。

正如梅子于开学典礼说过,没有豪华校舍和设备也能实行真正的教育那般,热心的教师与数十名学生就这样开学了。学生数在半年内超过30名,第三年达到50名,于是在五番町新建了校舍。

在这期间,梅子收到美国朋友寄来的9000日元捐款,日本国内也有2000日元捐款。此外,梅子的姐夫也帮忙垫付购买土地的金额等,给予很大帮助。当时购置几百坪土地以及新建校舍的资金,全来自梅子的朋友和近亲者的个人捐款,就此意义来说,梅子相当厉害。

 

“女子英学塾”于明治三十七年(1904)获得专门学校认可证,所有本科毕业生都不用考试便能得到英语教师执照。这是日本女子学校首次获得如此优惠的例子,而且直至大正十二年(1923),日本女子大学英语专科毕业生获得同样优惠为止,全日本只有津田学塾拥有此特权。这也是全日本的女子学校(日后成为高级中学)的女英语教师都出自“女子英学塾”的主要原因。

获得专门学校的认可之前,梅子没有报酬,她是靠兼任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收入,以及皇族家庭教师收入维持自己的生活。成为专门学校后,梅子的报酬是月薪25日元,辞去贵族女子学校时的年薪则为800日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