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什么是“厕所革命”?

2019-10-19 18: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什么是“厕所革命”?

“厕所革命”是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2报告指出:“发展中地区将近一半人口(25亿)仍无法获得改善的卫生设施。”“到2015年,全球(基础卫生设施)也将只能有67%的覆盖率,远低于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所需的75%覆盖率。”

虽然自1990年以来,没有任何卫生设施可用和直接在室外方便的人数已经减少了2.71亿,但仍有11亿人,15%世界人口处于根本没有卫生设施可用的环境生活。令人震惊的是,在印度约有6.5亿人仍是露天排便--占了全世界露天排便人数的60%。

排泄物会污染食物和水源,引发肠道疾病,造成每年150万未满五岁的儿童丧生,比艾滋病和疟疾共同造成的死亡人数还高。

21世纪以后,中国城乡“如厕难,难于上青天”的状况已基本解决,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2014年,中国卫生厕所普及率已从1993的7.5%提高到了76.1%。但如娄晓琪所言,厕所依然是我们基础设施的短板,关键是观念和意识问题。在很多城市,厕所建设还没有纳入城市规划环节且总体技术应用水平落后,卫生水平不高,水电耗费严重。而在广大农村,尤其在北方农村,仍以收集式旱厕为主,很多不合格、不卫生。此外,公民文明如厕的意识还有待提升,如厕不文明导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时饱受诟病。

2004年截至2013年底,中国中央累计投入了82.7亿元改造农村厕所。中国农村改厕的目标是中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015年达到75%,到2020年达到85%。

厕所的设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材料环保、节能节水的理念开始成为共识。“厕所革命”被各省市纳入旅游发展规划,成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

中国对农村地区家庭的“卫生”厕所标准是,要有墙壁、屋顶、门和窗,面积不得小于两平米,可以是抽水厕所或旱厕,但须设有地下沼池。

农村厕改推动了农民传统卫生习惯的改变,有助于带动普通农民更新卫生观念。随着改厕健康教育和卫生常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渐接受了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卫生习惯。

农村厕改等工程让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家里有卫生厕所,村子有了专人保洁,还有车辆清运、垃圾也有地方填埋。“越来越多人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最好去看它的公厕。公厕怎样,城市文明就怎样。

我们相信,环境是能教育人的。良好的如厕环境,也涵养着良好的如厕文明。

“厕所革命”不仅仅带来文明习惯上的改变,也带来健康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而转化为经济效益,迸发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勃勃生机。

中国改变着厕所,“厕所革命”也改变着中国。

END

原标题:《什么是“厕所革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