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闽南符号如何从西街文创走进泉州人的生活

2019-10-26 10: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宋祺

对闽南文化感兴趣的人,不会错过泉州。对泉州有感情的人,都曾流连于西街。西街西起诞生于公元686年的开元寺,东至建于1934年的钟楼,唐宋遗存交织于街巷,古城变迁错落于商铺。

如今,西街上除了络绎不绝的居民,还多了许多游客,往日古朴的街道上,新建了西街游客中心,汇集了不少西街文创。

有意思的是,比起大多数旅游文创产品的雷同,这里貌不惊人的小物件,个个都令人眼前一亮。

古早小吃、泉州方言?最是闽南味

如果你问福建人,到泉州去哪里玩?十有八九会听到,“吃东西吧。”所以泉州的玩法,有一条经典线路,就是跟着小吃店铺走,边吃边逛,而更有意思的是,吃吃喝喝一路走下来,要经过的寺庙、小巷、古厝一个都不会少。

闽南小吃在泉州几乎都能吃到,而且口味地道。烧肉粽、面线糊、润饼菜、满煎糕……还有最为出名的牛肉羹和土笋冻,初食或许不太惊艳,住得久了,才发现这是闽南人最为日常的食物。好在哪里?与气候、食材、本地人的生活方式完美搭配。适应了这些食物,就仿佛融入了闽南文化。

泉州小吃店 随处可见各种民间故事

小吃的背后,都有说头:面线糊、满煎糕,有历史典故;润饼菜、土笋冻、石花膏,有劳动人民的温良勤俭;牛肉羹、四果汤、小肠汤,有以食为药、适应环境的民间智慧;而烧肉粽、咸饭、麻糍等不少菜肴,更是传统信仰仪式准备过程中的“供品”或“便饭”,煮起来方便又美味,既能供奉祖先,又能招待宗亲。

每样食物,都令人想起闽南的点滴。小吃怎能不是泉州的文化符号呢?当看到这组以泉州小吃为主题的手绘文创作品时,实在是觉得太可爱啦。

泉州小吃文件夹
泉州小吃明信片

文件夹和明信片,印刷精致,文创中最为轻量实用的载体,做文化传播再适合不过。以小吃为主题,一日三餐,即是文化,多有泉州人的自信!

这位设计师的手绘对象,还有不少广为人知的泉州符号,惠安女、石敢当、钟楼、清源山宋代老君造像……而最有趣的是,这些泉州符号全都“睡着了”。

“睡着”的惠安女与石敢当杯垫

一位泉州小姑娘告诉我,“这个系列叫做‘爱睏’,‘爱睏’在闽南话的意思就是‘想睡觉’、‘好困哟’。哎呀我们泉州人就经常会说‘爱睏爱睏’,懂闽南话的人就会觉得这个很好玩。我觉得这个很泉州,很有闽南特色。”

平时英姿飒爽的清源山老君
系列胸针,老君也“爱睏”

城中悠闲,吃饱了经常犯困,那些一本正经的“泉州文化担当”也跟泉州人一样,吃小吃,讲着闽南话“爱睏”犯困,多么生动。看到“爱睏”系列的文创作品,仿佛看到了闽南人那种接地气的生活,这设计也来得真诚,文创何必一定要“高大上”,泉州的文化符号,当然也有泉州人的性格。

说到闽南话,许多人的印象或许都是《爱拼才会赢》中那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有些许宿命,却带更多积极,尤其能激励人心。而文创展区的一大特点,就是汇集了不少有方言特色的小物,都是极有闽南味道的。句句方言中,展现着闽南人的大智慧和小情调。

“巴兜妖”帆布袋

文创帆布包中,这款看起来有点儿朋克风格的“巴兜妖”,卖得不错。相比于清新的南音纹样和东西塔纹样,这款黑色帆布袋看起来还有点儿“吓人”。为何这位“巴兜妖”如此受欢迎呢?导购见我有疑惑,解释道,“‘巴兜妖’在闽南话里是‘肚子饿’的意思啦,我们有时候想要吃东西就会喊‘巴兜妖’咯。这个应该只有闽南人才知道,知道的话就会觉得这个很好玩。”我才了解,原来巴兜妖不是妖怪。年轻人喜爱的个性图案,配上俏皮的闽南话“巴兜妖”、“hungry”,这样的帆布包背在身上想想就有趣,果然,在泉州还是要吃吃喝喝。

闽南话小吊牌,单价10元

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小物,是一组闽南话的小吊牌。“無代志”,用闽南话读出来,“mó dǎi jì”,意为“没问题”、“没毛病”,轻轻松松,生活中遍是豁达。“欢喜就好”,人人挂在嘴边的“好开心”,喜悦又吉祥。了解这些方言后,是不是觉得“爱拼才会赢”是闽南人从骨子里就有的乐观劲儿呢?这组闽南方言小吊牌,还被制作成手机壳等文创,“無代志”更是其中主打,大事小事都“没问题”,实在是太有闽南味。

“娶水某” 这句闽南话,许多人已经不会念了

而对于这句写作“娶水某”的闽南话,本地年轻人就有许多不会读也看不懂了。我们拿着这枚吊牌去请教路过的阿姨,阿姨定睛一看,乐了,“娶水某啊!”用闽南话读出来后,“这句呢,是说要娶个漂亮的妻子啦!买回去挂起来会娶到漂亮的老婆哟!要买回去了啦!”没想到闽南方言中还有如此有趣的吉祥话,路人看到都觉得有了好彩头,人人欢喜。我只觉,如此朴素的祝愿,写成闽南话,似乎就含蓄了不少,送人是又特别又有趣,读到呢,也是感觉眼前有一副闽南人生活的生动画卷,极有文化代表性。

中国文化之多元,才让文创变得值得玩味,对文化理解深了,文创在物件上不必太过考究,寄文化于平凡之物,也能创造出受人欢迎的文创精品。

闽南红砖厝,泉州古民居,细节里都是文化

中国人讲究好彩头,文创中心卖得最好的产品,还是在闽南传统民居中辟邪镇煞的风狮爷。其实这个摆件在闽南城市纪念品中极为常见,可以说是网红款了。西街文创中心的这款风狮爷取名为“禧狮”,谐音“喜事”,游客见到自然想要带回家。

作为闽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辟邪物,风狮爷和石敢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说,风狮爷为大户人家家门口才会有的装饰,象征地位与吉祥,石敢当是街巷应对“路冲”的驱邪石碑,用作风水,区别的关键呢,要看狮子的舌头和嘴型。也有人说,风狮爷是石敢当的演变,作用是驱邪禳解。总而言之,都是民间祈福、消灾之用。

在西街的开元寺、裴巷,以及泉州大小街巷中,依然能看到不少形态各异的石狮,这些民俗如今还渗透于闽南人的生活,甚至在与时俱进,城市中的“石敢当”,也处处可见。泉州文创的美好之处,就是让我们看到传统得以保留,整个城市都参与其中。

泉州闹市区的“新版石敢当”

而提到闽南传统民居,就不得不提红砖厝。漫步在泉州城,红砖古厝参差于现代楼市之间,传统仍在,现世才更显繁盛。在泉州你可以看见关于红砖厝的一切细节,红砖墙、燕尾脊、八卦门、月洞窗……西街文创展示区也自然少不了泉州文创人关于红砖厝的情结。

红砖厝拼图,最具代表性的是燕尾脊

燕尾脊拼图,色彩艳丽,做工精细,画框框住的不仅仅是复刻的精巧工艺,更是建筑背后的故事,多少颇具传奇色彩的先辈们,为泉州这座城市带来记忆。一位曾是西街民宿老板的中年人动情地说,“西街这边不少古厝,其实都是西街人的祖厝。他们很多都很有钱啦,有的生活在国外,但是老房子不能卖,祖宗留下来的房子,得留着。”

古民居相关文创中,最惹人喜爱的要数这对滴水兽摆件。

滴水兽文创摆件

不了解的人或许以为这就是普通的鱼形摆件,而对古民居稍有了解的人,就会惊喜,这不是闽南建筑上的滴水兽吗!滴水兽是闽南民居上一种非常传统的排水构件,常为鱼形,多见于屋顶上。一位95后的导购小姑娘非常自豪地介绍,“这是我们这边古建筑上用来排水的,你在巷子里比较老的房子上都会看到。还有我们泉州被称为鲤城,看到这个就会很亲切。”

闽南民居上的滴水兽,摄于泉州旧馆驿

闽南民居装饰华美,色彩艳丽,在院落结构上,讲究“前鱼池、后果园”,有的还要配套有花园,人们取些用剩的盆盆罐罐,养些花草绿植,生活极富情趣,而古建筑的细节中也自然充满了日常雅趣。

泉州民居

这枚“滴水兽”的文创摆件,将我们带入了闽南人的宅厝,走进了闽南人的生活。产品功能很多,背后附有强力磁贴,还预留了一个挂洞,可以做挂件、冰箱贴、笔架、筷架等等,“文创”的心意,就体现在各种实用功能的细节上,价格适中,实在是让人爱不释手。

说回民居,泉州民居的难得之处,还有一点。在这儿的古厝门楣上,还经常能见到中国传统的姓氏衍派。闽南地区重视宗族,相传有许多家族为中原移民,自古就有寻祖溯源的传统。因此,泉州的孩子们都知道,“如果看到这户人家挂着南阳,就知道他们家里人都姓李啦!”

衍派挂件

这种文创挂件,源于姓氏与宗族,于泉州人来说,是挂在家门上的,情结很深。制作工艺并不复杂,贵在精致。“要是在外地生活,家里比较讲究的人也可以买来带在身上,情感上肯定是不一般的。”而将传统姓氏衍派融于文创,唤醒了多少人的家族情怀,这是闽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联结,也代表着中国文化多元一体。

无限创作灵感,尽在市井生活

西街游客中心的文创导购说,“泉州的文创要有闽南元素,没有闽南元素是不能进驻在这里的。这些设计师呢,大部分也是泉州本地的,或者对泉州比较了解。”

而西街游客中心只是为这些文创提供一个展示平台,“这里的东西都在西街上有总店,但有的总店比较远,有的店在巷子里,比如金鱼巷,他们可能会错过。大多数游客来到西街都会先来我们这里嘛,如果有些东西没有的话,就会请他们去总店看看。”

西街游客服务中心

总的来说,西街游客中心的文创展示区,的确为我们展示了泉州文创人独特的文创理念,也让我们看到了泉州人对本土文化的深情与自信。这里有太多有意思的文创,来源于闽南传统与市井生活,而且价格极为亲民,每一件文创背后都有闽南民俗传统。

“匙物” 闽南传统饭勺

谁能想到,这枚小小的匙物,是闽南传统的饭勺。“匙物”介绍注,这种寿桃型的饭勺,蕴含闽南人“食寿”的愿望,纹样为闽南传统木雕,牡丹代表富贵,石榴代表多子,上朱漆、刷金粉,用为民间给女儿的嫁妆。

闽南民间四色牌

传统四色牌,是闽南人日常娱乐之物,非常有地域特色,配上精致礼盒,价格二十几块,带回家去给喜爱棋牌的老人或亲友,也很有实用性。

帆布包,左为开元寺东西塔,右为泉州南音

帆布包的纹样,是被称为“音乐史上活化石”的泉州南音,图案上的小人抱着琵琶,是南音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曲声袅袅,如今依然悠扬在泉州人的茶余饭后。

开元寺菩提叶手作

貌不惊人的饰物,其实来自于开元寺内菩提树上的菩提叶。设计师等开元寺上叶子掉落,拾捡来作为各类植物手作。可见泉州人的生活,与开元寺是多么亲密。

帆布包,弘一法师字

至于弘一法师的墨宝,除了开元寺与承天寺,在泉州民间也随处可见。泉州一圈转下来,似乎也能识得弘一法师的字迹,仿佛穿越时空般地又结交一位友人,见字如面。

开元寺东西塔抱枕

而最受欢迎的文创符号,还是泉州地标开元寺东西塔,“大家都觉得地标比较有象征意义,代表自己来过了泉州。”

泉州开元寺

西街文创是“活”的,闽南文化为它们注入了生命力。这种活力来自于市井,与闽南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好像外地人初到闽南,听当地人唤一声“小妹”,被叮嘱一句“慢慢走”,又仿佛看到闽南人穿梭在骑楼之间,提着大红塑料袋去置备佛龛礼供,在榕树下聊着家长里短,邀人进屋在八仙桌上吃饭呷茶。

西街文创就如同这里的市井居民,漫不经心地为你打开家门,一屋子闽南文化尽收眼底,仿佛在说,“这就是我们泉州!”

忙于生计的泉州市民与这座城市一起生长,文化由他们在日常点滴中传承,而扎根于此的泉州文创,以取之不竭的灵感,带我们走进了闽南人的生活。或许,这也是文创的意义所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