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大会址”又一年|人们涌向兴业路76号,汲取奋进的力量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杨帆
2019-10-31 18:27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何出发。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带着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梦想出征,领导中国人民一步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翻身做主人。

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党的诞生地的上海,去年更是以不到全国1‰的土地,贡献了全国近1/10的税收。

2019年,开发新片区、建设科创板、引领长三角、办好进博会——上海勇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攻坚“三大任务”,打造“四大品牌”,建设“五个中心”,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兴业路76号,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一代又一代开拓者,在这里倾听历史回响,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知道为什么出发,才能走得更远、攀得更高!

红色基因散作满天星

站在上海中心大厦22楼,外滩风光一览无余。窗内,会议室、微心愿墙、先进引领墙、图书馆、健身室、母婴室、律师咨询室、心理疏导室、微驿站等设施一应俱全。

如果不是门外鲜红大字提醒,你可能想不到,这里是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

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刘思弘摄

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共有252座高层楼宇,4万多家企业,50万员工,30%为海归人员,9000多名党员。如今,陆家嘴金融城综合党委,已经发展为“1个党群服务中心,10个片区分中心,30个党群工作站”3级组织阵地体系。

在这里,所有党支部,都围绕白领感兴趣的活动展开。而白领最关心的 “最后一公里”交通问题、用餐问题、就医问题、假期少儿子女托管问题、大龄白领婚恋问题等,全部能在线上线下“服务清单”里找到解答。

甚至,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行,这里还将筹划举办长三角城市基层党建论坛,旨在整合区域资源,交流党建经验,共谋区域发展。

从传统领域到新兴领域,党的组织嵌入城市最活跃的细胞,党的工作触角不断延伸,党的网络遍布每一个角落。

杨浦区区域化党建联盟汇聚复旦、同济等10所高校力量,共同打造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黄浦区针对“停车难”,推动居民区与楼宇党组织签订“潮汐式”停车公约,实现停车位错时共享,满足百姓需求……

10月18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上海市市级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市级机关党建在全市具有重要的风向标作用,要传承好红色基因,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推动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前列,为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传奇再立新功。

过去一年,上海的红色基因,散作满天星,点亮各行各业。

汲取奋进的力量

2019年6月2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曾毅和同事们,一同走进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因为长期瞄准破解“卡脖子”技术领域,曾毅和他的团队,一起走出实验室的机会并不多。

在科学研究中,对材料微观结构的观测,离不开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附属设备,它被广泛地应用于材料、生物、医学、冶金、化学和半导体等各个研究领域和工业部门。

“在材料科学领域,这就是非常基础的科研仪器,毫不夸张地说,材料领域70%-80%的文章都要用到扫描电镜及其附属设备提供的信息。”曾毅说,目前中国科研与工业部门所用的扫描电镜严重依赖进口,每年中国花费超过1亿美元采购的几百台扫描电镜中,主要产自美、日、德和捷克等国。扫描电镜国产只占约5%-10%,附属的电子背散射仪则完全依赖进口。

曾毅在工作中。 受访者提供

曾毅团队目前负责材料显微结构表征技术和设备研究,在中科院仪器研制项目的支持下开展电子背散射衍射仪的研制,这项技术能够帮助科研人员获取材料形貌信息的同时,得到其相组成、取向和织构等晶体学信息。目前,全世界只有四家公司掌握这一技术。

现在,曾毅带领的这一项目已经完成了技术指标,将于2020年完成样机的调试并验收。

曾毅说,参观一大会址纪念馆,给他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代表们当时都非常年轻;第二,选对了路不一定会成功,路还是要靠自己走,“这两点对于我们科研工作者来说,其实非常受用,有志不在年高,年轻一定要多学习,多思考;选择了科研方向之后,一定要坚持。”

过去这一年,正是无数如曾毅般坚持的奋斗者,才换来上海高质量发展。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诚缔东方之约,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开放升级,科创板助力科技创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能量磅礴……

不仅如此,从蛟龙、天宫、北斗、天眼、墨子和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到前沿基础研究的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再到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卡脖子”关键技术,原始创新、自主研发队伍中,总有上海的身影。最新报告显示,上海已跻身全球创新策源力引领者队列。

“我们参观一大会址纪念馆,就是汲取奋进力量的过程。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曾毅说道。

    责任编辑:郑浩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