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民意直通立法机构,这个设在市民中心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一般

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
2019-11-04 14:1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11月2日至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这是2日下午,习近平在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了解社区开通社情民意直通车、服务基层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等情况。  新华社 图

古北市民中心所在的古北社区,是上海外国人密度最高的居民区,被称为“小小联合国”。

这个因国际化而闻名的社区,是全国最早一批涉外社区,在3.2万人口中,51%为境外人员,而古北市民中心所在的荣华居委会,更是全国第一个涉外居民委员会。

古北市民中心。   长宁区虹桥街道 供图

据新华社报道,11月2日,临近傍晚,习近平来到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调研。古北社区居住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习近平听取社区开通社情民意直通车、服务基层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等情况介绍,并同正在参加立法意见征询的社区居民代表亲切交流。

11月3日晚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来到古北市民中心,对部分与习近平进行互动、交流的居民、工作人员进行了回访。

“直通”全国立法机构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王国庆(单独署名的除外)

2日下午,一场立法意见征询会在古北市民中心一楼会议室进行。2015年7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正式批复虹桥街道为基层立法联系点,让普通百姓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国家立法之中。这里是全国首批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也是唯一设在城市街道一级的联系点。

这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在16个居民区和50家区域单位分设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形成了以280名信息员为主体,顾问单位和专业人才库为“两翼”的基本模式。从此,他们活跃在居民小区、商务楼宇、企事业单位,征询收集群众原汁原味的立法建议。对于“高大上”的立法工作,民众有了更多话语权。

截至2019年9月,这里已完成了30部法律的意见征集工作,1800余人次直接参与立法意见征询,归纳整理各类意见建议490余条,其中25条建议被全国人大法工委不同程度采纳。

古北市民中心基层立法联系点内部。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强调,你们这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建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你们立足社区实际,认真扎实开展工作,做了很多接地气、聚民智的有益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坚持好、巩固好、发展好,畅通民意反映渠道,丰富民主形式。

“我们当时正在召开一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修正草案)的意见建议征询会,共有10名信息员、联络员参与,讨论最热烈的时候,总书记来了,大家都非常激动。”回忆起当天与总书记交谈的情形,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刘正东激动地说。

律师刘正东正在讲解基层立法联系点4年多来的工作情况。  

作为这场立法意见征询会的召集人,刘正东在现场向总书记介绍了基本情况。据他回忆,当时,他告诉总书记,参加这次讨论会的信息员和联络员主要来自行政执法部门、相关企业和社区、法律工作者和媒体主持人等方面。平时,大家除了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征集社情民意外,还会主动联系社区、进社区,征求更多居民的意见建议。

与刘正东一同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虹桥街道社区党委副书记朱国萍。“我和总书记一共握了三次手,到现在都非常激动。”朱国萍告诉记者,她向总书记介绍了这里的基层立法联系点,社区老百姓是如何参与的以及老百姓的感受,这种形式和做法得到了总书记的肯定。

“我们请总书记放心,一定会把这里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做好。”刘正东说,他们将深入贯彻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相关工作。在今后的立法意见征询时,他也会把总书记对这项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传达给大家,让大家感觉到,自己反映的这些意见和建议是受到重视的。

对于信息员和联络员来说,总书记的关心和肯定,是莫大的鼓舞。将来,要更多地联系社区,走进社区;并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时时注意大家对国家法律法规的看法,以及国家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这个“直通车”,反映给全国立法机构。

此外,他还将发动更多人,比如自己所在单位的广大律师,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提供和立法有关的保障。“比如,律师可以把老百姓的大白话,翻译成法言法语,再反映给相关立法机构。”刘正东说。

在市民中心里退休老人在一起观看央视新闻联播。 

“来这里吃饭,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所在的古北市民中心,是一幢三层建筑,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启用。作为服务国际化社区的市民中心,这里集事务受理、生活服务、文化交流、社区共治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立足古北、辐射虹桥,为生活和工作在古北的中外人士打造一个便利、温馨、精彩、融合的市民之家。

据新华社报道,为方便居民生活,古北市民中心内设立了餐饮、医疗、法务等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习近平逐一察看涉外人员服务窗口、老年助餐点等,了解社区生活、文化、养老等便民服务情况。在老年助餐点,习近平同正在用餐的居民热情交谈,询问饭菜可不可口、价格贵不贵、对社区便民服务还有什么新要求。

“当时,我们共有18位老人在位于三楼的餐厅里吃晚饭,总书记就走进来了,对我们很关心,感觉很亲切。我没想到自己快要70岁了,还能有机会见到总书记。”回忆起当天见到总书记的情形,69岁的朱宇龙依然激动不已。

今年上半年,古北市民中心在三楼新增了老年助餐点,最初只有午餐,不久前又开始试运营供应晚餐,每顿18元,包括一大荤、一小荤、一素菜、一汤和一份主食。自此,古北社区的老人们便经常来这里吃饭,朱宇龙也是这里的常客。总书记来考察的那天,主食有米饭,也有米线。

“吃的东西确实不错,据说都是机器人烧的菜。”朱宇龙告诉记者,在古北社区里,生活着很多老人,这些老人的需求相对较高,但大多数子女都不在身边,他自己的孩子也在国外,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来这里吃饭,能看书能聊天,还有很多活动,丰富了我们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他说。

市民在一起谈论。 

72岁的关爽已是满头白发,作为当时正在就餐的老年居民之一,她与总书记进行了交谈。“总书记非常平易近人,对老年人的生活很关心,这让我们感到特别贴心。”关爽说,回想起当天的情形,老人们都非常激动。

关爽告诉记者,她自己也是居委会的志愿者,担任居委会老年协会的理事长,平时会做一些老年工作,比如组织大家做志愿者,每位志愿者负责关心五个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重视老年人的生活、娱乐。

同时,还要动员一批新的志愿者跟上来。“我们自己也老了,总有一天会做不动志愿者,希望能有新一批的志愿者跟上来,把这项工作继续做好。”关爽说。

小社区、大使命

不只是基层立法联系点、老年助餐点,2日下午,长宁区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煜昂还向总书记介绍了海外人才荟等事务办理服务等,以及街道如何做好社区“最后一公里”服务工作。目前,古北市民中心集事务受理、生活服务、文化交流、社区共治等服务功能为一体,月接待服务6000余人次。

据新华社报道,在古北市民中心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指出,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方面都体现着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要推动城市治理的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聚焦基层党建、城市管理、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等主责主业,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面向区域内群众开展服务。要推进服务办理便捷化,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办理环节,加快政务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共享。要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

“这次能直接向总书记汇报工作,我的内心非常激动,我感到总书记对社区工作非常重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光荣和鼓舞,既对我们前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了考察,也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胡煜昂说,她深刻地感受到,社区虽小,却肩负着大使命,将根据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社区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工作。

事务受理上,古北市民中心设有虹桥海外人才荟(古北市民中心站)和古北实有人口(境外人员)服务管理站,为工作和生活在虹桥的海外人才提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境外人员24小时临时住宿登记等2项业务受理以及其他业务的咨询,使古北社区的境内外居民感受到“家”的便利。

生活服务上,中心设有美好生活服务站。通过引进生活类、医疗类、法务类等一批专业机构在中心设点,为居民提供生活服务、健康医疗、法律咨询等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还兼具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功能,向国际社区居民宣传绿色环保理念等。

此外,中心还以古北文化交流俱乐部为依托,培育了昆腔京韵俱乐部、古北民星艺术团等民间文化社团,提供图书馆、文化沙龙、民星戏台等中外文化交流项目,引进了22家文化类社会服务组织和专业机构,形成56个服务项目,每月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

社区共治上,建立古北市民议事厅,由11名热心社区事务的中外居民为主,逐步探索出一套以“自主提事、按需议事、约请参事、民主评事、跟踪监事”为特色的议事厅运作规则,形成社区相关主体和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共治格局,共享社区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