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粤语歌里唱尽了多少黄金岁月

2019-11-07 21: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南风窗 ,作者黄赟涵

南风窗

冷静的力量

几乎每人心中都有一首难忘的粤语歌。无论是哥哥张国荣,亦或Beyond黄家驹,还是Eason陈奕迅......

歌迷不分地区,无论是否听得懂粤语,总会被他们的深吟或浅唱,或引亢高歌,或婉转轻和,触碰内心深处那根弦。

欣赏一种自己不熟悉的语言,并且甘之如饴,乐在其中,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文化现象。拥有这种感受的歌迷有的尚处于青春岁月,有些早已经为人父母。

那么,从许冠杰、罗文、黄霑到现在的乐坛新星,粤语歌是如何唱尽我们心中所想的?

01

一碗白饭白茫茫

这句不算诗却包含无尽意蕴的民间文学表达,是70年代粤语歌诞生时期的写照。

纪录片《岸上渔歌》记录着五六十年代的渔民唱起渔歌的黑白影像:

一碗白饭白茫茫,咬啖灯芯又咬啖糖;

湾人食饱都话行开坐,新人食饱又结成双……

影片里岸、船空间的对比,船上距离的狭隘带来信任的亲密,里面暗自自豪的爱恋洋溢着的悲喜交集,让“一碗白饭白茫茫”变得意味无穷。

“白茫茫”三字,就像《诗经》里的诗句,蕴含了最日常的东西,又引发出很多对于无常的想象,配上生老病死,就会觉得这碗白饭包含了很多。

70年代初期,香港经历了灾难后,顽强的港人迅速让经济恢复,一股自觉、自强、自立的“庶民精神”从普通市民阶层的心中升腾起来,新一批香港本土音乐人崛起,真正开始了用粤语进行音乐创作。

“第一代歌神”许冠杰,在乐队唱了八年英文歌之后,在1974年为其兄许冠文导演的电影配唱了粤语主题曲和插曲《鬼马双星》和《双星情歌》,带来了粤语流行乐史上开天辟地的轰动。

《鬼马双星》MV

他用直白流畅、最自然纯粹的方式,道出充溢着广东俚语的日常。

当时的本地人就这么说话,这么过活。这些市井生活类歌曲,在嬉笑怒骂间,对当时市民阶层的苦闷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和描摹。

香港电影《打工狂想曲》剧照

第一代音乐人大多出身草根,所写的也都是日常生活经验和朴素情感。

有情有义,边唱边骂,自嘲自怜,随遇而安。这种精神在历来注重世俗生活的粤语地区,对民众而言是金子一样的存在。

自此,在“天造之才,皆有其用。振翅高飞,无需在梦中”的歌声里,一批又一批的音乐人来到狮子山下,创造出粤语歌的光辉岁月。

02

有你有我有情,有生有死有义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香港电影新浪潮改变了港产片的格局,为香港电影长达二十年的全盛时期打下了基础。

其时港产武侠片和江湖片发展势头迅猛,即使是都市言情的戏码,为了收视还不得不在影片结尾强加上一两段火光四射的枪战。

80年代的粤语歌大多渲染着一种浓厚的江湖色彩,“有你有我有情,有生有死有义”,情义的偏执更是成为粤语歌创作的一个经典母题。

1980年版《上海滩》剧照

获得香港作曲及作词家协会终身成就的卢国沾,在TVB工作多年,为许多电视剧特别是武侠片创作主题曲。1981年为《大侠霍元甲》创作的主题曲。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中气十足的唱腔,阳刚威武的歌词,激发了几代人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与顾家辉并称“辉黄”的黄霑,他的影响力早已超出流行音乐,成为一个时代标签。

他创造的《男儿当自强》以广东民间古曲《将军令》为旋律,“傲气傲笑万重浪,热血热似红日光”成为男性阳刚气质的代言字句;“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还有《我的中国心》,1984年香港歌手张明敏在春晚上演唱了这首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两地关系的破冰,引起了电视机前观众的强烈共鸣。

黄霑

“共你凄风苦雨,共你披星戴月,共你苍苍千里度一生。共你荒土飞纵,共你风中放逐,沙滚滚愿彼此珍重过。”周耀辉的词总流露着少年任侠之意,流露出一种时代所共同追逐的骚动。

生活南辕北辙,听者从这些歌曲的异想世界中跌进正常的主流社会,在拼搏路上碰见困难而感到疲惫灰心,却在听到“有情有生有死有义”的时候,依旧会神采飞扬,在最颓废和悲情的时候,都有一股少年心气。

03

每一拍,为这时代作证

马来西亚歌手黄明志联手卢巧音推出新歌《唱广东歌》,串联四十余首粤语金曲,全景式回顾了九十年代——港乐的黄金年代。

“记得当年姨妈姑姐,最爱劲歌金曲。

入边嘅人讲嘅语言,听讲就叫做广东。

郭富城陪我跳舞,张学友陪我失落。

华仔教我揸摩托载女,搵黎明揈下Disco。

班上最Chok 嗰四个就四大天王。

头发就整到浩南山鸡,咁先够威风。”

这时候,粤语歌的成熟带来了狂欢式的繁荣,选材从传统的情爱、侠义转移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发出更多的声音。

叶倩文的《珍重》中描述一位要离开恋人远赴他乡的女子的心情。“在何地仍热切关心你,无尽长夜为陪伴我怀念你。”唱出了主人公对于恋人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想象。

2015年贾樟柯导演的电影《山河故人》中,使用了《珍重》作为插曲之一

Beyond的《情人》,以“盼望你没有为我又再度暗中淌泪”开篇,是一幅惆怅模样,从男主的口吻,将情侣互相磨合、理解、包容的这份充满付出与隐忍的感情娓娓道来。

“多少春秋风雨改,多少崎岖不变爱,多少唏嘘的你在人海。”它所营造的情感氛围已经跨越了时代,不同时空的听众们都可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解读方式。浓情蜜意与怅然若失合为一体,让歌曲中的情愫变得混沌迷人。

虽然,大时代的聚光灯无法照到每个人的身上去,然而正是因为这些歌的存在,平凡人的悲欢哀怨能得到关注与倾述。

Beyond

俗套的剧情故事已无人再听,但粤语歌记录下来的点滴,成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一个微妙的小小见证。一代人从中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04

夕阳无限好

如今再问内地的听众,“粤语歌”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最常听到的回答便是张国荣或黄家驹,耳熟能详的粤语歌譬如《上海滩》《红日》。毫无疑问这些音乐人在推广粤语歌上功不可没。

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粤语歌,真的衰败了吗?

进入00年代以来,“四大天王”的风潮过后,唱片业的销量比过去大幅下降。似乎再也没有出现过“现象级”的粤语歌,或是剧集播出时万人空巷的盛况。

唱片业,只是时代的一个小小缩影。所谓今不如昔,也不过是商业的数字计算而已。从内容上来说,歌迷的选择性却高过从前。黄金时代的远去,随之而来的却是音乐类型的大放异彩。

在听惯了“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之余,也听得到“学会花圈盖了后就献上,有些仗全力亦打不上”的消沉萎靡。

我们能欣赏 “你六岁当天,已是我偶像”这样的纯美恋情,也能看到“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的平常爱恋;“人值得命中减少几秒,多买一只表”《陀飞轮》让人们意识到光阴可贵……

这些十多年前精心制作的歌曲,即使现在去听,还是深受触动。他们超越时光,获得了一种更广意义上的认同。“一曲一世,忠心到底”的时代毕竟过去了,可是粤语歌坛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电影《缝纫机乐队》中的一些情节,表现了一群东北摇滚青年对香港摇滚的追忆和缅怀

《夕阳无限好》最后的结尾也许能印证当今粤语歌的发展状况:

好风景多的是,夕阳平常事。

然而每天眼见的,永远不相似。

粤语歌从民间口头表达发展起来,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之下,取得了一种流行与经典之间的微妙平衡。无论何时何地聆听,都让人有“处境都变,情怀未变”的熟悉与共鸣。

这是因为粤语歌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它可能藏在过路的猫眼里、草丛中,在潜过沧海的一条白饭鱼的怀里。

来源:南风窗

作者:黄赟涵

原标题:《粤语歌里唱尽了多少黄金岁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