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首次对公众开放!全国政协机关展示了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赵实
2019-11-16 21:21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11月16日上午,坐落于北京市太平桥大街23号的全国政协机关,迎来了一批全新的客人——他们是来自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的社会公众,有“0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有中、青年的职工和居民代表,也有年逾花甲的退休干部。

全国政协机关举办到首次公众开放日活动中,来自高校的学生前来参观。 澎湃新闻记者 赵实 摄 

在这座满载着辉煌历程的机关院落里,他们逛礼堂,看展览,走会场,亲自去触摸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印记,现场感受人民政协的辉煌历程。

这一天,对于前来参观的社会公众而言,是特别的,对于全国政协来说,也意义空前——这是全国政协机关首次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今后,全国政协机关将定期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让更多人走进人民政协、了解人民政协。

正如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向大家致欢迎词的全国政协机关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潘立刚所说,这次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增进人民群众对人民政协的了解,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同的具体举措。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举行开放日,没有经验。希望大家把意见和建议留下来,下次举办时,我们会尽力去改进、完善。” 潘立刚表示,按照计划,接下来,全国政协机关将会定期举办公众开放日的活动。他代表全国政协机关诚恳地发出进一步的邀约,“希望更多的公众走进人民政协,关注人民政协,支持人民政协。”

社会公众参观正在中国政协文史馆中举办的“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展览。  澎湃新闻记者 赵实 摄 

“开门迎客”

16日早上8点刚过,全国政协礼堂的南门,前来参加开放日活动的社会公众就已经怀着满满的期待与好奇,开始有序进场。

参加首次公众开放日活动的社会公众共有约200名。他们是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师生,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居民代表,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北京校友会退休干部。

启动仪式过后,大家观看了《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工作巡礼》宣传片,随后分为五组,按照路线,对全国政协常委会议厅、全国政协礼堂、中国政协文史馆进行参观。

常委会议厅是全国政协举办常委会会议及其他会议活动的重要场所。走进会议厅时,不少人兴奋不已,细细浏览着桌上的常委名牌,寻找自己熟悉的名字,认真聆听解说,了解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是如何产生的。

“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有2000多人,他们都是中国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性强、议政水平高、群众认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士,其中非中共人士占比超过60%。常务委员约300名,从委员中酝酿产生,更加具有代表性和议政能力。”解说员说。

目前,会议厅设置包括主席台在内的551个座位,可容纳常委、列席的委员,还有政府部门的代表就座。每个座席上,都设有电子表决系统,有赞成、弃权、反对三个表决键,同时,会议厅还配备了即席发言扩音系统及同声传译设施,参会人员可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会议厅的设计也是别出心裁的,不仅大量采用了银杏纹样,中心垂吊的花朵造型还是国花牡丹,八片花瓣,象征着八个民主党派,69片金箔花瓣,分别象征个56个民族,5大宗教团体和8个人民团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双周协商座谈会作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大制度创新,引起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关注。全国政协每两周举办一次的双周协商座谈会的现场,也作为本次活动的一项开放内容,迎接了公众的参观。

2013年,全国政协建立了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这是在继承人民政协优良传统基础上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座谈会每年举办20次左右,由全国政协主席主持,每次邀请20位左右委员、专家以及有关党政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注重邀请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

会议聚焦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对切口小、专业性强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协商,比如快递条例的制定、舌尖上的安全、大气污染防治等。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座谈会一共举办了105次。最近一次是11月8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政协第2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主题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

11月16日上午,全国政协机关首次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公众正在参观位于全国政协礼堂的新年茶话会会场。  澎湃新闻记者 赵实 摄   

礼堂往事

人民政协成立后,各项活动日趋活跃,但没有礼堂和会议室,相关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1953年初,周恩来提出要给全国政协建造一座能容纳一千多人的礼堂,以便全国政协委员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开展活动。经过协商,礼堂的规模确定为容纳1500人到3000人。终于,政协礼堂于1954年筹建,195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由于当时人民大会堂尚未建造,党和国家的许多重要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比如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宣告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我们耳熟能详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就是毛泽东在这次会议的开幕词中首次提到的。

会议还邀请李济深、沈钧儒、黄炎培、马叙伦、章伯钧、陈其尤、许德珩、谢雪红等民主党派人士列席,宋庆龄、郭沫若则是以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身份列席。这在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中还属首次。

2018年3月,全国政协礼堂获批设立中共“八大”会址标识,并于同年6月21日正式揭牌。

在全国政协礼堂里,每年召开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的三层大厅,也是一个记载着很多重要故事的地方。

1979年6月,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开幕词中,邓小平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社会阶级状况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和统一战线内部结构的变化,明确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成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中央统战部向中央提出申请,希望在1980年1月1日举行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

经中央同意,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天,全国政协就在这座礼堂的大厅里,举行了第一次新年茶话会。会上,邓小平提出了全国人民在20世纪80年代的三件大事: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

邓小平的讲话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自此以后,在政协礼堂举办新年茶话会成为惯例,延续至今。

现在,每年的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都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参加,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全国政协以及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2018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举办的2019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了“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这一金句。

公众正在对全国政协常委会议厅进行参观。 澎湃新闻记者 史含伟 摄

当全国政协遇见“00后”

“硬核,大气!”“没来成的小伙伴也是酸了!”

这次的开放日,年轻且稍显稚嫩的学生面孔无疑是参观者中最引人注目的。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参观的学生代表中,绝大多数都是“00后”新晋大学生。合影自拍,录制vlog,朋友圈、微博同步动态,实时搜索知识点……他们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分享对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感受,记录下这场意义非凡的经历。

“以前对于政治协商的理解,都是来自于书本和新闻,总觉得离我们这些学生挺遥远的,这次走进全国政协机关,亲身感受了一把,发现书上学到的民主集中制、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知识点,其实很生动,很实实在在。”生于2001年的北京理工大学的大二学生张一清告诉澎湃新闻,此次参观,全国政协礼堂带给她很深的震撼,“这样高规格的会议场地,大气、庄严,但并不奢华,而且还有那么多推动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事件在这里发生”。

张一清说,回去之后,她想再多了解一些中国的政治协商故事,还要把这次的参观体验记录下来,发给同学们一起分享,“回去也要推荐同学们多关注,让他们也来报名参观”。

“‘00后’已经是新一批的大学生主力军了,的确,作为新生代的他们,身上有很多的标签,但实际上,他们对中国时政的关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和支持,都是深入骨髓的。”带领50名师生前来参与本次开放日活动的北京理工大学求是学院副院长周芳集说,这次全国政协机关开放日活动,已经在学生中间掀起一场学习的热潮。

周芳集说,学生们在参观时,多次提到了“辉煌”、“振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等关键词,“通过切身的体会和感受,学生们能更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也能让他们更深刻地感知中国发展的伟大历程和奋斗成就。”

    责任编辑:马作鹏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