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神秘、腹黑、阴暗的天蝎,背后其实是深情

2019-11-22 12: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大家好,我是凹叔。
又到了凹叔盘点星座的时候了,这个月我们当然要盘点天蝎座(10.24-11.22)。

提到天蝎,大多人会下意识发悚。确实,天蝎的特性和它那具有攻击性的毒钳一样,阴暗、神秘、极端,让人躲避三舍。在大家看来,谁要是和天蝎作对,就是作死。

鲜少人知道,其实天蝎背后藏着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

传说一对苦情恋人亚利安和墨洛珀,因身份悬殊,相爱不能相守。更悲惨的是,海波尔老父亲安诺尔还设局残忍地取走亚利安的眼睛。悲惨的亚利安在阿波罗帮助下复明了。

按照故事这么走向下去那就没天蝎什么事儿了。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亚利安也难逃“不作不男主”设定,竟敢对希拉狠吹自己狩猎技术,善妒的希拉派一支蝎子前去灭口亚利安。

后来一人一蝎都双双送命。为了纪念蝎子的英勇献身,希拉将它放在天上,变成了现在的天蝎座。

虽然天蝎的前身是拆散鸳鸯的恶毒蝎子,但天蝎对待自己的感情,并非如此决绝,甚至可以说是深情至极,热烈明亮。

比如说朱自清。

1

最深情的天蝎

朱自清

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他的散文《背影》中真挚浓郁的父子情让多少人潸然。提到他,凹叔脑海里浮现的第一画面,便是一穿着黑马褂的老父亲步履蹒跚地赶去买橘子的背影,老父亲的那句话仿佛还回荡在耳边。

“我去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在朱自清平实笔触下勾勒下,质朴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除此之外,还想起什么?

广场舞神曲《荷塘月色》?

不不不,是我们都学过的课文《荷塘月色》。

读着朱先生的优美描写,我们仿佛进入月光笼罩的荷塘秘境。

朱自清给凹叔的印象停留在语文课本里的那张老照片上。黑框眼镜下目光沉着,寡言含蓄,像极了身边的天蝎朋友。

但是冰山天蝎座拥有一个人见人爱的魅力——反差萌。它像是一枚夹心糖果,外壳是坚硬的,甚至嚼得牙疼。一旦外壳被咬开,内里炸开的蜜汁会瞬间将你俘获。

《背影》

朱自清 著

磨铁图书出品

朱自清也是这样的夹心糖果。

怎么样的甜?

那就要说说他写给妻子陈竹隐的67封情书了。

热恋时,朱是这么对心上人表白的。

隐,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彩霞似的,谢谢你给我力量。

后来,略为客气的“隐”变成了甜蜜的“亲爱的宝妹”,亲昵的口吻让人看了面红耳赤。

亲爱的宝妹,我生平没有尝过这种滋味,很害怕真会整个儿变成你的俘虏!

陈竹隐也没想到,初相识时那个“穿着土气的布鞋”“文雅正派”的文气书生竟然恋爱时是这般模样,痴情至极,让她动心不已。

但令她烦恼的是,朱自清此时已是6位孩子的单亲父亲,若是交往下去,她便会成为这些孩子的母亲,但她没做好心理准备。

正当她犹豫不决时,朱自清发挥身为天蝎狗皮膏药的执着劲儿,开始对她展开源源不断的情书攻击,其中略有心机地夹杂着苦肉计。他伤感倾诉,

竹隐,这个名字几乎费了我这个假期中所有独处的时间。我不能念出,整个看报也迷迷糊糊的!我相信我是个镇定的人,但是天知道我现在是怎样的扰乱啊。

谁能拒绝一个为爱神伤的痴情文人呢?

后来,陈竹隐熬不住了,缴械投降。于是,就有了后来朱自清和陈竹隐白头偕老的婚姻佳话。

事实证明,男人一哭二闹三上吊,还是管用的。

天蝎不仅情场得意,在文学创作中,洞察人性和善于思考的特点也赋予了它出类拔萃的天分。

2

最细腻的天蝎

严歌苓

1958年11月16日

严歌苓把天蝎座洞察人性的特点发挥得淋漓精致。

严歌苓自称“写稿佬”,笔耕不辍。在她众多作品中,里面都充满着对底层人物、边缘人物的关怀,折射出复杂的人性。

《金陵十三钗》讲述的是在1937年日军大屠杀背景之下,关于十三名妓女代替教会女学生走向日本暴行的故事。

惨烈的剧情在严歌苓绵密笔法编织下,一道网般牢牢缚住读者的心。

妓女这个身份本身就承受太多的偏见。但在严歌苓笔下,这些秦淮河妓女鲜活得仿佛能看让我们看到她们的展颜和蹙眉。

她们成为了故事里的英雄,舍生之时所迸发出来的人性光芒成为整个故事里最有感染力的。

《金陵十三钗》

严歌苓著

磨铁图书出品

严歌苓的洞察人性能力,一半是天生的,来源于她敏感的性格和细致的观察力。她拥有共情的天性,我天生敏感,神经裸露在外面,所以格外能有痛感。

30岁旅美的她,用“裸露的神经”感受异乡人在精神上的颠沛流离,凝成自己笔下的故事。

她还热爱观察。《女房东》的构思,最初则来自于邻居阳台上晾晒着的一件滴水的睡裙。

另一半溯源到她后天的生活方式。

她将自己定位为“文化的吉普赛人”。行走多地的她,漂泊已经成为她的生存状态了。同时她也享受漂泊给她带来的边缘感。

《波西米亚楼》

严歌苓 著

磨铁图书出品

正如她所说的,“审视和反思一种文化,赏析或批评一种社会状态、生活状态,不被这个社会不断变化的价值观卷进去,最好是拉开距离,身处边缘。”

她无法待着一个城市,融入它、亲近它。她不像张爱玲钟爱上海,书写上海,也不如莫言,将黄土地的血液注入文字。

她只是一位人间看客,在文化冲突中不断对照和审视,将思想的火花幻化成她写作的源泉。

除了洞察人性,天蝎座身上还总是带着丝丝迷人的危险气息。

这种危险的来源,大多是它极端的特点。

也正是因为极端,才能让天蝎座在非黑即白的理性世界中挥斥方遒。

3

最极端的天蝎

阿贝尔

加缪

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

思想家阿贝尔加缪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提到加缪,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这张照片。

(这些经典的加缪照片都出自摄影大师布列松)

高额头,黑发梳得一丝不苟,脸部极具雕塑感,嘴里叼着烟,灰色大衣领竖起,眼神深沉,背后则是一片茫然的灰色世界。

天蝎专属的冰山气质呼之欲出。

加缪是帅而自知的,他对他法国出版商自诩道,你知道,我随时都可以签一个演电影的合同。

与此同时,天蝎座极端的个性使得他在追根溯源的哲学领域中拥有无限智慧。

提到他,大家都会联想到荒诞主义。

《异乡人》是体现加缪荒诞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

《异乡人》

加缪 著

磨铁图书出品

它讲的是一个十分“丧”的灰色故事。里面人物莫尔索是个相当极端的人。

有多极端?

首先在情感生活上,他冷眼旁观。开篇便是“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

他跳出失去亲人必定痛苦不堪的既定模式,像是在说一件习以为常的事。草草给母亲守灵下葬后,他又去寻欢作乐。

在工作上,他拒绝升迁机会,认为“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面对判刑和死亡,他也是将冷漠贯彻到底。

活成了大写的“无所谓”先生。

在凹叔看来,这种“无所谓”可以理解为一种抵抗世界的态度。莫尔索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同世界是不协调的。怎么才能与之对抗呢?唯以极端的冷漠相待。

和莫尔索一样,加缪的一生也是极端的,像是一部令人扼腕的悲剧。

加缪不满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拉开他悲剧人生的序幕。加缪与母亲相依,生活窘迫,十七岁的他被诊断为肺结核。从此,病痛成了他一生的主旋律。

他甚至已经习惯了死亡的如影随形。他说,“死亡的感觉从此以后对我来说已经习以为常:这种感觉已经失去了痛苦。”

显然,这种脚踩钢丝的极端状态对加缪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

几经沉浮后,加缪荣获诺奖的同时,也奏响了他人生的高潮。高潮过后,便是跌入谷底的低鸣。三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终止了这场悲怆乐章。

加缪短暂的生命如流星,划过长夜,带来最迷人的光芒。

这便是极端的魅力所在。

4

最神秘的天蝎

屠格涅夫

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

作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名家,屠格涅夫心思敏感,洞察力敏锐,是典型的天蝎座。

首先,他拥有天蝎座洞察世事的天赋。

屠格涅夫喜爱打猎,在《猎人笔记》中写道 :“一想到我们这里10月初冬天就开始了, 真感到可怕……我无法打猎, 但我的思想仍被打猎吸引”。他总结的猎人五十戒,简直是“俄国行猎不得不看清单”。

《猎人笔记》

屠格涅夫 著

磨铁图书出品

除了对现实的精准把握,天蝎座的热衷神秘也在屠格涅夫身上有所体现。

他的文字带有一种魔力,在他笔下,仿佛自然万物都覆上了神秘拢纱。

“太阳刚落山,不光是天空变得一片通红,整个空气都突然间透着几乎是不自然的夕照颜色……在它们的石头般的呆滞之中,在它们的刺眼明亮的轮廓之中,在这强烈的光亮和死一般寂静的结合之中,有着某种奇怪的、神秘莫测的什么……”

复活、梦游、招魂术和催眠术,这些元素反复出现,他用梦呓般的语调创造了许多晦暗意象。

就算只是脑洞大开,也能让文字富有美感和哥特式风格,不愧是颇有贵族气质的天蝎座。

而天蝎的腹黑和睚眦必报,在屠格涅夫身上也显露无疑。

俄国文坛上有名的“文人相轻”指的就是屠格涅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屠格涅夫与别林斯基合写了一篇《别林斯基致陀思妥耶夫斯基》去嘲讽陀翁。

(屠格涅夫之墓)

“亲爱的小子,可怜相的勇士。你好比是文学的鼻子上,新长出的一只发红的疖子。”

屠格涅夫说陀翁的《罪与罚》是“霍乱引起的心绞痛”,给《少年》的评论是“一团谁也不想听的喃喃自语”。

陀翁也曾予以还击,说屠格涅夫的《烟》,“该让刽子手来把它烧掉”。

有一本书还专门记录了他们的“战争”——《屠格涅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相互敌视的历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屠格涅夫终生未婚,他挚爱的维亚尔多夫人是有夫之妇,他们一直保持友人关系,是不是很符合天蝎座深情专一的特点呢。

↓凹叔推荐↓

《赴宴者》

严歌苓 著

磨铁图书出品

《赴宴者》通过一个荒诞的故事,讲述了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宴会虫”骗吃骗喝的怪诞生活。失业后的董丹苦于生计,在应聘酒店保安时,意外被错认为赴宴记者。无惊无险的初次“赴宴”,让他发现了一个好营生,于是他伪装记者,成为专职的“赴宴者”。穿透《赴宴者》里呈现的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挣不脱的是食色性也的人性追求。在饱尝人生饕餮盛宴之后,我们是否会成为虚伪的“赴宴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本文采编:今今、画堂秋、李三弦;本文编辑:SundanceKid;监制:袁复生。如需转载开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