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自媒体的“碰瓷生意”该消停了

澎湃特约评论员 柯锐
2019-12-03 14:1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曾是无数人学生时代的美好记忆。然而不久前,两篇称“戴望舒是渣男”、“绿帽王”的佛头着粪般的自媒体文章,却悄然出现在网上,被各种疯传。日前,戴望舒82岁的女儿戴詠素已经起诉平台,要求删除侵权文章,公开赔礼道歉,并索赔精神损害赔偿金1元。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于近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

调侃董存瑞,骂戴望舒是“渣男”,苏州动物园挖出了《红楼梦》,解构历史常识,传播所谓“秘闻”……一些自媒体为了流量,无所不用其极,不断碰瓷名人、商业大佬,专挑大个子下手、专挑名著下手。而且这些自媒体都学会了“三分真话,七分假话”,“开局一张图,后面全靠编”,真话假话掺着说,谎言的浓度被“稀释”了,谎言的体量却被放大了,导致舆论场被污染得乌烟瘴气,形成自媒体平台上一团团光怪陆离的信息垃圾,让人无法呼吸。

随着信息发布的门槛降低,“人人都有麦克风”式的自由,却带来了自媒体泥沙俱下式的狂欢。在解构传统资讯传播渠道的同时,自媒体出现了民粹化的迷思。民众获取优质资讯的痛点,并没有因为自媒体的丰富而得到解决。

碰瓷名人式的狂欢似乎成了用户和作者“皆大欢喜”。在这一波自媒体的勃兴浪潮中,固然有不少自媒体创造出了优质内容,但是,无专业操守的自媒体却是如过江之鲫。咪蒙、二更食堂等头部微信公众号上的起楼与坍楼,可谓自媒体乱象的典型代表。拜流量经济所赐,不少自媒体至今似乎仍处于躺着数钱的“黄金时代”,自我感觉良好。

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自媒体营造了一个网络公共空间,并对现实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权利和自由皆有边界,自媒体亦然。须知,秩序与自由相互依存。无下限、无操守,无论是自媒体个体也好,还是互联网平台,终究走不远,更成不了好媒体。

自媒体同样需要遵守法律,不仅受传统民法中有关名誉权、商誉权的规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已明确了对英雄烈士的特殊法律保护,还专门设置了公益诉讼渠道。前不久,全国首例检察机关向互联网法院提起的英烈名誉保护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案,刚刚由杭州的互联网法院受理。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也明确“组织或雇佣网络‘水军’在网上威胁、侮辱、诽谤、滋扰的黑恶势力”是扫黑除恶的重点打击对象之一,这也是向玩“黑公关”的自媒体敲响了警钟。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虽然形态不同,其面向公众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具有公共属性,这意味着其应担负相应的传播责任。带货可以,卖课也行,但不能用碰瓷名人的方式来博流量、越底线。

    责任编辑:沈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