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丽冻人,我该怎么在这寒冬独享温暖

2019-12-13 15: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杨希川、peki 皮肤科杨希川教授

有没有觉得最近的自己暴躁、易怒。

就是那种,今天就是谁来都不好使了的气势,发作时间普遍集中在早上六到八点。

这种情况普遍被称为“起床气”。

冬季~“起床气”高发季节,患者家属在发作时请勿轻易接近患者,以免躺枪。

患者也尽量避免使用手机作为闹铃,建议改用9.9包邮闹钟,避免造成大额财产损失。

为什么到了冬季,起床气会高发?

冬季,气温极低,长期暴露在寒冷中,容易冻出冻疮,又疼又痒,人体本能会对疼痛产生抗拒,于是就赖床了。

所以说,赖床是人体本能对危险的一种防御机制。我觉得这个解释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为什么我要蜗居在床上

这世间寒冷且没有感情,只剩这被窝还留有一丝温暖。

要是离开了这温柔乡,选择长期暴露在寒冷、潮湿环境中,皮肤血管痉挛收缩,造成肢端组织缺氧从而刺激发生炎症反应,这是皮损形成的一种潜在机制。

轻则红肿发痒,重则长起了水泡,更严重的,本来就很卑微的脚脚甚至会演变到溃烂,只得送医院就医了。

离开床是怎么得的冻疮

通常长期处于低温环境,本身末梢血液循环较差的人容易得冻疮,特别是儿童、青年女性,以及餐饮服务业等与湿冷环境打交道的特殊人群。

这时有人就要来巴拉了,我平时保暖内衣也都穿了,捂得严严实实的,但我还是得冻疮啊。

穿虽然是穿了,但现在的小姐姐们,下边儿喜欢穿短裙加长靴,上边儿弄个紧身衣加条围巾的,别人冬季裹得像个粽子,她们跟竹竿似得在街上晃,那自由的样子仿佛全身贴满了暖宝宝。

过于紧绷的衣物和鞋子,会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使整个腿部对寒冷更加敏感,反而让这类小姐姐成了冻疮高发人群。

离开床该如何防范冻疮

关于如何防范,可以从着装和行动两点上开始着手

着装

1.选择比春秋季节穿的要大半码的鞋子,以防挤压双脚,而影响血液循环,要让脚与鞋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2.穿厚一点的袜子,增强隔热和保暖性。

3.选购鞋子时注意鞋底要适当厚,因为鞋底厚的鞋子防寒性能好。

4.常生冻疮的人应及早穿棉鞋,有脚汗的人宜选用透气性较好的棉鞋和棉袜,当袜子和鞋垫汗湿后,要及时烤干,棉鞋内也应常烘晒。

注意:袜子穿得越多越保暖,其实这一认知是有误的。过紧的鞋子以及袜子,会压迫血管,使得末梢血液循环不畅,使得脚部更寒冷,这样反而易生冻疮。

行动

1.容易长冻疮的人可以每天坚持热水泡脚,以确保足部血流畅通,水温可控制在 55℃~57℃之间。但若从寒冷的室外回到室内,别立刻用热水泡脚,可用双手揉擦耳、脸、脚等部位即可。

2.入冬前多晒太阳,紫外线照射以往患冻疮的部位可起到预防作用。

3.进行一些室外的体育锻炼,快走、跑步、冬泳等。不适宜室外锻炼的人,可尝试用冷水洗手、洗脸,提高皮肤的抗寒能力。

冻疮该怎么治疗

1) 对不严重的冻疮,一般不需要治疗,注意保暖后持续1-3周内会自愈。每日温敷数次(不要温度过高,过高可能加重炎症反应),还可用紫外线、红外线、氦氖激光治疗。

2) 促进愈合方面,以外敷药膏、加强保暖为主。如冻疮处表皮完整,可擦复方肝素软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辣椒酊等,瘙痒和肿胀明显的也可外用中强效激素软膏, 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硝苯地平、烟酰胺、潘生丁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 如冻疮局部有感染的迹象,可外擦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服用抗菌药物。冻疮较重发生水泡时,处理方法与烧伤水泡类似,保留水泡外皮有利愈合。

4)尽量不要吸烟,因为吸烟对肢端血液循环有影响。

说到底,要从根本上解决冻疮问题,合理的保暖是必不可少的。

盲目的保暖或不保暖,都让自己暴露在冻到长疮的危险之中。

如果条件允许,宅着不出门,蜗在被窝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滚去上班上课)。

此外要特别注意,有些系统性疾病会出现冻疮样皮损,如冷球蛋白血症、股臀部血管炎、红斑狼疮、结节病,恶性肿瘤等。

所以对于那些容易复发、表现为慢性的冻疮,甚至到天气暖和了还不好的,您可得注意点儿了。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2019年12月12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进行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原标题:《美丽冻人,我该怎么在这寒冬独享温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