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读:“稳”字当头坚持供给侧改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澎湃新闻记者 张若婷
2019-12-14 07:35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并部署了2020年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必须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

对来年经济形势的判断,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去年有所不同:取消了“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表述,逆周期调节由“强化”变为“科学稳健把握”。

多位经济学家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会议认为在当前国内外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要求更加谨慎、更加平滑,防止经济过度波动,避免“大水漫灌”。

事实上,今年以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已经多次提及“稳”字。从“稳物价”到“稳就业”,再到12月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维持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

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会议的重要认识主要还是强调供给管理,目的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苏剑表示,目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供给侧。在需求侧方面,要“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即需求扩张力度不要太大。

今年4月1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强调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稳需求,稳中求进、突出主线、守住底线、把握好度。事实上,从供给侧改革稳定需求、稳定经济发展信心是中央今年以来多次强调的宏观经济政策重点。

苏剑称,总体来说,宏观经济政策的组合是“供给扩张、需求中性偏松”。“这对于民营经济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既然要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自然得对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所有微观主体都有所鼓励。”苏剑同时表示,这样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将有助于实体经济的企稳。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我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科学稳健”的原因在于,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张辉表示,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环境是联动变化的,当前强调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也是为宏观调控打下坚实的微观基础。他认为,经济下行背景下,改革的机会与机遇同样很多,下一步我国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降费减税、政府简政放权等政策给企业各方进一步降成本,激发企业活力。

消费升级:需求端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供给需求的关系上看,多位经济学家表示,目前我国的需求端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模仿性的排量式的消费基本结束,多元化的消费逐渐成为主流,应该关注结构性的消费升级。

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服务性消费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消费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了76.2%,同时我国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食品支出占整体消费支出的比重2017年就降到了30%以下,2018年为28.4%,达到了较高收入国家的水平;服务性消费的支出所占比重也已接近50%。

张辉认为,随着需求端、消费端的变化,供给侧毫无疑问也需要进行结构性变革。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水平持续快速上升。今年5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冼国义介绍道,总的来看,中国对外服务贸易是逆差的,去年是2000多亿美元。

对此,张辉称我国以旅游、购物为主的服务贸易目前逆差较大,内需的大规模转移,缘于国内相应供给不足,这意味着这方面供给侧的结构改革还未到位,仍需不断加强。与此同时,服务贸易的规模、成长性潜力都很大,这也将是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守住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表述的基础上,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总体形势的表述为“‘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2013年,党中央对经济形势做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

10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6.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发布会上表示,从增速本身来看,尽管有所放缓,但是这个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是名列前茅的。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多位经济学家提及,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的发展时期,所以目前需要聚焦供给侧结构调整,守住底线,维持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

张辉进表示,会议明确提出,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同时要求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压实各方责任。

“去杠杆”是过去几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表达,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但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再提“去杠杆”,而是明确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不能为了‘去杠杆’而‘去杠杆’,要注意产业和企业之间关联关系的传导效应,注意防范风险的传导和扩散”张辉说。

苏剑解读称,这一表述的意思是“稳杠杆”,因为在现在的情况下,“去杠杆”的紧缩效果太大,尤其是民营企业面临融资成本过高等问题,压力比较大。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林晨也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宏观经济政策上本次会议主要强调“稳”,并且配合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坚持不炒房的政策主张,以稳增长、防风险。

苏剑表示,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稳杠杆”就是“加杠杆”,因为债务是刚性的,如果经济下行,那么企业的资产价格会下跌,杠杆率会上升。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企业要想“稳杠杆”,就得“压债务”,结果将带来财政的继续紧缩。苏剑认为,目前合适的做法是不要提杠杆,把决策权交给企业。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补齐民生短板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就业、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作出部署,指出要兜住基本生活底线,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此外,要发挥市场供给灵活性优势,深化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更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林晨认为,这与“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相对应,释放微观主体活力在于激发长期经济增长动力,社会政策则要保证经济波动下的社会韧性。

这一“韧性”即体现在会议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城市困难群众住房等社会问题的关注上,会议格外关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要求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强调城市存量住房改造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和发展租赁。

在会议对于明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部署中,支持基层“三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同样被重点提及。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旭红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2020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方面更强调结构的优化,尤其是支出结构上的优化,会议指出要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这意味着通过财政的紧日子,节约资金用在国家建设最需要的领域,带来财政支出的最优效率。

会议在多政策形成合力,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方面再次提及民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

苏剑对此表示,在民生建设方面,将通过多种措施调动积极性,为老百姓解除他们消费的“后顾之忧”。

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将推动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投资行为,提供更多基础设施方面的服务,如道路、码头、机场、通信设施的建设。这些项目既是投资,同时也能够带动大众消费的升级,促进民生建设。

苏剑表示,会议明确下一步要“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首先要“让老百姓敢消费”,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社保、养老、失业保险的统筹,“这些相关的建设将让老百姓放下他们消费方面考虑的那些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他们的消费,降低他们的预防性储蓄。”苏剑说。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

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此次会议对于三大攻坚战与贫困问题的关注也是一大重点。

据悉,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均位于首位,如2018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三大攻坚战的全盘规划为:推进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加大精准脱贫力度、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

而今年12月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则将表述作了调整,指出“明年要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此次会议继续将“脱贫攻坚”放在三大攻坚战首位,对于脱贫攻坚任务也有了更具体的要求: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要建立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

张辉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会议强调三大攻坚战的意义在于要“守住底”,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是要“托住最弱势的群体”,同时守住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的底,守住金融安全的底。

这一系列措施真正体现了“底线思维”的运用,同时也体现了我国脱贫、生态环境保护等任务的艰巨性。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未来3年,我国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其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居高不下,在剩余3年时间内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对此,会议明确要落实产业扶贫,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到2020年,巩固脱贫成果,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