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炼丹家的“化学知识课”

2020-01-08 15: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化学课上讲

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

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这在化学上叫做

焰色反应

 

在搜索引擎输入“焰色反应”

首先显示的

是一道曾经困扰过无数小同学的

选择题

 

焰色反应到底是

化学变化or物理变化来着

???

 

--我是初中化学知识点分割线--

 

焰色反应是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

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

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

 

它的本质是

金属原子或离子外围电子发生跃迁

然后回落到原位时放出的能量

由于电子回落过程放出能量的频率不同

而产生不同的光

其中物质本身不与空气反应

(不重要不重要) 

简单地说

这一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大家日常生活中都有见过噢

 

春节联欢晚会上

零点准时点燃的五彩缤纷的烟花

就是碱金属以及锶、钡等金属化合物

焰色反应所呈现出的色彩

焰色反应实验被广泛应用

是在18世纪的欧洲

当时的冶金、机械工业空前发展

德国定性分析化学家马格拉夫发现

钠盐和钾盐可以分别

使火焰呈现各自特征的颜色

为材料的鉴别提供了很大方便

 

殊不知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的炼丹家就对

焰色反应现象有过记载

并且在炼丹过程中

做过很多“化学实验”

著名炼丹家、医药家陶弘景

茅山修道几十年

虽未能长生不老,却在丹鼎炉旁

积累了许多化学知识

 

据说,陶弘景

不但能区分出“水银有生熟

还通晓水银与其他金属

组合的性能

 

在《养性延命录》中

他说水银

“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也”

这是我国

关于水银能镀金、镀银

第一次记载

 

关于烧炼砂物时的实验现象

他还明确指出

真硝石(硝酸钾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

与芒硝(硫酸钠)的反应不同

 

这么说,早在1400多年以前

我国的炼丹家就已经掌握了

钾盐和钠盐的火焰分析法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炼丹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

首推葛洪

他曾在罗浮山炼丹数十年

总结了不少炼丹经验化学知识

 

--前方知识高能--

比如

“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意思是当丹砂(硫化汞)

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硫被氧化而成二氧化硫

从而分离出金属汞(水银)

然后将汞与硫黄化合

生成黑色硫化汞

经升华后又得出了红色硫化汞结晶

 

再比如

“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

“丹性赤也,而白之而为铅”

 

用近代化学的话说

白色的铅经过加热后

由于化学反应而变成了黄丹(四氧化三铅)

反之,黄丹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又可以炼成白色的铅

 

在炼丹家们看来

人们服食用矿石烧炼而成的金丹玉液

不但能够返老还童

甚至长生不死

虽然荒谬可笑,但实际上

某些丹药确实有医用价值

比如“密陀僧”(氧化碳铅)

“三仙丹”(氧化汞)等

化合药物

作为外用药有消毒杀菌的医疗效用

 

不过,若是内服以求

“发白更生黑,齿落出旧所”

不可能

 

1965年,南京北郊象山

出土了一座东晋墓

墓中保存有200多粒形同豌豆的长生丹

据化验分析,长生丹中含有

丹砂、雄黄、石胆、云母、赤石脂等

10多种矿石成分

与葛洪《抱朴子》内篇记载的矿石相同

该墓的女主人名叫王丹虎

为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堂妹

一生从未出嫁,只活了56岁

而“雅好服食养性”的

王羲之本人也只活了58岁

......

 

我国古代的炼丹术,虽然掺杂着种种迷信的成分,但炼丹家们在实践中却积累了许多关于物质变化的经验知识,摸索到不少物质变化的规律,并将经过化学反应而产生出来的新物质,作为昂贵的药物。为此,炼丹术丰富了我国传统药物学的内容。

本文内容摘编自《中国大通史》魏晋南北朝下卷

 

《中国大通史》

 

总主编:商传、曹大为、王和、赵世瑜  学苑出版社 出版

本书是一套详细地、系统地反映史学界40年研究成果的中国通史著作,汇集我国史学界180余位权威专家、学者共同编写。全书以中国历史时序排列,分为史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辽、宋、西夏、金、元、明、清(1644—1840)、清(1840—1911)、中华民国共15卷。

“真正鲜活的历史在基层”,本书一改以往通史强调政治、经济对历史发展的作用,重视关 照包括衣食住行、习俗风尚、闲暇娱乐等在内的社会生活,并将其作为中国历史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史为鉴,开拓创新。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将为当前改革发展事业、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参考和启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